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健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荆芥
  • 6篇荆芥
  • 4篇细胞
  • 4篇蚕豆
  • 3篇保卫细胞
  • 2篇凋亡
  • 2篇水浸提液
  • 2篇细胞凋亡
  • 2篇挥发油
  • 2篇基因
  • 2篇光合特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调节
  • 1篇性细胞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叶表皮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绿体超微结...

机构

  • 8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8篇马丹炜
  • 8篇周健
  • 3篇张红
  • 3篇王亚男
  • 3篇黄素
  • 2篇李洁
  • 2篇何亚强
  • 2篇陈斌
  • 2篇胡忠良
  • 2篇黄雪婷
  • 2篇瞿欢欢
  • 1篇阿的鲁骥
  • 1篇陈永甜
  • 1篇袁立娜
  • 1篇李小琼
  • 1篇胡小琼
  • 1篇何友花
  • 1篇栾威

传媒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广西植物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辣子草水浸提液对蚕豆叶保卫细胞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探讨入侵植物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的化感作用机制,以蚕豆叶下表皮为材料,采用表皮条活性分析法研究了辣子草水浸提液诱导气孔保卫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在辣子草水浸提液作用下,蚕豆叶保卫细胞活性降低,细胞核出现了畸形以及固缩、降解或拉长等典型的凋亡特征,且随着水浸提液浓度增加。当处理浓度为0.05 g/m L时,保卫细胞的死亡率和核异常率分别为90.53%和87.77%;在0.05 mmol/L Caspase抑制剂Z-VAD-FMK、0.1 mmol/L质膜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 Cl3、0.1 mmol/L硝酸还原酶抑制剂Na N3和0.5 mmol/L活性氧清除剂抗坏血酸(As A)作用下,辣子草水浸提液诱导的保卫细胞死亡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辣子草水浸提液处理组的19.44%、16.12%、50.08%、23.67%。由此表明,辣子草水浸提液诱导蚕豆保卫细胞发生了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同时ROS、NO、Ca2+参与了保卫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过程。
周健栾威黄雪婷瞿欢欢马丹炜张红
关键词:水浸提液保卫细胞细胞凋亡
土荆芥化感胁迫下蚕豆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光合关键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叶绿体结构的完整性和光合作用关键基因表达正常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入探讨土荆芥化感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和RT-PCR技术,对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对蚕豆幼苗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和4个光合关键基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处理导致蚕豆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叶绿体脱离细胞壁散乱分布于细胞中央,结构紊乱,表现为肿胀、膜结构受损明显,叶绿体内部基质不均匀、基粒类囊体排列紊乱、淀粉粒消失、片层扭曲且排列松散;在光合作用过程的关键基因核酮糖羧化酶基因(Rbcs-3C)、光系统ⅡCP47蛋白基因(PsbB)、ATP合成酶β亚基基因(beta)、质体蓝素基因(PetE)的相对表达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挥发油处理组中4个基因均上调;对伞花素处理组Rbcs-3C和PsbB下调,beta和PetE上调;α-萜品烯处理组的PsbB下降,其他3个基因上调; 3个处理的化感综合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结论】破坏叶绿体超微结构、干扰光合关键基因表达是土荆芥化感胁迫的机制之一,土荆芥挥发油的不同成分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具有协同性。
阿的鲁骥阿的鲁骥周健李洁
关键词:土荆芥叶绿体结构
土荆芥挥发性化感物质诱导蚕豆保卫细胞死亡及信号调节被引量:11
2017年
为了探讨入侵植物土荆芥的化感作用机制,以其入侵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蚕豆叶片下表皮为受试材料,通过对保卫细胞的活性分析,研究了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两种主要成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诱导保卫细胞死亡及其信号调节的机制。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对伞花素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随着处理剂量增加,保卫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细胞核出现了畸形、碎裂和降解等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典型特征;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etase,NOS)和Ca^(2+)的组织化学定位显示,在土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作用下,保卫细胞内ROS、NOS和Ca^(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活性氧清除剂(AsA)、Ca^(2+)螯合剂(EGTA)和硝酸还原酶抑制剂(NaN——3)均可有效缓解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的细胞毒性,显著提高了保卫细胞的存活率(P<0.05)。上述结果表明,ROS、NO和Ca^(2+)参与了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诱导蚕豆保卫细胞死亡的信号调节过程。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诱导的保卫细胞死亡,可能是通过ROS和NO调控保卫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而引起的。
周健王亚男马丹炜黄素辛文媛张红
关键词:土荆芥保卫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信号调节
玉米根边缘细胞exDNA和胞外蛋白对土荆芥化感胁迫的缓解效应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RBCs)是从根冠上脱落下来的单个细胞或小细胞团。由于根边缘细胞的黏胶层与哺乳动物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具有类似的防御功能,而被称为根边缘细胞胞外诱捕网(BETs)。ex DNA和胞外蛋白是根边缘细胞黏胶层的组成成分,在根边缘细胞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化感作用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之一,探讨ex DNA和胞外蛋白在根边缘细胞黏胶层抵御入侵植物土荆芥化感胁迫中的作用,有助于深入研究植物根边缘细胞抵御化感胁迫的机制。【方法】以在土荆芥入侵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玉米(雅玉26#)为材料,采用纯琼脂培养基悬空气培养法,研究供试玉米品种(雅玉26#)根边缘细胞的发育特性,以及在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两种主要成分对伞花素和α-萜品烯作用下,玉米根边缘细胞活性和黏胶层相对面积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在根边缘细胞黏胶层ex DNA或胞外蛋白被DNA酶或蛋白酶降解的情况下,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对伞花素以及α-萜品烯对根边缘细胞活性和黏胶层相对面积的影响。【结果】供试玉米根边缘细胞几乎与根尖同时出现,并随着根的伸长而逐渐增加,当根长达到30 mm时,根边缘细胞数量达到最大值,约6 130个。之后,随着根进一步伸长,根边缘细胞数量略微减少并趋于平衡,而根冠PME活性与根长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在根刚露白时就处于相对高的水平,之后则随着根伸长PME活性呈现持续下降最终趋于稳定;土荆芥挥发油、对伞花素、α-萜品烯具有细胞毒性,均能导致根边缘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5),其中,挥发油的毒性最大,对伞花素、α-萜品烯的毒性次之,对伞花素和α-萜品烯混合物的毒性最小;土荆芥挥发油具有诱导根边缘细胞黏胶层面积增大的效应,并表现出剂量效应,当挥
