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饮用
  • 2篇饮用水
  • 2篇结核
  • 2篇发病
  • 2篇发病率
  • 2篇肺结核
  • 1篇毒效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况
  • 1篇抑郁
  • 1篇疫情
  • 1篇疫情暴发
  • 1篇饮用水中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职业病
  • 1篇职业病危害
  • 1篇职业病危害因...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瘤

机构

  • 11篇南充市疾病预...
  • 2篇南充市高坪区...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成都市金牛区...
  • 1篇自贡市疾病预...
  • 1篇南充市妇幼保...

作者

  • 11篇甘霖
  • 3篇邱静
  • 3篇刘华平
  • 2篇杨帆
  • 2篇青承昀
  • 1篇毛丹梅
  • 1篇苟铁军
  • 1篇周欢
  • 1篇赵林
  • 1篇顾菁
  • 1篇赵朝珍
  • 1篇郑庆梅
  • 1篇李均
  • 1篇张明洪
  • 1篇杨晓冬
  • 1篇田洪瑞
  • 1篇李怡璇
  • 1篇赵凤
  • 1篇蒋小勇
  • 1篇敬维

传媒

  • 6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1年南充市环境γ辐射水平及居民受照剂量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析2021年南充市环境γ辐射水平及居民受照剂量,了解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环境γ辐射剂量仪对南充市所有乡镇环境γ剂量率进行测量,按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所采用的天然辐射所致公众外照射剂量计算公式进行居民受照剂量估算,所得数据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21年共监测1 263个点,其中室外726个点,室内537个点,室外环境γ剂量率范围为(30.6~136.7)nGy/h,均值为66.0 nGy/h;室内环境γ剂量率范围为(59.0~123.4)nGy/h,均值为93.9 nGy/h;室内外均值比值为1.42。与2014年相比,室外环境γ剂量率均值明显提高(t=3.892,P<0.001)。不同区县、不同类型地点间的环境γ剂量率均不同。经估算,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为0.54 m Sv/a,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为3 466.9人·Sv/a。结论 南充市环境γ辐射水平处于天然放射性本底范围内,对居民健康没有显著影响,适宜居住。
邱静甘霖李瑶李均
关键词:剂量率
2023年南充市第二产业接害工人职业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南充市第二产业接害工人职业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2023年抽取该市第二产业1227名接害工人为研究对象,使用《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调查个人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23年南充市第二产业接害工人总体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52.4%,其中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78.9%),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71.5%),职业健康法律知识(50.8%),职业健康基本技能(29.4%),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是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南充市第二产业接害工人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以中小微型、民营企业为重点干预企业,以低文化、低收入工人为重点干预群体。
甘霖邱静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因素
2005~2019年南充市甲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2005~2019年南充市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流行情况,比较免疫规划前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变化,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9年南充市甲肝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9年南充市共报告本地新发甲肝病例3407例,年均发病率为3.52/10万,整体呈下降趋势,扩大免疫后(2009~2019年)年均发病率(2.30/10万)显著低于扩大免疫前(2005~2008年,6.75/10万)(P<0.001),下降率为87.24%;阆中市(6.13/10万)、西充县(5.09/10万)年均发病率相对较高;扩大免疫前发病高峰为3~5月,扩大免疫后季节性分布不明显;扩大免疫前后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男性为主(2.06∶1);发病高峰年龄为31~58岁,呈逐年递增趋势,且聚集性凸显,中位数从扩大免疫前的39岁增加11岁至50岁,15岁以下构成比由13.46%显著下降至2.35%,其中顺庆区、蓬安县发病年龄后移不明显,其余7个地区均不同程度增加,发病年龄提高至46.5~53岁之间;以农民(2253例,66.13%)和学生(384例,11.27%)为主,且农民构成比逐年增加,学生构成比逐年下降。结论目前南充市甲肝发病水平较低,2008年后适龄儿童免费接种有效控制了15岁以下人群发病,疫苗在防控工作中效果显著;应重点关注20世纪70年代前后出生的人群,采取鼓励自愿接种与开展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接种覆盖率和防病意识。
赵林甘霖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免疫规划
