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10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腺苷蛋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感染科接受治疗的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92例,患者均符合Maria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将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停用伤肝药物,静脉滴注肌苷、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B6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糖皮质激素琥珀酸氢化可的松,7 d后改为顿服泼尼松,5-7 d后酌情逐渐减药,于治疗4周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并检测患者肝功能,对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丙酰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等指标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3,P〈0.05)。治疗前2组患者ALT、ALP、γ-GT、TBil、T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10.918、2.521、23.751、8.465、5.151,P〈0.05;治疗组:t=11.651、5.677、24.626、14.933、6.567,P〈0.05),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7、4.802、8.232、5.484、3.946,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57%vs.13.04%,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岩娄宪芝夏华
- 关键词:腺苷蛋氨酸糖皮质激素胆汁淤积性肝病
-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Treg/Th17比率变化及与e抗原消失关系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reg/Th17比率变化及与HBe Ag消失的关系及其对比。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感染科接受治疗的HBe Ag阳性CHB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组,其中替比夫定组34例,恩替卡韦组27例,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12周、24周、36周、48周,分别检测乙肝标志物、肝功能、HBV DNA,Treg细胞频数、Th17细胞频数。同时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Treg/Th17比率在第4周开始下降,至第12周达到最低值。CHB患者在各时间点Treg/Th17比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在治疗12周时Treg/Th17比率与HBe Ag消失有显著相关性,替比夫定组12周时Treg/Th17比率低于恩替卡韦组。48周时替比夫定组HBe Ag消失率(64.7%,22/34)高于恩替卡韦组(37.0%,10/27)。结论 12周时Treg/Th17比率水平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HBe Ag消失,12周时Treg/Th17比率可能作为48周HBe Ag消失的预测因子。替比夫定组的Treg/Th17比率(12周)水平低于恩替卡韦组,替比夫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强于恩替卡韦。
- 李成伟卢丹那妍夏华陈佳佳王本鑫娄宪芝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恩替卡韦
- 标准化病人联合PBL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模拟教学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某医学院2010、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学生,按自然班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组)、PBL教学组、SP组及SP+PBL组。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闭卷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试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四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技能考核中,SP+PBL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及PBL组(P<0.05);SP+PBL组与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问卷调查中,四组之间在是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精神问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PBL组学生在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知识理解及掌握程度、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高于对照组及PBL组(P<0.01)。结论 SP+PBL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及单纯的PBL教学法而言,更适合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应用。
- 李岩娄宪芝那妍夏华夏华
-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SPPBL临床教学传染病
- 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reg/Th17比率变化及与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过程中Treg/Th17比率变化及与e抗原(HBe 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感染科应用替比夫定治疗的34例HBe Ag阳性CHB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12周、24周、36周、48周,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肝功能、HBV DNA,Treg细胞频数、Th17细胞频数。同时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 Treg/Th17比率在第4周开始下降,至第12周达到最低值。在治疗第12周时Treg/Th17比率与HBe Ag血清学转换有显著相关性,且治疗过程中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的10例CHB患者的Treg/Th17比率与未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的24例患者的Treg/Th17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比夫定治疗CHB患者过程中,Treg/Th17比率呈现动态变化,12周时Treg/Th17比率与HBe Ag血清学转换密切相关,可能成为HBe 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指标。
- 李成伟那妍陈佳佳李岩夏华赵钰贾玲娄宪芝
- 关键词:TREG细胞
- 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HBV感染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替诺福韦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6、12个月后血清HBV-DNA含量、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和治疗12个月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A转阴率。结果治疗6、12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HBV-DNA载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4.7±1.2)、(3.4±1.1)拷贝/ml比(5.0±1.1)拷贝/ml;观察组:(3.2±1.2)、(1.9±1.1)拷贝/ml比(5.0±1.1)拷贝/ml],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和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HIV-R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27/30)比73.3%(22/30)](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HBV感染患者,能有效抑制HBV和HIV复制,降低血清HBV载量,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 夏华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
- 复方丹参片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片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2—2015-06在某科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4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德福韦酯常规抗病毒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24周和48周的纤维化指标和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纤维化指标、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4周和48周,两组患者的以上指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RET%从最初的(2.41±0.39)%逐渐降至(1.19±0.13)%,而对照组患者的RET%从最初的(2.40±0.42)%逐渐降至(1.68±0.20)%。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片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和对肝硬化的病情改善明显。
- 夏华
- 关键词:复方丹参片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乙型肝炎肝硬化纤维化指标
- 牛磺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牛磺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和恩替卡韦口服。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牛磺酸熊去氧胆酸口服。两组均用药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疗效、住院时间和病死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7.8%,观察组死亡率4.4%低于对照组17.8%,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牛磺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 夏华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戊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