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守长

作品数:11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热带
  • 3篇台风
  • 3篇气旋
  • 3篇热带气旋
  • 3篇环流
  • 3篇降水
  • 3篇暴雨
  • 2篇增暖
  • 2篇气候
  • 2篇气旋活动
  • 2篇热带气旋活动
  • 2篇海盆
  • 2篇ENSO
  • 1篇地形
  • 1篇汛期
  • 1篇印度洋海温
  • 1篇印度洋海温异...
  • 1篇预报预警
  • 1篇预报预警系统
  • 1篇中尺度

机构

  • 8篇海南省气象台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海南省气候中...
  • 1篇海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程守长
  • 5篇蔡亲波
  • 4篇郑艳
  • 3篇郑艳
  • 2篇符传博
  • 2篇陶丽
  • 2篇李勋
  • 2篇杨薇
  • 2篇任福民
  • 2篇吴春娃
  • 2篇胡德强
  • 1篇冯文
  • 1篇吴胜安
  • 1篇杨仁勇
  • 1篇邢旭煌
  • 1篇陈有龙
  • 1篇翁小芳
  • 1篇刘丽君
  • 1篇李云艳
  • 1篇唐家翔

传媒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南前汛期印度洋海温异常与海南岛降水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1969—2013年海南岛7个基本气象观测站前汛期(4—6月)的月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 ISST海温资料,分析了华南前汛期印度洋海温异常与海南岛降水的联系,并利用ECHAM5对印度洋海温与海南岛降水的关系进行了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1969—2013年海南岛前汛期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5—6月,降水极大值分布在海南岛东部及北部地区。华南前汛期印度洋海温与海南岛降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印度洋海温异常增暖,对应较弱的印度季风和赤道太平洋地区较强的东风异常,导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北部存在异常的反气旋环流,不利于海南岛对流发展,同时反气旋南侧的异常东风不利于孟加拉湾水汽的输送,使海南岛降水偏少,反之亦然。数值模拟实验表明,印度洋海温异常增暖有利于西北太平洋低层反气旋的维持和发展,导致海南岛在华南前汛期降水偏少。
程守长胡德强杨扬柯元惠陶丽
关键词:华南前汛期降水
海洋暖涡对“威马逊”(2014)影响的观测和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本文利用多元卫星遥感资料和上海台风所的最佳路径资料,分析了南海暖涡对超强台风"威马逊"的影响,观测表明:"威马逊"在快速加强期间,先后从两个暖涡(WOE1和WOE2)的边缘穿过,中心最低气压在30 h内下降了60 hPa,对应暖涡的区域,海平面温度(SST)高于30℃,海表高度异常(SSHA)大于30 cm,热带气旋潜热(TCHP)大于100 kJ/cm^2,并具有70 m以上的深厚暖层。进一步采用中尺度大气模式WRF与区域海洋模式POM构造的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研究了海洋暖涡对"威马逊"的影响。与观测结果对比,尽管模拟台风最大强度与观测比较仍有一定差距,但模拟结果能较合理地模拟出台风中心气压和最大风速的变化特征。对比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虽然暖涡的存在并不是台风快速加强的充分条件,但暖涡使得海洋向大气输送的表面热通量增加,特别是对应近岸的WOE1海域,具有更高的SSHA和热带气旋潜热,台风中心区域的平均潜热通量也增加了40%以上,是使台风快速加强能达到更大强度的重要影响因子。
杨薇蔡亲波李勋程守长
关键词:热带气旋
海南省强对流天气机理分析和预报预警系统
郑艳陈有龙程守长符传博冯文刘丽君翁小芳吴春娃
强对流天气机理分析和预报预警系统科研项目隶属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领域。冰雹、龙卷、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由于其空间尺度小,生命史短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预报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全球气...
关键词:
关键词: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预报预警系统
地形对台风“海燕”暴雨增幅作用的观测与模拟被引量:11
2018年
1330号台风"海燕"过程影响海南岛的强降水落区和强降水极值点(毛感乡)均位于南部地区,利用海南省区域加密自动站、三亚多普勒雷达以及0.25°×0.25°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成因进行观测分析,应用WRF Ver3.1.1模式对"海燕"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海燕"从海南岛南部近海北上阶段,其外围的偏东风或偏南风与五指山、吊罗山形成向南开口的"厂"字形地形正交,加密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在五指山区及"厂"字形地形南侧均探测到多个β中尺度风向辐合切变线或气旋性辐合涡旋,毛感乡附近存在明显的风向辐合,地面辐合中心与小时雨量大值区基本吻合。(2)"厂"字形地形迎风坡的强迫抬升导致气流垂直速度增大,毛感乡附近存在的水平的β中尺度辐合切变和垂直的β中尺度环流,有利于边界层辐合和中高层辐散增强,降水显著增幅。(3)数值模拟的强降水落区和降水极值点与实况基本一致,极值雨量较实况偏小;地形对山区及山脉迎风(背风)坡的雨量增(减)幅作用明显;有地形时,在五指山区及"厂"字形地形南侧容易产生β中尺度风向辐合区。
郑艳郑艳杨仁勇程守长蔡亲波
关键词:暴雨增幅
印度洋海盆增暖及ENSO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主要分析1950~2010年间印度洋海盆增暖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活动的关系,并与ENSO对西北太平洋TC活动的影响相比较,结果表明:印度洋海盆异常增暖与西北太平洋地区总TC生成年频数尤其是弱TC相关较好,印度洋海盆异常增暖,西北太平洋地区为异常的反气旋,对流抑制,降水偏少,不利于TC的生成,反之亦然。而ENSO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强TC的年生成频数的影响,ElNio发展年,季风槽加深东伸,TC生成位置偏东,由于TC在海洋上的生命史较长,TC的平均强度偏强,因而强TC年生成频数偏多;La Nia发展年,季风槽较浅,TC生成位置偏西,TC的平均强度偏弱,强TC年生成频数偏少。但是ENSO指数与强TC年频数的相关有着年代际的变化,在1950~1969年和1990~2009年间,ENSO指数和强TC年频数相关很好,分别为0.532和0.687,而在1970~1989这二十年间,两者相关很弱,只有0.081。