2014-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结核病耐药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南充市耐药结核病耐药现状及特点,为制定耐药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08/2017-12南充市9县(市、区)提供的476例患者的痰培养标本,进行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氧氟沙星(OFX)和卡那霉素(KM)6种传统结核病治疗药物的药敏检测,分析其耐药情况和流行特征。结果南充市总耐药率31.3%,耐多药率15.7%,广泛耐药率0.6%;复治患者耐多药率高于初治患者;耐药顺位是从高到低依次是INH、RFP、SM、OFX、EMB和KM;性别、城乡耐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组耐药高峰在40~59岁。结论南充市的耐药率高于2010年四川省第五次流行病学调查水平,耐药结核病控制形势较为严峻,耐药患者的发现、治疗管理是今后的重点工作。
赵凤杨晓冬田洪瑞赵朝珍甘霖
关键词:肺结核耐药性
2014-2016年南充市饮用水消毒效果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饮用水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量化其影响大小,建立饮用水消毒效果预测模型,为控制饮用水微生物污染及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南充市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中经过消毒处理措施的3 486份水样进行消毒效果分析。不同组别消毒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卡方分割,消毒效果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结果监测水样的消毒方法包括二氧化氯2 095份(60.10%)、复合二氧化氯689份(19.76%)、漂白粉466份(13.37%)、液氯236份(6.77%)。消毒指标合格率:液氯>复合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漂白粉,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液氯>漂白粉、二氧化氯>复合二氧化氯,氯化消毒(液氯和漂白粉)的微生物指标合格率(69.80%)高于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和复合二氧化氯)的合格率(54.02%)。消毒指标、消毒方法、浑浊度、采样类型、供水类型、水样类型和采水期是影响饮用水消毒效果的7个主要因素。消毒指标不合格的微生物指标超标危险性是合格的10.36倍,二氧化氯消毒相对氯化消毒的微生物指标超标危险性是2.94倍,浑浊度不合格的水样是合格的2.12倍,农村水是城市的3.95倍,小型集中式供水是集中式供水的2.56倍,管网末梢水是出厂水的1.43倍,丰水期是枯水期的1.78倍。结论饮用水消毒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供管水人员应提高对消毒处理环节的重视程度,加强消毒剂反应控制和实时监测,农村小型供水单位应配置与消毒方法相对应的消毒指标检测设备,尤其应加强丰水期的制水管水力度,保障消毒效果,降低微生物超标风险。
甘霖刘华平常椿滟
关键词:饮用水消毒效果LOGISTIC回归
2011-2016年南充市农田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为了解目前南充市农田土壤中蛔虫卵污染情况,探讨影响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当地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南充市3个区县,2011-2016年共采集农田土壤360份监测蛔虫卵及蛔虫活卵数,调查农户家庭情况1 800户,不同组别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蛔虫卵检出率91.67%,蛔虫活卵检出率65.83%;调查农户中非卫生厕所使用率44.61%,卫生厕所55.39%;粪便利用率57.67%,其中88.05%直接施肥,6.17%土埋后施肥,5.78%高温堆肥;17.00%农户随意丢弃生活垃圾,32.61%随意排放生活污水;55.33%将生活污水排入农田,11.44%排入无害化卫生厕所;大部分农户房屋周边都有家禽圈(74.50%)和猪圈(62.56%);55.50%农户表示饭前便后洗手,4.44%饭前便后不洗手。结论南充市农田土壤蛔虫卵污染状况比较严重,应进一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控制或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户健康保护意识。
甘霖刘华平常椿滟
关键词:蛔虫卵农田土壤污染
2017—2023年南充市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健康风险评估
2024年
目的评估南充市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通过饮水途径给不同人群带来的健康风险,为采取针对性健康环境风险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3年南充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数据,通过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分经口和皮肤接触2种途径,使用三氯甲烷质量浓度中位数进行成人致癌风险及慢性非致癌风险评估,使用最大值进行儿童和成人最大非致癌风险评估,并对不同水期、水样、年份进行分层比较,不同组别分别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直线相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2017—2023年南充市11085份城乡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检出率为13.37%,超标率为0.55%,检出质量浓度在市辖三区城市供水728份水样中的分布较为集中,检出率为59.75%,质量浓度中位数M为3.95×10-3mg/L,超标率为0.96%。南充市农村地区及6县(市、区)城市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致癌风险和慢性非致癌风险较低。市辖三区城市供水中三氯甲烷对成人具有一定致癌风险(CCR=4.81×10^(-6)),慢性非致癌风险较低(HI=0.014);经口摄入是饮水暴露的主要途径;女性致癌风险(CCR=5.01×10^(-6))和慢性非致癌风险(HI=0.01399)均高于男性(CCR=4.63×10^(-6),HI=0.01395);管网末梢水(CCR=17.05×10^(-6),HI=0.050)高于出厂水(CCR=9.87×10^(-6),HI=0.029),二次供水致癌和慢性非致癌风险较低;三氯甲烷水样浓度逐年递增,成人致癌风险CCR从2017年的2.56×10^(-6)增加到2023年的20.10×10^(-6)。0~9岁儿童最大经口非致癌风险HQoral-max(1.0040~1.4358)和总非致癌风险HImax(1.0101~1.4409)较高,年龄越小非致癌风险越大。结论南充市主城区城市供水中三氯甲烷的致癌风险对成人在可接收范围内,但浓度逐年递增,需引起关注。
