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沂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侧
  • 2篇单侧完全性唇...
  • 2篇腭裂
  • 2篇完全性唇腭裂
  • 2篇唇腭裂
  • 1篇单侧唇腭裂
  • 1篇预防龋齿
  • 1篇正畸
  • 1篇正畸治疗
  • 1篇上气道
  • 1篇矢状
  • 1篇体积
  • 1篇替牙期
  • 1篇龋齿
  • 1篇锥形束CT
  • 1篇颌骨
  • 1篇羧甲基壳聚糖
  • 1篇下颌
  • 1篇下颌骨
  • 1篇纳米

机构

  • 4篇青岛大学

作者

  • 4篇刘沂
  • 2篇范存晖
  • 2篇许涛
  • 1篇张琦
  • 1篇高希花
  • 1篇刘晓洁
  • 1篇徐全臣
  • 1篇宋文斌
  • 1篇刘凤芝
  • 1篇李长春
  • 1篇徐晓琳
  • 1篇许晓燕

传媒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预防龋齿的实验室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NCCF涂膜)对龋齿的预防作用。方法:以未处理的牙釉质块为空白对照(A1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分别涂布0.15%NCCF涂膜(B1组)、0.15%柯伯脂含氟涂膜(C1组)、0.15%氟化钠溶液(D1组)的牙釉质块在脱矿液中的钙离子溶出量,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的超微结构。以涂抹无菌生理盐水的羟基磷灰石片为阴性对照(A2组),采用生物膜活菌计数法考察分别涂布0.15%NCCF涂膜(B2组)、0.15%柯伯脂含氟涂膜(C2组)、0.15%氟化钠溶液(D2组)的羟基磷灰石片在人工唾液中培养12、24、48 h对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菌落数的影响。结果:与A1、C1、D1组比较,B1组牙釉质块在脱矿液中钙离子溶出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釉质表面结构基本完整。与A2、C2、D2组比较,B2组羟基磷灰石片上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的菌落数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CF涂膜对牙釉质脱矿及口腔中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的生长和黏附均具有抑制作用。
李长春许晓燕徐全臣宋文斌刘凤芝刘沂
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氟化物涂膜龋齿
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下颌骨体积的测量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下颌骨体积的差异,并将两者分别与非唇腭裂(non cleft lip and palate,NCLP)儿童单侧下颌骨体积比较,以研究唇腭裂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6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替牙期UCLP患者25例作为UCLP组,另选同期就诊的替牙期NCLP儿童25名作为NCLP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头颅部进行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扫描,获取影像数据,利用Mimics 17.0软件对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双侧的下颌升支、体部及半侧下颌骨体积,并将UCLP组裂隙侧和非裂隙侧的上述测量指标分别与NCLP组进行比较。结果 (1)UCLP组裂隙侧下颌升支体积大于非裂隙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2,P <0.05);而下颌体部及半侧下颌骨的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NCLP组两侧的下颌升支、体部及半侧下颌骨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2)UCLP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下颌升支体积均小于NCLP组,UCLP组非裂隙侧半侧下颌骨体积小于NC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38、-3.325、-2.023,P <0.05)。结论替牙期UCLP患者两侧下颌骨体积存在差异,裂隙侧下颌升支体积大于非裂隙侧,且替牙期UCLP患者下颌骨的生长发育较NCLP儿童差。
田忠辉范存晖刘沂王宏扬房晓旭徐晓琳张琦
关键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锥形束CT替牙期下颌骨体积
一种口腔科使用的口腔撑开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腔科使用的口腔撑开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背面卡接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齿杆啮合,所述齿杆的正面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侧面开设有若干个卡槽。该口腔科使用...
樊筱瑜刘沂许涛高希花
文献传递
双期正畸治疗对骨性Ⅲ类单侧唇腭裂与非裂患者矢状上气道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估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和非唇腭裂患者矢状上气道的差异,及正畸治疗对两类患者矢状上气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了通过替牙期矫形治疗和恒牙期固定矫治(以下简称双期正畸治疗),获得良好咬合关系和面部美观的骨性Ⅲ类UCLP患者12例,年龄(11.25±1.42)岁,UCLP组,骨性Ⅲ类非唇腭裂患者14例,年龄(11.79±1.32)岁,SⅢ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双期正畸治疗前、后矢状上气道的差异。结果治疗后UCLP组颅底点对应的气道宽度增加了6.25 mm[治疗前(17.85±3.95)mm,治疗后(22.05±3.50)mm,P=0.006],腺样体对应气道宽度增加了5.75mm[治疗前(13.90±2.89)mm,治疗后(19.15±2.81)mm,P<0.001],口咽上段最短气道宽度增加了1.75 mm[治疗前(8.35±3.73)mm,治疗后(10.40±2.83)mm,P=0.032],软腭尖对应气道宽度增加了1.00 mm[治疗前(9.00±3.42)mm,治疗后(10.85±2.76)mm,P=0.049];而SⅢ组颅底点对应的气道宽度增加了3.00 mm[治疗前(22.18±3.91)mm,治疗后(25.04±3.27)mm,P=0.006],腺样体对应气道宽度增加了5.79 mm[治疗前(19.71±7.10)mm,治疗后(24.36±5.85)mm,P<0.001],口咽上段最短气道宽度增加了2.86 mm[治疗前(9.21±3.55)mm,治疗后(11.86±4.13 mm),P=0.002],软腭尖对应气道宽度增加了4.50 mm[治疗前(9.71±3.48)mm,治疗后(12.68±4.14 mm),P=0.001],口咽下段最短气道宽度增加了2.75 mm[治疗前(9.68±3.99)mm,治疗后(12.86±3.86)mm,P=0.001],会厌瓣对应气道宽度增加了5.93 mm[治疗前(16.21±4.61)mm,治疗后(22.32±3.60)mm,P<0.001]。结论双期正畸治疗后,除UCLP患者口咽下段外,UCLP与SⅢ患者的矢状上气道宽度均明显增宽。
王文惠范存晖许涛刘沂房晓旭杨彩秀刘晓洁郑英泽
关键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正畸治疗上气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