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姝
- 作品数:13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海南农垦总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9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分为3组,即联合A组(27例)、联合B组(35例)、对照组(30例)。联合A组给予依折麦布10 mg+阿托伐他汀20 mg,联合B组给予依折麦布10 mg+阿托伐他汀10 mg,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及血脂达标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A组、联合B组、对照组TC、LDL-C水平比治疗前降低(t=4.33、4.29;t=3.86、3.78;t=3.61、3.45,P<0.05),且治疗后联合A组<联合B组<对照组(q=3.38、3.41,P<0.05;q=4.30、4.39,P<0.01);而HDL-C水平升高,且联合A组>联合B组>对照组(q=3.37,P<0.05;q=4.33,P<0.01)。联合A组、联合B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t=3.83、3.75、3.71,P<0.05),且联合A组、联合B组均低于对照组(q=3.71、3.38,P<0.05)。治疗8周后,联合A组、联合B组和对照组达标率分别为40.7%、34.3%和30.0%,联合A组>联合B组>对照组(X^2=15.36,P<0.05;X^2=18.92,P<0.01)。结论依折麦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能更有效地降低TC、LDL-C水平,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优于小剂量(10 mg),使脑梗死患者及高危人群更多获益。
- 李鹏翔苏庆杰曾超胜刘姝龙发青
- 关键词: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脑梗死血脂纤维蛋白原
- Todd瘫痪1例报告
- 目的通过此例病患复习癫痫发作后Todd瘫痪的机制和临床表现。方法复习关于Todd瘫痪的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Todd瘫痪长达23天,瘫痪时间超出以往报道,猜测可能与癫痫持续状态对运动神经元的耗竭更大,损害更重有关。结论在...
- 刘姝
- 文献传递
- 2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究2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经本院病原学确诊的2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结果 123例患者中,12例患者为亚急性起病,11例患者为慢性起病,病程9 d至3个月不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所有患者HIV-Ab检查均呈阴性;2患者病程9 d至3个月,平均病程:45.7±39.8 d;确诊时间1至23 d,平均天数:7.3±5.7 d;确诊腰穿次数1至9次,平均次数:2.3±1.7次;入院治疗前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3例,误诊为狼疮性脑病1例;323例患者均检测到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的患者17例,脑脊液培养出新型隐球菌19例;4颅脑影像学检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脑膜强化、脑积水、脑室扩大以及肉芽肿等病变;523例患者中治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死亡2例,2例患者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同时治愈患者与未治愈患者在年龄、病程时间、首次腰穿压力值、基础疾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以及脑积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超过60岁,基础疾病超过3种,病程≥3个月、颅内压超过420mmH_2O、脑脊液蛋白含量≥1.75 g/L时患者预后不良及死亡率明显增加。
- 陈聪苏庆杰吴海荣曾超胜周经霞刘姝
-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预后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海南省农垦总医院住院的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0.1 g,Bid,使用21 d.2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治疗后10 d和治疗后21 d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定,并在治疗后21 d运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恢复,但丁苯酞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P<0.05),且丁苯酞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常规治疗组高(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治疗效果肯定,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鹏翔苏庆杰蔡毅曾超胜刘姝龙发青
- 关键词:丁苯酞脑梗死
- 伴脑电图中央顶中线棘波的BECT 1例报告
- 2011年
- 1病例报告
患儿,女,5岁半,深圳市人,因“发作性肢体抽搐3个月”于2011年1月30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患儿于2010年10月12日出现第一次发作,于睡眠中出现,表现为四肢抽搐、流涎,呼之不应,持续时间不详(因发作时患儿在幼儿园,老师观察不细)。第二次发作于2011年1月30日,亦于睡眠中出现,表现为一侧口角、面部、肢体抽搐,继之四肢抽搐,呼之不应,紫绀,无舌咬伤及尿失禁,
- 刘姝苏庆杰黄如萍
- 关键词:儿童癫痫脑电图
