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康复
  • 2篇卒中患者
  • 2篇脑卒中患者
  • 2篇康复护理
  • 2篇护理
  • 1篇血栓
  • 1篇预防脑卒中
  • 1篇日常生活活动
  • 1篇日常生活活动...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生活活动能力
  • 1篇偏瘫
  • 1篇偏瘫患者
  • 1篇下肢深静脉
  • 1篇下肢深静脉血...
  • 1篇静脉
  • 1篇静脉血

机构

  • 3篇海南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李娇红
  • 3篇范天伦
  • 3篇周菲
  • 1篇符川
  • 1篇陈海燕
  • 1篇郭仁义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1
2016年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为对照组,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治疗前后腘静脉血流峰速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肢肿胀(3例vs 12例)、疼痛(2例vs 11例)、皮肤颜色改变(2例vs 9例)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vs 8例)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腘静脉血流均较治疗前增快,观察组患者腘静脉血流增加幅度(12.59~16.92 cm/s,平均14.60 cm/s)高于对照组(1.45~2.09 cm/s,平均1.65 cm/s),平均住院天数(19 d)短于对照组(25 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改善患侧下肢静脉血液循环,有效减少和预防患侧下肢肿胀、疼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缩短住院时间,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范天伦符川李娇红周菲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下肢深静脉血栓
病房康复延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病房康复延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由护士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并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由护士与康复治疗师共同商讨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康复治疗师下达病房康复延伸治疗处方,由康复护士在病房实施,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均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同时进行康复护理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及康复护理目标达成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病房康复延伸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与组内治疗前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康复护理目标达成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房康复延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康复护理目标达成率。
范天伦李娇红周菲欧贻斌郭仁义
关键词:脑卒中病房康复护理计划
跟踪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跟踪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2015年1-12月住院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跟踪康复干预;2014年1-12月住院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比较两组MBI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BI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I得分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跟踪康复干预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范天伦陈海燕欧贻斌李娇红周菲
关键词: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