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丽
- 作品数:16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秦皇岛市科技局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电子电信更多>>
- 关于高校社团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
- 2013年
- 在高校社团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党建工作,不仅是高校社团能够保持自身长久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维护党的群众基础。改进高校社团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加强社团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校社团相关制度和组织架构,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努力开展形势新、格调高的社团活动。
- 杨小丽
- 关键词:高校社团党建工作
- 国外慕课研究的现状、特点及范式被引量:9
- 2019年
-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慕课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慕课学术研究现状的梳理,主要涉及慕课的发展沿革、影响慕课质量塑因、提升慕课效度的理论分析;第二,在慕课研究的特点上,主要关注慕课教学的个性化、辩证地看待慕课的“优”与“弊”、侧重于慕课的实用性;第三,在研究方式上主要体现理论与实证的共在的同时,侧重于“关联主义”研究范式在慕课研究中的应用。
- 杨小丽韩雷
- 关键词:范式
- 改进的小波收缩技术在近红外光谱信号消噪中的应用及软件设计
- 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近红外光谱信号消噪处理方法,采用一种基于非线性阈值决策的小波去噪法,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处理,表明该法可以有效地去除近红外光谱信号中的噪音,为准确地进行近红外光谱的分析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实现小波消噪...
- 毕卫红杨小丽苏静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分析小波分析软件设计
- 文献传递
- 试论高校大学生权利及校内保障建设被引量:1
- 2007年
- 大学生在校权利的实现,也即保障大学生的在校权利,是社会法治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实践对学校管理提出的要求。本文试从梳理明晰大学生的权利内容入手,从加强学校内部建设及管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保障大学生权利实现的途径。
- 陈徽杨小丽张宝竹苏静
- 关键词:大学生权利权利保障
- 以高校社团为载体的创业教育实践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利用各方条件促使创业行为转化为创业成果的水平。高校社团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等方面都能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可以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推动高校社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辟了高校创业教育新道路。
- 杨小丽
- 关键词:高校社团创业教育
- 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被引量:2
- 2014年
-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大学生是网络应用的庞大群体。网络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兴载体,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加强网络载体的互动性交流,优化校园教育环境,坚守网络阵地,创新工作方法方式,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
- 杨小丽
-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 改进的小波收缩技术在近红外光谱信号消噪中的应用及软件设计
- 2006年
- 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近红外光谱信号消噪处理方法,采用一种基于非线性阈值决策的小波去噪法, 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处理,表明该法可以有效地去除近红外光谱信号中的噪音,为准确的进行近红外光谱的分析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实现小波消噪技术,进行了软件设计,采用VB、MATLAB等软件混合编程,使得程序简单、界面友好。
- 毕卫红杨小丽苏静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小波分析去噪
- “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论析被引量:1
- 2018年
- "慕课"的兴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正如"一柄双刃剑","慕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同样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它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另一方面,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应充分考虑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统一、突出实践性的价值追寻、"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普及性问题和如何辨别"慕课"中的信息的优劣问题。基于此,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慕课"这一教育形式,在借鉴和比较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性回归。
- 杨小丽杨小丽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 新时代系统论视阈下高校研究生基层党建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系统论源自管理学,为适应当代社会组织管理和复杂矛盾而出现,从整体和局部出发,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察的一种理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系统,研究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系统的最佳管理机制问题,是运用系统论思维对研究生进行教育、引导,从而实现系统功能和工作目的,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 杨小丽
- 关键词:系统论高校研究生党建
- 马克思主义“家族”的内部对话——列宁与卢卡奇关于自然辩证法的两种立场
- 2018年
- 列宁与卢卡奇几乎在同一时期强调黑格尔辩证法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但他们对于是否存在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则产生了明显的分歧:卢卡奇认为,肯定自然辩证法的存在会导致对人的主体作用的忽视,导致"经济决定论";而列宁则认为,只有肯定自然辩证法的存在才能避免陷入唯心主义的窠臼。对于这一马克思主义"家族"内部的分歧,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清理。二者产生分歧的原因,一方面与他们对"自然"概念的不同理解相关:列宁肯定自然的客观实在性,而卢卡奇认为只存在属于社会范畴的"自然"概念;另一方面与列宁的《1914—1915年哲学笔记》被"遮蔽"有关。二者之间的分歧最终以卢卡奇向列宁主义的"皈依"而告终,其真实缘由是卢卡奇在理论逻辑层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非意识形态强制的结果。
- 杨小丽
- 关键词:列宁卢卡奇自然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