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宇梁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血管
  • 4篇血管
  • 4篇脉络膜
  • 3篇脉络膜新生血...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网膜
  • 2篇黄斑
  • 2篇黄斑变性
  • 2篇病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动力疗法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新生血管化
  • 1篇新生血管性
  • 1篇新生血管性疾...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信达生物制药...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冯宇梁
  • 5篇张军军
  • 5篇张明
  • 3篇陆方
  • 2篇高昇
  • 1篇李杰
  • 1篇刘巾男
  • 1篇吕淑媛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6年
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中、重度视力损害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它包括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和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两种。前者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为主;后者主要有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病理性高度近视。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主要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视网膜组织缺氧诱导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HIF-1)浓度增高,刺激其下游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胎盘生长因子以及其他与缺氧有关的基因产物表达增高,比如angiopoietin-2。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虽然HIF-1作用相对次要,但同样存在相应组织内HIF-1浓度增高,缺氧诱导的基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临床研究发现,抗VEGF药物在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和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取得了不错疗效,而联合抗VEGF及PDGF更是具有光明的前景。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针对缺氧诱导基因的药物逐步进入临床试验。也有研究直接以HIF-1为拮抗靶点,或者尝试通过转基因方法实现在体内稳定表达抗新生血管生成蛋白。虽然近年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诊治有了长足进步,但仍会有更多药物可以被开发用于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性疾病的治疗。
冯宇梁李杰刘巾男张军军
关键词: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缺血性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
阿瓦斯汀全身及眼局部用药不良事件
张军军冯宇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药物研究进展及未来研发方向被引量:22
2015年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病因。虽然目前以雷珠单抗为代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已经成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标准治疗药物,但是长期抗VEGF治疗后不仅疗效下降,同时会诱导视网膜纤维化、瘢痕和地图样萎缩等多种并发症,所以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单用或者与抗VEGF药物联合应用或者开发多靶点治疗药物成为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已经有一些以补体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为靶点的治疗药物在早期的临床研究中表现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我们就目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药物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王春明冯宇梁李佳张明俞德超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瘢痕补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光动力疗法联合小剂量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与单纯动力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陆方张明冯宇梁高昇张军军
PASCAL多点激光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中的应用
陆方张明高昇冯宇梁张军军
HRA-Spectralis OCT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的应用体会
张明冯宇梁吕淑媛陆方张军军
IBI302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探讨IB1302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观察IB130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165、VEGF-A12,和胎盘生长因子(P1GF)3种VEGF家族细胞因子和C3b、C4b两种补体蛋白的亲和力。采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生、迁移和管腔形成实验观察IB1302的抗VEGF活性。采用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介导溶血实验观察IBI302的抗补体活性。采用激光诱导恒河猴CNV模型。分为CNV模型对照组、贝伐珠单抗注射组以及IB13020.25、0.50、1.25mg干预组。于给药后14、28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观察各组恒河猴CNV荧光素渗漏面积及视网膜厚度变化。给药后29d,对比分析各组恒河猴房水中VEGF水平。结果IBI302与VEGF-A。e5、VEGF_A12。、P1GF以及C3b、C4b均具有较高亲和力。IBI302能明显抑制VEGF诱导的HUVEC增生、迁移和管腔形成。IBI302可抑制补体经典途径介导的绵羊红细胞溶血以及补体旁路途径介导的兔红细胞溶血。给药后14、28d,IBI3020.25、0.50、1.25mg干预组恒河猴CNV渗漏面积明显减小;3组之间荧光素渗漏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珠单抗注射组恒河猴CNV荧光素渗漏面积也明显减小,其荧光素渗漏面积减小率较IB1302各浓度干预组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4、28d,IB13020.25、0.50、1.25mg干预组恒河猴视网膜厚度均明显下降;3组之间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珠单抗注射组恒河猴视网膜厚度也明显下降,其视网膜厚度下降率较IB1302各浓度干预组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29d,CNV模型对照组、贝伐珠单抗注射组恒河猴房水VEGF浓度分别为(94.203±17.360)、(38.644±6.521)pg/ml;贝伐珠单抗注射组恒�
冯宇梁张明王春明李佳旦巧荣
关键词:动物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