2007~2010年在海南省围生儿肢体短缩畸形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描述海南省肢体短缩畸形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特征差异,为开展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手册》的要求,监测2007—2010年在海南省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d内的围生儿,包括死胎、死产和活产。结果海南省2007—2010年肢体短缩畸形平均发生率6.6/万;城市和农村发生率分别为5.5/万和7.6/万;男性和女性发生率分别为6.9/万和5.7/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肢体短缩畸形占48.6%,左侧右侧和上肢下肢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南省居民的肢体短缩发生率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年间变动不大,城乡之间分布未见差别,可以专题调查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曹霞 彭云 李超关键词:肢体短缩畸形 流行病学调查 海南省妇女生殖健康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各市县2017年20~64岁妇女常见妇科病筛查情况及常见生殖系统疾病分布,评价海南省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方法 2017年对海南省271 596名20~64岁妇女提供免费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和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及乳腺检查等妇科常见疾病筛查,将各项检查结果按疾病和市县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2017年查出妇女患妇科疾病64 263例,患病率为23.63%;患病率前5位的市县为保亭(46.39%)、海口(45.18%)、洋浦(41.25%)、五指山(35.21%)和文昌(32.87%),各市县间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疾病检出率以宫颈炎症(14 118例,5.19%)、子宫肌瘤(11 345例,4.17%)、细菌性阴道炎(10 453例,3.84%)、念珠菌阴道炎(10 273例,3.78%)、乳腺结节(6 503例,2.39%)为主,患病人数占所有妇女常见病患病人数的81.99%;各疾病间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定期提供免费妇女常见病筛查,可及时掌握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海南省20~64岁妇女常见妇科疾病依次为宫颈炎、子宫肌瘤、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与全国妇女常见病患病情况基本一致。 黄翠敏 孔令婉 窦倩如 曹霞 范霞林 吴桂花 樊利春关键词:妇女 生殖健康 宫颈炎症 细菌性阴道炎 念珠菌阴道炎 乳腺结节 2003-2007年海南省无脑畸形发生情况分析 2008年 曹霞关键词:无脑畸形 191例唇腭裂患儿部分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了解2013年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中分娩的191例唇腭裂患儿基本情况,对部分流行病学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海南省42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分娩的91 208例围产儿及191例唇腭裂患儿情况,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唇裂发生率为20.94/万,其中母亲怀孕28周至产后7 d内总唇裂发生率为12.50/万;出生月份及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发生率20.67/万,女性发生率20.54/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35岁总唇裂发生率最低,20~35岁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唇腭裂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该文结论与一些文献报告不一致,提示唇腭裂病因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提升监测的水平,增加病因学调查内容,进行长期连续的流行病学调查,更有可能寻求真实的结论。 陈耀武 刘昌玲 曹霞关键词:唇腭裂 海南省2003~2007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分析海南省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讨出生缺陷发生和疾病种类的变化,为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对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5年共监测围生儿数139110例,出生缺陷儿1447例,2003、2004、2005、2006、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13.71/10万、111.07/10万、112.34/10万、101.35/10万、93.22/10万,出生缺陷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主要出生缺陷为总唇裂、多指(趾)、脑积水、肢体短缩、神经管缺陷。结论全面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曹霞 劳海红关键词:发生率 海南省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2008-2011年各级妇幼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对海南省25所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调查。结果:海南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存在人员编制不足、基层人员素质偏低、群体妇幼保健人员配备不足问题。结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投入,增加编制,加强人员的继续教育,增加保健人员数量,才能适应妇幼卫生服务需求。 曹霞 樊利春 彭云关键词:妇幼保健机构 人力资源 海南省基层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及公平性分析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基层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为今后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妇幼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对海南省2016年度22所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现状进行调查,对人力资源现状进行描述统计,并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海南省2016年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编制缺乏数为931个;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75%以上的单位有13所,占59.1%;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占67.2%,职称以初级为主,占59.8%;卫生技术人力资源按常住人口分布与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99和0.500。结论海南省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存在编制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偏低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建议加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投入,增加编制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改善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提高卫生技术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曹霞 窦倩如 樊利春 黄翠敏 孔令婉 吴桂花 范霞林关键词:妇幼保健机构 人力资源 影响孕产妇贫血的饮食习惯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孕产妇贫血发生率的分布特点及其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孕产妇贫血干预性研究提供理论资料。方法于2010年9月至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海南省各个市县(区)抽取3个乡镇卫生院为调查点,调查妊娠至产后42天内的孕产妇10297例;采用我国的贫血诊断标准判断孕产妇贫血状况。结果海南省孕产妇贫血患病率24.10%,中重度贫血患病率2.20%,素食或者偏食的孕产妇贫血患病率高于正常饮食的孕产妇,常吃瘦肉、动物肝脏、血制品、新鲜水果、复合维生素或者微量元素制剂或叶酸片的孕产妇贫血患病率较低。结论均衡膳食有利于体内铁储备,应加强针对医疗保健人员的专业营养知识培训,设立专门的门诊,为育龄妇女尤其是孕产妇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曹霞 李超 张妮 彭云关键词:贫血 孕产妇 饮食习惯 海南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体格生长及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体格生长状况,为制定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0~36个月儿童免费体检项目"和"海南省儿童‘六.一’体检项目",通过建立全省儿童营养评价网络平台,收集32 943例儿童体检信息,利用WHO制定的Anthro version 3营养评价调查软件,参考WHO制定的《2006年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标准》,使用Z评分法对32 943名5岁以下儿童的体格生长、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海南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落后于WHO新标准,Z值均数的总体水平均为中等偏下,低体重发生率为11.8%,发育迟缓发生率为18.8%,营养不良的高发年龄为1~2岁和4~5岁。结论:海南农村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与WHO新标准比较呈现落后的态势,低体重和发育迟缓的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今后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点干预问题。 樊利春 吴维学 汤成毅 曹霞 黄翠敏关键词:Z评分法 体格发育 营养不良 海南省2000-2010年妇女保健指标状况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妇女保健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和相关妇女保健指标的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10年海南省妇女保健情况调查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2000-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呈波浪起伏、缓慢下降趋势,11年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波动在24.74/10万~47.54/10万之间;2010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为24.74/10万,较2000年44.28/10万下降了44.13%,达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孕产妇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4的目标要求。海南省孕产妇产前检查率由2000年的81.06%上升至2010年的91.92%;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海南省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由2000年的43.15%上升至2010年的48.6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上升趋势明显。海南省住院分娩率2000年为81.35%,2010年为99.4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2000年的98.10%上升至2010年的99.82%;住院分娩率和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结论加强孕产妇急救、转诊网络建设,加大对省市县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的投入,逐步增加和落实妇幼保健机构工作经费,落实项目工作配套经费,建立健全基层妇幼卫生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和提高妇女保健及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陈惠丽 黄翠敏 曹霞关键词:妇女保健 孕产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