- 208例成人痫性发作患者的视频脑电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监测技术对成人痫性发作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采用美国尼高力公司生产的32导程视频脑电仪描记系统,对208例经体检疑诊痫性发作的成人患者进行24 h长程视频头皮脑电监测,通过回放分析患者发作期、发作间期、发作后脑电图表现,分析其阳性及阴性似然比。结果通过临床查体、发作过程观察结合同步脑电图表现以及用药是否有效等手段得出可靠的临床癫痫确诊患者191例,其中脑电图阳性(脑电图上出现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波、多棘慢波或快节律等痫性波)者146例,这包括捕捉到发作者104例,这104例患者同步脑电图均出现痫样放电,阴性者45例,非癫痫患者17例,其中脑电图阳性者13例,阴性者4例,这包括出现发作者5例,同步脑电图均未发现痫样放电。阳性似然比为99.9%,阴性似然比为100.0%。208例患者仅通过询问病史,体检而未行脑电图检查,诊断癫痫患者142例,非癫痫患者66例,阳性似然比为86.0%,阴性似然比为8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视频脑电可以有效提高成人痫性发作患者的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姝苏庆杰曾超胜周经霞黄如萍
- 关键词:视频脑电图痫性发作似然比
- 心因性非癫痫发作的视频脑电图录像及同步脑电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视频脑电图的录像特点及同步脑电图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视频及脑电图资料,并与55例癫痫患者的视频及脑电图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69例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均捕捉到发作,发作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抽搐、肢体瘫痪、不停喊叫、意识障碍等,发作时间持续2 min^3 h。发作期同步脑电图表现却均相似:正常节律或在动作伪差及肌电干扰间可见正常背景及节律,或发作期与发作间期均表现为正常节律基础上散发出现少量非特异性慢波,无一例出现症状相关性痫性放电。随访1~2年,所有入组患者在接受暗示治疗后46例未再发作,17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6例失访。结论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有时仅从临床发作表现上很难与癫痫鉴别,视频脑电图使发作期临床症状与脑电图变化同步结合,有助于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大减少了癫痫的误诊率。
- 刘姝苏庆杰黄如萍陈聪王德生甘惠玲
- 关键词:视频脑电图痫性放电
- 脑梗死后焦虑、抑郁情绪对血脂水平及血脂达标的影响
-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发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对血脂水平及血脂达标率的影响。方法经量表评定将1 1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焦虑组、抑郁组及焦虑、抑郁组和对照组,对4组病例进行血脂测定,观察4组病例的血脂水平及血脂达标情况。结果 4W后观...
- 李鹏翔苏庆杰曾超胜刘姝龙发青
- 文献传递
- 亚低温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分析
- 2016年
-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选择2012-05-2015-07我院接诊的92例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24~72h的亚低温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GCS)和血流动力学评分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颅脑损伤和临床特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在1d的时候无明显变化,在之后3d、5d、10d观察组的Vs、Vm和PI和对照组相比较有较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GCS评分在1d和3d并无明显差异,但在5d、7d观察组GCS评分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在10d达到最高(10.43±3.33)分vs.(8.23±3.2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患者的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陈聪曾超胜吴海荣苏庆杰周经霞刘姝
- 关键词: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血流动力学
- 帕金森病伴发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在帕金森病中的发生率、出现时间、电生理特点,探讨RBD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患者的既往睡眠状况调查以及多导睡眠监测(PSG).观察患者的睡眠障碍特征。(1)主观睡眠调查:帕金森病(PD)组患者6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60例,询问睡眠史,了解RBD出现的比例及出现时间。(2)PSG:对120例受试者接受连续2夜的PSG监测,对出现RBD的帕金森病患者分析其PSG特点。结果 PD组合并RBD占75.0%(45/6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0.0%(24/60),其中RBD早于临床PD主症的患者比例是40.0%(18/45)。PSG检测结果发现:PD合并RBD最主要的PSG特点是:快速眼动睡眠(REM)期(快速眼动睡眠期)肌肉失弛缓和全身骨骼肌活动增多,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0.6,P<0.01)。结论 PD患者伴发RBD率高,部分RBD先于经典运动症状出现,提示RBD可能为PD的早期表现。PSG特征可以作为PD伴发RBD的诊断指标之一。
- 刘姝苏庆杰黄如萍陈聪王德生李莉
-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导睡眠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