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延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1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松嫩平原盐渍土的发展演化与影响因素被引量:24
- 1995年
- 松嫩平原盐渍土区为我国内陆三大盐渍土分布区之一,总面积达497.0万公顷。涉及到25个县(市),这一区域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地下水位较高(0.5~2.5m),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变化于0.1~3.0g/L,多为Na ̄+-SO_4 ̄(2-)-HCO_3 ̄-和Ca ̄(2+)-HCO_3 ̄-型水。由于地质运动及不合理开发利用的影响,土壤盐渍化程度及范围不断扩大;由50年代到80年代,盐渍土的总面积增加了62.7%,使易利用的盐碱化土的面积下降,而碱土面积急剧上升,统计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含盐量与碱化度40年来分别增加2.8~16.8倍和14.4%~81.0%。盐渍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草原和农田上,其中以草原最为突出。近40年中即有1/3的面积发展为重度盐碱化草地,该区盐渍土发展演化的现状是自然因素为内因,人为活动破坏植被为外因的综合作用结果。
- 王晶肖延华朱平孙毅石元亮
- 关键词:盐渍土松嫩平原盐渍化碱化
- 吉林省农田养分平衡的研究被引量:23
- 2001年
- 通过对建国以来吉林省化肥、有机肥投入情况和粮食产量的变化 ,研究了农田养分平衡。从中可以看出 ,全省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但由于增加的速度不同 ,引起了化肥和有机肥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有机肥占总投入的比重在减少 ,而化肥比重在快速的增加。同时伴随着生物产量的提高 ,携走大量的农田养分 ,农田养分的平衡也发生了变化。土壤中的氮素略有亏损 ,但仍属适量水平 ,磷素有大量的积累 ,而土壤钾素 50年累计亏损 2 53 7万t。
- 黄健王爱文张惠琳肖延华
- 关键词:化肥有机肥农田养分平衡
- 试论有机肥料的培肥增产作用被引量:11
- 1995年
- 有机肥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增施有机肥料不仅可以缓解化肥氮磷钾比例失调和化肥总量不足的矛盾,还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污染,净化环境,保护生态,对提高地力,稳产高产,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年公顷有机质生成量为420~645公斤,年生成率为0.6%~1,0%,耕层土壤理化生化性状趋向改善。公顷施7500公斤秸秆或马粪,配施氮磷化肥,玉米平均公顷产9000公斤以上,比单施化肥增产15%以上。优质农肥吨肥增产40公斤左右,秸秆或马粪吨肥增产160公斤左右。
- 孙宏德肖延华
- 关键词:有机肥料培肥增产施肥
- 吉林省盐渍土的障碍因素及其改良利用被引量:6
- 1995年
- 吉林省盐渍土是属于低产土壤,其障碍因素包括自然、人为和理化等几方面.自然因素为基础,人为因素是条件;理化因素为反映,从而使吉林省盐渍土具有次生盐渍化严重,苏打成分高,碱化度大的不良特点,针对这样一种盐渍土吉林省在改良利用方面做了诸多方面的工作,概况起来有:工程方面修台条田.抑制了治泽化与盐渍化的发展;水利改良方面灌溉洗溉盐脱碱措施,使土壤含盐量由5.0g/kg下降到0.3g/kg.ESP从15%~45%降到5%以下;生态改良方面实行造林防风少蒸发、草原围栏恢复草被限制返盐、人工种草草被覆盖抑制次生盐渍化等多项举措;培肥改良方面翻压牧草,施用农家肥,培肥了地力。在多年多项改良利用措施的实践中,带来了明显的效果,使盐渍土这一低产土壤获得了可佳的粮食产量.
- 肖延华王晶
- 关键词:盐渍土
- 吉林省化肥百年回顾
- 1 化肥百年历程吉林省使用化肥始于民国,在日伪统治的20世纪30年代,日商开始经营少量化肥(硫酸铵),供应给“开拓团”,主要用于水稻以及果树、烟草、蔬菜和甜菜等经济作物。新中国成立后,在大积大造增施农家肥的基础上,积极开...
- 肖延华张惠琳
- 土壤微生物量作为土壤肥力指标的探讨被引量:100
- 2006年
- 对不同利用方式19个黑土样品的微生物量和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地的微生物量明显高于玉米地和大豆地,但玉米地和大豆地之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大体上都呈现出林地>大豆地>玉米地的一致的趋势;同时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还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指标比土壤微生物量氮更为灵敏。因此,土壤微生物量可以作为评价不同利用方式的黑土肥力水平的一个生物指标。
- 张海燕肖延华张旭东李军席联敏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养分黑土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