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博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UV-B辐射增强对紫茎泽兰和艾草抗性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以外来入侵杂草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L.)和本地土著杂草艾草(Artemisia argyi Levl)为材料,以自然光照为对照,用增强UV-B(0.46mW·cm-2·h-1)对材料进行7周辐射处理,随后停止辐射增强进行恢复试验,观察2种植物的生长状况,测定分析其光合特性、氧化物和抗氧化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在紫外UV-B辐射增强条件下2种植物光合作用、光保护及损伤修复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辐射时间的增长,2类植物叶片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和PSⅡ凌晨最大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受到轻微抑制,但紫茎泽兰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受到的抑制比艾草更明显。(2)2类植物叶片内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基离子(O-·2)的含量增加,但艾草中O-·2的相对累积比例比紫茎泽兰要高很多。(3)紫茎泽兰的抗氧化物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艾草中的含量则保持在更高水平;2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显著增强,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都先增强后减弱,紫茎泽兰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被抑制,而艾草则是先增强后减弱。研究认为,紫茎泽兰和艾草对UV-B辐射增强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统响应过程类似但存在差异,对增强UV-B辐射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抗逆性均较强。
- 李良博张连根唐天向海梅荣周平
- 关键词:UV-B辐射紫茎泽兰生理变化
- 植物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及其分子机制被引量:11
- 2015年
- 总结归纳了近年来UV-B辐射增强对植物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具体分析了UV-B辐射增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DNA的损伤与修复、光合作用的变化及抗氧化系统和次生代谢的响应。分析表明UV-B辐射的增强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特征,同时植物也激活了相应的保护机制以维持各种生理生化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后对UV-B辐射增强相关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期望为研究植物对UV-B辐射的适应策略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李良博唐天向海梅荣陈军文周平
- 关键词:UV-B辐射植物DNA损伤光保护
- UV-B辐射增强对紫茎泽兰和艾草生长形态及竞争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为了解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L.)与本地土著植物艾草(Artemisia argyi Levl)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生长形态和竞争关系的变化,以这两种植物为试验材料,以自然光为对照进行5周UV-B辐射增强实验和2周恢复实验,并测定和分析植株形态指标(株高、叶片鲜重、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叶片解剖结构(上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和竞争能力指标(株高、叶生物量和茎生物量).结果显示:艾草叶片鲜重和叶面积在辐射前两周显著减小(P<0.05)和极显著减小(P<0.01),株高没有差异,而紫茎泽兰的株高、叶鲜重和叶面积在辐射期间都明显减小,且恢复实验时仍差异显著.艾草叶片厚度在UV-B辐射下极显著增大(上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极显著增大),紫茎泽兰叶片变厚但不明显,恢复实验时显著减小,叶片解剖结构表明UV-B辐射使两类杂草叶片细胞间隙变大.UV-B辐射对紫茎泽兰生物量的抑制比较显著,对艾草生物量的抑制在混种时显著;在UV-B辐射下,紫茎泽兰和艾草的相对生物量分别为1.03和0.81,在自然状态下分别为0.91和0.97,两者的相对生物量总和不变,为0.94.本研究表明艾草对UV-B辐射的形态抗性较强,UV-B辐射刺激了紫茎泽兰的种内竞争,也降低了艾草的种间竞争能力,但无论在自然条件下还是UV-B辐射增强条件下艾草的种间竞争能力都比紫茎泽兰强,但不足以淘汰对方.
- 李良博张海涛杨燕希从芳周平
- 关键词:紫茎泽兰UV-B辐射入侵植物叶片解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