甘霖邱静熊缘张东升刘华平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三氯甲烷健康风险评估
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南充市妇幼保健院门诊进行机会性宫颈癌筛查病例1 374例,采集宫颈脱落细胞,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13种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对阳性病例及检测阴性但宫颈症状明显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有异常者行多点活检。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疾病的关系。结果 1 374例病例中检出高危型HPV感染288例(20.96%),单一感染245例(17.84%),多重感染43例(3.12%);13种高危型HPV亚型排序为:52、58、16、56、51、39、18、33、68、31、59、45、35,其中52型是主要感染型别,占24.16%(79/288);随着宫颈病变升级,高危型HPV阳性率升高;宫颈病变级别升高与多重感染率增高、病毒载量升高有关(P<0.05)。结论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姬川琍甘霖彭霖希李怡璇杨蕉瑗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疾病
2008-2021年南充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南充市2008—202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南充市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充市2008—2021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19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8—2021年南充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6 09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1.81/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716.88,P<0.001)。各月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整体疫情4—7月(18 586例)和10—12月(16 860)报告病例数较多,各月之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4.41,P<0.001)。年均发病率前3位的地区是阆中市(69.63/10万)、仪陇县(67.88/10万)、西充县(64.45/10万),各区、县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919.45,P<0.001)。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280.48,P<0.001);报告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年龄组(43 968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5.39%,各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 557.42,P<0.001);病例分布于15个人群类别,居前3位的是散居儿童33 027例(71.65%),幼托儿童11 264例(24.44%),学生1 544例(3.35%)。病原学分型构成为:其他肠道病毒1 610例(54.52%)、EV 71型717例(40.43%),Cox A16型626例(21.20%)。结论 南充市2008—2021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趋势变化基本呈偶数年份较高,奇数年份较低;发病时间具有春夏季及秋冬流行特点;阆中市、仪陇县和西充县年均发病率较高;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人群集中在0~5岁年龄组,人群类别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病原学构成以其他肠道病毒病为主。
杨帆甘霖敬维苟铁军张明洪青承昀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率病原学
2011-2020年南充市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分析南充市2011-2020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南充市肺结核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充市2011-2020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19软件和SPSS 2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1-2020年南充市共报告肺结核病例38 60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0.75/10万,年度报告发病率呈波状下降趋势(χ^(2)_(趋势)=602.380,P<0.001)。各月份均有肺结核病例报告,1月报告发病数最多(4 069例),12月报告发病数最少(2 546例),整体疫情呈高开低走。各区、县均有肺结核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前3位的地区是南部县(77.87/10万)、仪陇县(67.94/10万)、嘉陵区(66.27/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861.86,P<0.001);报告发病率居前5的年龄组为50~岁组(101.26/10万)、70~岁组(92.02/10万)、75~岁组(91.77/10万)、60~岁组(89.61/10万)、65~岁组(88.28/10万);人群分类居前5位的为农民26 234例(67.95%),家务及待业3 420(8.86%),学生2 512例(6.51%),民工1 109例(2.87%),其他1 052例(2.72%)。病例分型为病原学阴性22 525例(58.35%),病原学阳性12 071例(31.27%),无病原学结果3 727例(9.65%),利福平耐药180例(0.47%),仅培阳103例(0.27%)。结论 南充市2011-2020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冬春季为高发季节,男性、55~65岁年龄组、农民为高发人群,病例分型以病原学阴性和病原学阳性为主。
杨帆甘霖青承昀
关键词:肺结核发病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