胡忠良王亚男马丹炜陈斌何亚强周健
关键词:土荆芥胞外蛋白
土荆芥挥发性化感物质对蚕豆叶表皮保卫细胞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化感作用是外来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成功入侵的机制之一。为了探讨土荆芥挥发油的化感作用机制,该文以蚕豆(Vicia faba)叶的下表皮为材料,将表皮条孵育在分别含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的MES[2-(N-morpholino)ethanesulfonic acid]缓冲液中,25℃下光照培养30 min,采用吖啶橙/溴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法和Feulgen染色法,研究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对保卫细胞活性和细胞核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的作用下,蚕豆气孔保卫细胞活性降低,细胞核出现固缩、畸形或降解等细胞凋亡特征。随着处理剂量增加,保卫细胞活性显著下降,核异常率显著增加,表明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均对蚕豆保卫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其中,挥发油毒性最大,α-萜品烯的毒性次之,对伞花素的毒性最小;Caspase抑制剂Z-VAD-FMK可缓解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对保卫细胞的毒性,提高细胞活性,这种缓解效应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由此可见,土荆芥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诱导蚕豆保卫细胞发生了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
周健马丹炜陈永甜袁立娜黄雪婷瞿欢欢
关键词:土荆芥挥发油保卫细胞细胞凋亡
土荆芥化感胁迫对玉米幼根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为了探讨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化感胁迫诱导氧化损伤的机理,以土荆芥入侵地广泛种植的玉米(Zea mays L.)(雅玉26#)为受试材料,在未施加或施加外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AsA)的条件下,研究了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两种主要成分对伞花素和α-萜品烯对玉米幼根根长以及抗氧化酶(CAT、SOD和POD)活性的影响,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技术分析了土荆芥化感胁迫下3种抗氧化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两种主要成分的作用下,玉米幼根根长受到影响,其抗氧化酶活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SOD活性受到的抑制效应最为显著。挥发油的两种主要成分中,α-萜品烯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比对伞花素更为明显;各处理组中,玉米幼根的SOD基因(ZmSOD)和POD基因(ZmPOD)的表达均被下调。在挥发油和对伞花素的作用下,CAT基因(ZmCAT)的表达随着处理剂量增加而显著上调。在α-萜品烯作用下,ZmCAT的表达在高处理剂量时明显被下调。整体来看,抗氧化酶活性与其基因的表达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外源AsA缓解了土荆芥化感胁迫对玉米幼根抗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效应,这种缓解效应随着抗坏血酸浓度的增加而更加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两种主要成分诱导玉米幼根内过量积累活性氧(ROS),下调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引起了氧化损伤。比较化感综合效应可知,土荆芥挥发油对玉米幼根抗氧化系统的胁迫效应最为明显(0.413),α-萜品烯次之(0.398),对伞花素最弱(0.325)。
陈斌王亚男马丹炜胡忠良何亚强周健
关键词:土荆芥挥发油抗氧化酶活性基因表达
辣子草水浸提液对蚕豆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化感效应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深入探讨辣子草的化感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辣子草水浸提液对蚕豆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辣子草水浸提液对蚕豆幼苗叶面积影响较小,但对地上部分的高度和生物量积累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不同处理之间浓度效应不明显。在辣子草水浸提液作用下,蚕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Fv_/F_m)和蒸腾速率(T_r)等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净光合速率(P_n)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显著的浓度依赖效应,但随着处理时间进一步延长,浓度依赖效应逐渐减弱。本研究结果揭示辣子草水浸提液对光能吸收、电子传递等光反应过程影响不明显,主要是通过影响CO_2同化能力而减少积累有机物质,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黄素李小琼周健李洁胡小琼何友花阿体阿呷张红马丹炜
关键词:化感作用幼苗生长光合特性
蚕豆幼苗光合特性对土荆芥挥发性物质胁迫的响应
2019年
以蚕豆( Vicia faba )为受体,采用盆栽试验评价了入侵植物土荆芥(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挥发油及其两个主要成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对受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两个主要成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蚕豆叶片的特性。挥发油处理显著降低了净光合速率( P n )、气孔导度( G s )、蒸腾速率( T r )、最大光化学效率( F v/F m )、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 Ⅱ)和叶绿素含量,但增加了胞间CO 2 浓度( C i ),这种效应表现为剂量和时间双重效应,高剂量挥发油处理的这种效应是不可逆的;与对照相比,α-萜品烯处理组的 P n、F v/F m 和ΦPS Ⅱ降低, C i 、 G s 和 T r 上升,停止处理后,各参数均趋于对照水平;整体来看,对伞花素对蚕豆幼苗的光合特性影响不大。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土荆芥化感胁迫对受体光合特性的影响是诸多化感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并非由单一组分决定。
谷从璟周健马丹炜马丹炜黄素
关键词:土荆芥光合特性
全文增补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