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梅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降钙素原联合中性粒细胞比例对肝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意义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中性粒细胞比例(percentage of neutrophils,Neu%)对肝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南医院感染科住院且入院后同时检测PCT、血常规、腹水常规和腹水培养的130例肝病腹水患者临床资料,SBP确诊组89例,其中培养阳性且多形核细胞(polyremorphonuclear,PMN)≥250×10~6/L患者10例(SBP1组),培养阳性但PMN<250×10~6/L患者11例(SBP2组),培养阴性但PMN≥250×10~6/L患者68例(SBP3组);非感染性腹水组41例。比较4组患者入院时的血PCT、Neu%、腹水PMN等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PCT、Neu%对SBP的诊断价值及效能。结果 PMN≥250×10~6/L的SBP患者培养阳性率为12.8%。PCT在培养阳性的腹水患者中显著高于培养阴性的患者[中位数(四分位距)]:[4.51(1.54,8.46)vs 0.77(0.21,1.69),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PCT诊断SBP1、SBP2、SBP3的最佳界值分别为:0.795、0.265、0.405 ng/m L;AUC值依次为:0.963、0.767、0.714;敏感度依次为:100.00%、90.00%、62.30%;特异度依次为:92.70%、63.40%、80.50%;血常规Neu%诊断的最佳界值分别为:68.45%、62.65%、65.00%;AUC值依次为:0.878、0.756、0.669。依据上述界值,降钙素原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两者串联诊断SBP1、SBP2、SBP3的AUC值依次为:0.976、0.865、0.706。结论血降钙素原和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在SBP中均具有一定的预警效果和诊断价值,不同类型SBP其CUT-OFF值不同,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
- 张娟孙伟张维向小梅谭文婷胡秀林吴力克邓国宏
- 关键词:降钙素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病
- 中国人类疾病临床资源样本库建设调研初探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通过收集中国人类疾病临床资源样本库的基本信息和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中国疾病临床资源样本库的组织架构、规模及其综合能力。方法采用问卷与访谈方式,对11家样本库的设立初衷、组织架构、样本库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进行调研,在中国首次利用循证研究模式来论证人类疾病样本库的顶层设计、管理规范和国际合作导向。结果调研中绝大多数样本库附属于医院或科研院所,依靠国家、地方课题和医院专项基金建立;三分之二的样本库成立于最近5年,建立的初衷是满足特定疾病或基础研究的需要;样本库工作人员的构成不尽合理;样本库储存样本的数量不同、类型和方式多样;样本库具有较强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力,但病理和细胞学检测能力则相对较弱;样本的有效利用和样本库长期运营经费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结论中国疾病临床资源样本库建设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当务之急是加强样本库的顶层设计和管理规范、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质控标准、提高专业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伦理规范。
- 梁虹张育军李作祥石晶晶张允苏健向小梅刘顺爱
- 关键词:生物样本库
- 干扰素治疗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肝炎获得高临床治愈率的分析
- 邓樱刘明郭艳向小梅谭朝霞毛青
- 重庆市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治疗现状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和治疗现状。方法收集2014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hepatitis B virus serum markers,HBV M)的重庆籍儿童(年龄≤17岁)共4 494例,对HBV M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查体HBs Ag、HBs Ab、HBc Ab阳性率及HBV M全阴性率分别为1.7%、49.8%、16.6%、31.9%;1~3岁组HBs Ab阳性率为65.4%,显著高于其他3组(χ2=17.0、73.3、49.4,P〈0.05);11-17岁组HBs Ag阳性率为2.6%,显著高于其他3组(χ2=5.6、12.4、8.4,P〈0.05)。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复诊儿童HBs Ag确诊阳性率为89.2%,1~3岁组最低,为53.8%;核苷类似物(LAM、Ld T、ETV)抗病毒治疗96周时,生物化学和病毒学应答率均高于85%;LAM、Ld T治疗96周和IFN-α治疗48周时血清学应答率均达到40%。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的共35例,占36.5%。结论重庆市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查体阳性率(1.7%)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国家要求的防治目标(1%);新发现HBs Ag阳性的儿童应增加监测次数,需复诊明确HBs Ag阳性情况。儿童抗病毒治疗取得了理想的应答率,但定期监测情况并不乐观,应加强其治疗方案的管理监督。
- 谭顺谭文婷向小梅刘明毛青邓国宏
- 关键词:儿童抗病毒药
- 干扰素提高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愈率的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明确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低水平HBs 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影响因素及最适疗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间在我院感染科门诊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或普通干扰素治疗疗程≥24周、HBs Ag<3 000 IU/m 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获得HBs Ag和HBe Ag清除定义为应答,治疗第24、48、72周依次分析疗效影响因素,采用非参数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应答组与未应答组患者的一般情况、HBV标志物以及治疗过程中各指标变化对HBs Ag清除的影响。结果 74例患者治疗至停药时,25例(33.8%)发生应答,应答组中位基线HBs Ag水平较不应答组低(70.70 IU/m L vs 440.71 IU/m L,P=0.041);Peg-IFN的HBs Ag清除率高于普通IFN(41.9%vs 22.6%,P=0.084)。第12周HBs Ag下降百分数可预测24周疗效(OR=1.058,P=0.010),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Cut-off值为78.9,敏感性为0.889,特异性为0.815。基线HBV DNA水平和第24周HBs Ag下降百分数可预测48周疗效(OR=9.116,P=0.033;OR=1.089,P=0.006),第24周HBs Ag下降百分数ROC曲线下面积0.870,最佳的Cut-off值为69.7,敏感性为1,特异性为0.722。48周内清除率与治疗时间呈线性正相关,至48周时HBs Ag清除21例,占总应答例数的84.0%(21/25)。结论 IFN治疗基线HBs Ag<3 000 IU/m L病例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基线水平高者,Peg-IFN略优于普通IFN,疗程建议为48周,治疗12周后可根据当前时间点的HBs Ag下降程度评估后续疗效。
- 邓樱刘明郭艳向小梅谭朝霞毛青
- 关键词:干扰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