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兰

作品数:27 被引量:386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农地
  • 5篇农地流转
  • 4篇影响因素
  • 4篇农户
  • 4篇财政
  • 3篇银行
  • 3篇实证
  • 3篇公共
  • 3篇公共产品
  • 2篇调查数据
  • 2篇信用
  • 2篇信用社
  • 2篇支农
  • 2篇碳排放
  • 2篇土地管理
  • 2篇土地流转
  • 2篇脱钩
  • 2篇农村
  • 2篇农村信用
  • 2篇农村信用社

机构

  • 27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西安市国土资...

作者

  • 27篇张兰
  • 13篇冯淑怡
  • 5篇李放
  • 3篇曲福田
  • 3篇陆华良
  • 3篇褚保金
  • 2篇郑华伟
  • 2篇刘友兆
  • 2篇曹俊勇
  • 2篇李胜军
  • 2篇苏敏
  • 1篇赖映圻
  • 1篇许朗
  • 1篇王娟
  • 1篇李功奎
  • 1篇孙男男

传媒

  • 4篇中国土地科学
  • 3篇中国农村观察
  • 2篇农业技术经济
  • 2篇江海学刊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商业研究
  • 1篇金融教学与研...
  • 1篇浙江学刊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江苏农村经济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公共管理学报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耕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研究——以河北省为例被引量:17
2012年
本文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持续状况四个层面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了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994-1999年为波动阶段;2000-2003年为平稳阶段;2004-2008年为上升阶段;(2)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主要为人均耕地、劳力投入、复种指数、地均产量、劳均产值和非农指数。从长远来看,人均耕地和劳力投入的障碍度呈上升趋势,非农指数的障碍度呈下降趋势。最后。
孙男男郑华伟张兰刘友兆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熵值法
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国民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农被引量:15
2004年
本文认为源于计划经济的城市偏向和工业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造成当前"三农"问题的根源。在公共财政模式下,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应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改变公共品对农村的歧视,实现城乡协调、统一的发展。
李放张兰
关键词:公共财政国民收入分配财政支农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财政支出
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及其脱钩效应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江苏省面对外部减排压力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为此,本文分析了2002年-2008年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的变化情况,采用LMDI分解法探讨了土地承载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因素分解结果建立"脱钩"努力指标来考察政府减排努力取得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效果。研究发现,2002年-2008年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总体持续增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对土地承载碳排放表现为负效应,其他几种正效应因素对碳排放增加的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地产出>产业结构>能源碳排放强度>土地规模>能源结构,且能源强度效应抑制碳排放的作用有限,江苏省实现碳减排任重道远;2002年-2008年年间政府的减排努力达到的"脱钩"效果不理想,但有效缩小了碳排放增加快于经济增长的差距,使得年度上脱钩程度有所改善。
张兰刘友兆郑华伟
关键词:经济增长碳排放
论财政分配政策与“三农”问题被引量:15
2004年
源于计划经济的城市偏向和工业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造成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根源。在公共财政模式下 ,从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 ,应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 ,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改变公共品对农村的排斥 ,实现城乡协调。
李放张兰
关键词:财政分配政策市场经济公共产品
中国农村信用社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北地区为例被引量:75
2007年
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于“三农”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及经营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影响其绩效因素的复杂性。本文在对苏北地区14家县联社改革期间(1998~2003年)投入产出情况的深入调研后,运用具有非期望产出的DEA方法,对这一时期农信社的运作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改革前后信用社的效率演变进行了分析,以此反映改革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计量经济模型,从外部环境、市场结构、农信社自身管理及政策性业务负担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影响信用社运作效率的因素,试图为进一步深化信用社改革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改革后信用社的效率逐渐提高;信用社市场占有率及自身的经营管理状况等会对信用社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而政策性业务的承担会对信用社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褚保金张兰王娟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DEA影响因素
江苏省财政支农的实证分析与政策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通过对江苏省财政支农现状的实证分析,指出江苏省财政支农存在着资金总量投入不足、支农投入结构和支农方式不合理及效率低下等问题,并从多方面探究了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必须牢固确立城乡统筹的思想观念,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体系,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李放李功奎张兰
关键词:财政支农实证分析城乡统筹
渐进改革的逻辑产物——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制度缺陷被引量:2
2005年
随着渐进转轨的推进 ,国家相对财政能力在逐渐下降 ,而渐进改革所以不同于激进改革就在于保持体制内产出的增长 ,财政手段的不足客观上必然需要金融手段的替代 ,因此如何尽可能多地获取金融剩余而不是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就成为金融制度安排所首要追求的目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渐进改革的路径选择决定了改革以来金融制度的演进轨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种种缺陷恰恰是渐进改革的必然产物 。
李胜军张兰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农地流转目标考核对村庄农地流转的影响——兼论村庄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被引量:3
2022年
本文基于江苏、辽宁、江西、重庆四省(市)的村庄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剖析了农地流转目标考核对村庄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村庄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其一,农地流转目标考核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村庄农地流转,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二,村庄制度环境在农地流转目标考核对村庄农地流转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其中,作为正式制度的基层民主负向调节了农地流转目标考核对村庄规模化流转率、规模化流转合同签订率的影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宗族网络正向调节了农地流转目标考核对村庄流转合同签订率、规模化流转率、规模化流转合同签订率的影响。村干部与宗族网络的“权威耦合”可能是形成上述正向调节作用的原因。因此,未来要完善政府的农地流转目标考核政策,激励基层政府和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发挥好监管与服务功能;要高度重视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制度环境建设,在农村基层民主和非正式治理方面采取配套措施。
樊鹏飞张兰苏敏冯淑怡
关键词:农地流转基层民主
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形成机理:基于农户微观决策视角被引量:15
2016年
农户选择将土地转给规模经营主体是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前提。基于江苏省11市实地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规模经营主体支付的土地流转租金越高,村庄提供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建立土地流转合同和相关文件档案的日常管理制度、事先规定违约的惩罚或赔偿,村庄非农劳动力工资水平越高,使得农户将土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的预期收益越高、交易成本越低、土地禀赋效应越小,因而转出户选择将农地转给规模经营主体的可能性越大,农地规模化经营越可能实现。因此,要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应发挥土地流转租金的"利益驱动"作用,完善农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做好违约风险防范,增加农户的非农就业机会和收入。
张兰冯淑怡陆华良
关键词:农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农户决策
社会监督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的影响——来自江苏省的证据被引量:1
2023年
社会监督作为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一种手段,能有效克服政府监管失灵并规范农户主体行为。将社会监督嵌入农村社会关系中,深入考察社会监督对规范农户乱排污水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2335个微观农户,运用Probit模型回归分析得出:(1)社会监督能减少农户的乱排行为,主要体现在河道管护保洁队伍主体监督作用的发挥。(2)社会监督受到社会关系的调节,主要体现在村干部的监督作用受到干群关系的调节。当干群关系良好时,村干部监督能有效抑制农户的乱排行为;而当干群关系糟糕时,村干部监督反而会刺激农户乱排行为的发生。(3)对于不同类型的农户群体,仅有河道管护保洁队伍发挥的监督作用稳健存在。此外,在女性群体、低文化群体、低收入群体和老年群体中,社会监督的作用受到村民关系和管群关系的调节;而在男性群体、高文化群体、高收入群体和年轻群体中,社会监督的作用受到干群关系和村民主体间相互监督的调节。
苏敏樊鹏飞张兰冯淑怡
关键词:社会监督社会关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