陶丽程守长
关键词:ENSO热带气旋
台风鲸鱼(1508)路径和降水业务预报偏差原因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1508号台风鲸鱼路径和降水业务预报均出现明显偏差,造成该台风预报服务效果很差。本文主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资料、EC模式预报结果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0.25°×0.25°),探讨"鲸鱼"路径和降水业务预报偏差的原因,同时对比分析与"鲸鱼"路径相似的两组夏季台风出现近乎反向的强降水落区的成因。结果表明:(1)"鲸鱼"强度偏弱,业务定位出现较大偏差,同时EC模式对副热带高压预报明显偏弱偏东,是其路径及登陆点预报偏差的主要原因。(2)EC模式较好地预报出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南海海域高层东北风加大的过程,但业务中却忽视了它们通过加强环境风垂直切变对台风非对称结构的作用,从而导致"鲸鱼"路径和降水预报出现偏差。(3)台风路径和降水预报要特别关注副热带西风急流和对流层高层西风槽的演变,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东进南落,台风中心附近高层东北风加大,环境风垂直切变随之加大,其南侧对流发展旺盛,台风移动路径偏西分量加大,强降水主要位于其路径左侧;西风槽东移南压,且与台风环流靠近,台风中心附近环境风垂直切变明显减小,其北侧对流发展旺盛,台风移动路径偏北分量加大,强降水主要位于其路径右侧。
郑艳郑艳程守长蔡亲波
关键词:副热带西风急流
印度洋海盆增暖及ENSO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本文主要利用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资料、HadISST (Hadley Centre Sea Ice and SST d...
程守长
关键词:ENSO热带气旋
文献传递
我国大气污染的气候效应及区域特征研究
2019年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霾污染事件频繁发生,这不仅对交通、旅游等行业造成不良影响,更引起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忧虑。全国各级政府纷纷制定了针对当地的各种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或空气清洁计划,希望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霾天气的发生频率。目前,研究主要从霾的观测识别、时空分布、气候特征、成因分析以及数值模拟、气溶胶特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有的结果表明,我国霾污染迅速上升除了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密切联系外,气象条件(包括风场、层结条件、水汽、温度以及降水等条件)的变化也很可能是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符传博唐家翔杨薇程守长吴春娃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气候效应大气污染物排放城市空气质量城市化进程污染事件
超强台风“威马逊”(1409)强度和降水特征及其近海急剧加强原因被引量:34
2014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海南省中尺度自动站资料、海口多普勒雷达产品、FY系列卫星云图和NEC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4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1409)在海南岛登陆前后其强度和降水特征及其近海急剧加强的原因。结果表明:"威马逊"登陆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时强度维持或略有减弱,登陆前其中心附近极大风速超过74 m·s-1,最低海平面气压899.2 h Pa,为1949年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台风;"威马逊"从7月18日10时到当日15时登陆文昌前的5 h内,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增大了5 m·s-1,最低气压下降了20 h Pa,其超强台风量级从18日11时开始维持时间达17 h;"威马逊"眼壁回波造成的海南北部地区强降水具有降水效率高、对流发展不够强盛的混合性降水特征,而其螺旋雨带"列车效应"造成的海南西部地区极值降水则具有典型的对流性降水特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低空急流、西风槽和南亚高压是"威马逊"近海持续加强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和适宜的海面温度、深厚的暖涡是"威马逊"近海急剧加强的原因。
郑艳蔡亲波程守长李勋
关键词:超强台风暴雨环流特征
海南一次罕见强冰雹过程环境条件与超级单体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应用常规资料、海南省乡镇自动站资料和海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3月20日海南岛罕见大范围强冰雹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层干冷气流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上形成对流不稳定层结以及低层逆温为不稳定能量积聚提供了有利条件;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有组织发展和维持;海陆风辐合和地形抬升是海南低槽类冰雹发生的主要触发机制。该过程先后有4个超级单体产生,其中两个单体由一母体回波分裂后持续发展成为左移超级单体和右移超级单体,左移超级单体出现中反气旋,低层弱回波区位于其移动方向左后侧,右移超级单体出现中气旋,低层弱回波区位于其移动方向右后侧;在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下,发现三体散射或中(反)气旋时立即发布冰雹警报,预报时效最长可提前20~30 min;冰雹发生前55 dBz回波顶在-20℃层高度之上,同时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均有跃增过程且其普遍达65 kg·m-2时,地面开始测得冰雹,当VIL跃增到60 kg·m-2时发布冰雹警报,预报时效最长则可提前1~3个体扫时间(约5~15 min),当VIL降至40 kg·m-2以下时冰雹过程结束。
郑艳李云艳蔡亲波程守长
关键词:大冰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