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茂吉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利用校园社交网络平台 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 2015年
- 新形势下,加强校园社交网络平台建设,是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迫切需要。校园社交网络平台的建立,虽然增强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行性,但其在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阻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此,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社交网络平台,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健康发展:一是平台互动,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二是上下互动,实现网络宣传与现实教育"无缝对接";三是双向互动,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要求。
- 廖茂吉
- 关键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 论大学校训中的诚信文化及其育人效应
- 2015年
- 大学校训中的诚信文化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隐藏在"显性"文字后面的"隐性"诚信文化是大学校训中诚信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发挥大学校训对于高校师生诚信素质养成的积极作用,就是要挖掘大学校训中的诚信内涵,发挥大学校训的文化特质,对内实现诚信认知的重建,对外实现诚信模范的塑造和诚信氛围的营造。
- 廖茂吉
- 关键词:大学校训诚信文化显性
- 群体心理效应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优化被引量:3
- 2015年
- 网络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了新平台。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由于群体心理效应,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他们单独一人时截然不同的情感和行为,突出表现为言论过激、仇视心理以及编造谎言等。这种非理性行为具有极强的煽动性和传播力,对于大学生健康政治心理的培养构成了严重威胁。优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加快建构群体道德和社会法制的双重他律机制,并以实践理念破除大学生的心理幻觉,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政治心理。
- 廖茂吉
- 关键词:群体心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 坚持与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基于对“替代论”观点的辨析
- 2015年
- 近年来,部分学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中主张用公民教育取代思想政治教育(即"替代论"观点)。该观点的提出既有对公民教育自身特点的肯定,同时也瞄准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通过辩证分析"替代论"的观点提出原因,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际,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不是简单的"去意识形态"或片面否定理论灌输法,而应探索新的理念、手段以及基层工作模式。
- 廖茂吉
- 关键词: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 大学校训中的诚信文化及其教育探论
- 大学校训就是大学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治学精神和办校特色所凝练而成的格言。大学校训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以大学价值导向为核心的激励格言。诚信是大学校训中的文化内容之一,传递出大学校训德性育人的文化信息。...
- 余玉花廖茂吉
- 关键词:大学校训诚信文化诚信教育
- 文献传递
- 中西传统“信”之伦理差异及其当代思考——基于梁漱溟“人生三路向”观点的考求
- 2015年
- 中西传统"信"之伦理在价值选择、调节范围以及约束机制三个方面存在差异。基于梁漱溟"人生三路向"这个文化视角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中西传统"信"之伦理差异是受到东西方"利益计较之心"以及"内外倾向"不同的影响。正确对待中西传统"信"之伦理差异,就是要坚持义利并重的诚信理念,建立道德自律与法律他律相结合的诚信约束机制,从而推动我国诚信社会的建设步伐。
- 廖茂吉
- 关键词:信用
- 大学校训中的诚信文化研究
- 大学校训简短而不失底蕴,通俗而富有意义,通过简单的文字组合将大学的理念和精神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构成了大学文化和学校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诚信社会,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已...
- 廖茂吉
- 关键词:大学校训诚信文化育人路径
- 文献传递
- 试析马基雅维利的“重民”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 2015年
- "重民"思想是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反映出的一种政治理念。马基雅维利认为,民心是统治者执政的根基,同时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统治者要想赢得民心,就必须做到维护民利、惩恶扬善。辩证分析马基雅维利的"重民"思想,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依法治国,并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改革的人本取向,从而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廖茂吉
-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重民思想
- “三对关系”: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的抉择与转向——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启示
- 2015年
-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深刻剖析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找到了促使资本主义发展的伦理道德动力。通过辩证分析马克斯·韦伯的研究成果,提出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就在于正确处理"三对关系",即自律与他律的关系、物"得"与道"德"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方位、有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路径。
- 廖茂吉
- 关键词: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道德建设
- 大学校训中的诚信文化及其教育探论被引量:4
- 2016年
- 大学校训是大学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治学精神和办校特色所凝练而成的格言。大学校训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以大学价值导向为核心的激励格言。诚信是大学校训中的文化内容之一,传递出大学校训德性育人的文化信息。大学校训的诚信文化内容与现代大学特定的时间、人物、事件,甚至社会风气、国家命运等相联系,具有时代感和丰富性。大学校训中的诚信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资源和新举措,基于此,将大学校训诚信文化纳入教育实践,有助于实现校训中诚信文化教育功能的最大化,进而达到诚信文化育人的目标。
- 廖茂吉余玉花
- 关键词:大学校训诚信文化诚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