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涛

作品数:16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市汉口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骨折
  • 8篇股骨
  • 5篇内固定
  • 5篇股骨颈
  • 4篇关节
  • 3篇前倾角
  • 3篇脱位
  • 3篇螺钉
  • 3篇内固定治疗
  • 3篇股骨粗隆
  • 3篇股骨粗隆间
  • 3篇股骨粗隆间骨...
  • 3篇关节脱位
  • 2篇定位技术
  • 2篇动力髋
  • 2篇动力髋螺钉
  • 2篇转子间
  • 2篇转子间骨折
  • 2篇髋螺钉
  • 2篇疗效

机构

  • 15篇武汉市汉口医...

作者

  • 15篇李涛
  • 8篇冯世波
  • 7篇郑斌
  • 6篇张力
  • 5篇常乐
  • 5篇余望生
  • 3篇廖慧娟
  • 3篇陈德明
  • 2篇齐斐
  • 1篇韩家发
  • 1篇刘青
  • 1篇王琼娅
  • 1篇周国俊
  • 1篇徐晓阳
  • 1篇李海军
  • 1篇张长清

传媒

  • 4篇中国药业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双足与保健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臂X线机辅助下自制导向针测量前倾角在股骨颈内固定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王礼跃周国俊冯世波李涛廖慧娟郑斌张力齐斐陈德明常乐
《自制导向针测量前倾角在股骨颈内固定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为武汉市卫生局立项课题。研究旨在提高股骨颈内固定术中对前倾角定向的准确度。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手术时,须先打导针至股骨头、颈内,再引导内固定钉进入。由于股骨颈...
关键词:
关键词:C臂X线机导向器
股骨颈骨折漏诊9例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王礼跃余望生李涛
关键词:漏诊
借助导向标示针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导向标示针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作用。方法对8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DHS治疗,其中39例行常规手术治疗(常规组),44例借助导向标示针治疗(标示针组)。结果本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常规组与标示针组在术中穿针次数、术中曝光次数、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向标示针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可以减少穿针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手术失血量以及降低患者X线辐射。
冯世波王礼跃张力常乐李涛郑斌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DHS
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改善肘关节僵硬患者肘关节症状效果观察
2020年
目的探讨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改善肘关节僵硬患者肘关节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肘关节僵硬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行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手术前后对患者肘关节功能评分、主动屈伸活动度评分等相关指标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患者术后的肘关节功能评分、主动屈伸活动度评分分别为(87.52±16.43)分、(17.42±6.32)分,均显著优于手术前(P<0.05);术后最大伸直及最大屈曲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37例患者中,33例患者显示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9.2%。结论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能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提升,确保肘关节稳定性。
郑斌宋康琦李涛张力冯世波
关键词:肘关节僵硬
C臂X线机辅助下自制导向针测量前倾角在股骨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一种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前前倾角测量方法,藉此测量的度数作为术中前倾角的定向依据,进而提高导针穿刺精确度。方法将骨科牵引床、骨盆及患肢、自制导向针合为一体,处于水平位的自制导向针相当于一人为水平坐标,经C臂X线机行侧位透视了解复位情况的同时,测量股骨头颈中心轴与导向针的夹角,其大小即为前倾角的度数。临床应用于46例患者。结果 46例患者测得前倾角的度数为0~30°,一次置针前倾角41例满意,3例偏向前方,2例偏向后方。结论 C臂X线机辅助下自制导向针测量前倾角在股骨颈内固定术中对前倾角的定向很有帮助。
王礼跃冯世波张力李涛郑斌常乐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前倾角定位技术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伴同侧肩锁关节脱位一例被引量:6
2010年
患者,男性,52岁,因头部、左肩部、胸部外伤1h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异常。左锁骨肩峰端翘起、压痛,有明显浮动感,压之复位,松开后即又隆起,左锁骨近端肿胀、压痛,扪及异常活动,左肩关节活动受限。
王礼跃徐晓阳李涛余望生
关键词:锁骨近端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活动受限同侧锁骨肩峰端胸部外伤
纽扣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观察
2020年
目的探讨纽扣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纽扣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骨科常规的锁骨沟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2.5±4.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6.0±6.5)d(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6.0±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0±2.5)d(P<0.05)。结论纽扣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优于传统方式,且能明显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李涛郑斌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临床疗效
微创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6例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微创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8月~2009年8月,采用闭合复位微创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6例。术前在骨盆平片健侧位上画出钉位,并测量出钉位进针点与大粗隆顶点的距离及钉位与股骨干之间的夹角,作为术中把握进针点位置及颈干角方向的依据。麻醉成功后,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于牵引床立柱上套一水平位自制倒"J"形金属标识物,透视轴位复位情况的同时测量股骨头、颈中心轴与金属标识物的夹角,其大小即为前倾角的度数,作为术中控制前倾角及进针点在股骨干外侧正中或稍偏后位置的依据。40例取股外侧大转子下纵切口,余6例经皮手术。结果手术时间40~60min,平均53.5min。46例随访2~36个月,平均18个月,40例骨性愈合;余6例中,术后2个月死于冠心病1例,骨折不愈合2例,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血栓后遗症,1例术后不足2个月自行负重,3例骨折愈合后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其中2例合并糖尿病,1例烟酒瘾再犯。结论应用微创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理想,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王礼跃李涛廖慧娟张力余望生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
改良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改良前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8月,对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4例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改良:术前重视骨牵引治疗提高骨折复位满意率;术前标示切口,从股骨上段外侧稍偏后入路便于术中操作;切口周围将无菌单与皮肤缝线固定保护伤口预防感染;应用撑开器显露伤口,避免人为拉钩;借助导向标示针提高穿针准确率;术后根据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术中骨折复位和空心螺钉安置的满意情况选择正确的负重时机。与2003年6月~2005年4月采用传统的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进行比较。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2组术前骨牵引率、术中骨折复位满意率、术中定位导针穿针次数、术中穿针后X线曝光次数、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周髋关节功能评分及随访时间等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改良组术中骨折复位满意率[95.5%(42/44)vs.76.9%(30/39),χ2=6.176,P=0.013],穿针次数([1.4±0.4)次vs.(4.5±1.2)次t,=-16.163,P=0.000],术中穿针后X线暴露次数([4.5±1.3)次vs.(10.5±1.5)次t,=-19.523,P=0.000],术中出血量([186±28)ml vs.(412±36)mlt,=-32.110,P=0.000],手术时间([85±16)min vs.(118±17)mint,=-9.107,P=0.000],术后引流量([78±18)ml vs.(112±16)mlt,=-9.046,P=0.000],并发症发生率[0%(0/44)vs.17.9%(7/39),P=0.004],术后12周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6.9±1.8)分vs.(5.3±1.3)分t,=4.589,P=0.000]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2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提高术中骨折复位满意率,提高术中穿针准确率及降低患者X线摄入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髋关节的功能。
冯世波王礼跃张力李涛郑斌常乐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
自制导向标示针在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介绍一种自制导向标示针在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骨科牵引床、骨盆及患肢、自制导向标示针合为一体,处于水平位的导向标示针相当于一个人为的水平坐标,在复位过程中,经C型臂X线机行侧位透视了解复位情况的同时,可测量股骨头、颈中心轴与导向标示针的夹角,其大小即为前倾角的度数,术中藉此为依据控制前倾角,临床应用于36例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结果一次置针前倾角33例满意,2例置针偏向前方,1例偏向后方。结论此导向标示针在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应用,对控制前倾角很有帮助。
王礼跃李涛廖慧娟冯世波陈德明余望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粗隆间骨折前倾角定位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