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银
- 作品数:11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应大力发展粳稻生产
- 2003年
- 水稻是我省大宗农产品之一,生产上大面积种植为籼稻,由于品种、品质上的差异,再加上粮食收购过程中未能分品种收购、加工、销售,致使稻米品质下降,缺乏市场竞争力.
- 徐成银
- 关键词:粳稻选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
- 皖垦粳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2017年
- 皖垦粳1号是安徽皖垦种业选育而成的新品种,通过对皖垦粳1号特征特性的分析:该品种具有优良的生长特性、优质的食味品质、较强的多抗品种、较高的产量水平;进一步研究2014年该品种在5个试点产量的变异系数,达到8.0,说明其产量随地点的变化而发生增减,良种需要良法。从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异系数上看,每穗总粒数和亩穗数的变异系数分别是32.9和14.9,说明该品种培养壮秧、同时在大田分蘖期保证稻株养分的供应是必要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异系数分别是26.5和11.5,又说明保花肥和抽穗灌浆时的叶面追肥的重要性。再通过通径分析:亩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产量变异的决定系数是83.656%,千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是0.816 0,每穗实粒数和亩穗数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48 7和0.115 3,说明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再次证明:在一定基本苗的基础上,满足前期和后期的养分需求;无效分蘖期到基部节间定长要控制旺稳长是其高产的需要。以上述分析为依据,提出了人工移栽、机插秧和直播种植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 徐成银孟凡东乔长辉许化武张志科
-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 突出重点抓管理 理顺关系添活力
- 2008年
- 近年来,安徽省大圹圩农场企业和职工连续七年持续增效增收。2007年,农场在遭受大灾的情况下,生产经营水平依然迈上新的台阶,全年实现粮食总产15894吨,完成利税220万元,土地亩均产出1982元,亩均效益达1194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 徐成银
- 关键词:企业
-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 2007年
- 介绍了大圹圩农场2006年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经验,主要包括把好育秧关、把好栽培质量关、把好灾后补救关、把好病虫害防治关以及把好水稻中后期管理关,为该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徐成银王玉虎
-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插秧
- 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3栽培技术
- 2003年
- 扬麦13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熟期较扬麦158早熟1~2天左右,系春性,幼苗直立,长势旺盛,株85厘米,茎秆粗壮,大穗大粒,一般每亩有效穗28万左右,每穗结实粒数40~42粒,千粒重40克,容重800克/升左右.
- 徐成银王玉虎常瑞梅
- 关键词:弱筋小麦栽培技术播种病虫害防治
- 株系循环法在常规稻麦良种生产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介绍稻麦良种繁育"株系循环法"和"大群体小循环法",为进一步提高稻麦种子繁殖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商品种子纯度提供参考。
- 王玉虎徐成银
- 关键词:株系循环法稻麦良种生产种子纯度
-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经济发展
- 2005年
- 位于皖东高邮湖畔的安徽省大圹圩农场,近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关心体贴职工、帮助职工解决他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切实把维护和实现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农场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工作部署中,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营造出和谐稳定的企业氛围,促进了农场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 徐成银
-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社会保障工作
- 麦茬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 2003年
- 常规粳稻超高产栽培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综合调控体系。我场推广种植粳稻已有十几年历史,依托强大的科技力量和雄厚的物质基础,对麦茬粳稻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一线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易于操作的技术体系。2003年,农场水稻大面积生产中,丰产片单产达673kg,实验田全部超过700kg,最高的达767kg。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 徐成银
- 关键词:栽培技术壮苗培育栽植密度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
- 高邮湖畔谱新篇——安徽省大圹圩农场发展之路
- 2003年
- 徐成银
-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自营经济精神文明建设
- 小麦的播种技术
- 2003年
- 一、播期
一般从本地多年气象资料中找出日平均气温稳定降到0℃的日期,然后从这一天向前推算,将每天平均温度累加起来(平均气温低于0℃的不算),直到温度总和达到或接近570℃的那一天,就是理论上的最佳播期.在最佳播期的前后5天播种为适宜播期.
- 徐成银
- 关键词:小麦播种技术播期播量施肥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