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保宁

作品数:50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文学
  • 4篇诗经
  • 4篇《诗经》
  • 4篇巴赫曼
  • 3篇言志
  • 3篇社会
  • 3篇神圣
  • 3篇神圣性
  • 3篇诗学
  • 3篇诗学价值
  • 3篇诗言志
  • 3篇情感
  • 3篇文人
  • 3篇敬畏
  • 3篇敬畏感
  • 2篇代文
  • 2篇叠音
  • 2篇叠音词
  • 2篇杜甫
  • 2篇艺术

机构

  • 18篇西安外国语学...
  • 18篇西安外国语大...

作者

  • 36篇张保宁
  • 1篇谢建兆
  • 1篇张勤宝
  • 1篇汤明
  • 1篇毛妍君

传媒

  • 5篇唐都学刊
  • 4篇外语教学
  • 3篇西安外国语大...
  • 2篇西安外国语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渭南师范学院...
  • 2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西安文理学院...
  • 2篇中外文论
  • 1篇理论导刊
  • 1篇决策探索
  • 1篇人文地理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青海民族学院...
  • 1篇荆州师范学院...
  • 1篇鄂州大学学报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当代教师教育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悟灵性 阐发哲理——读毛妍君《白居易闲适诗研究》
2011年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通俗性、写实性及类型多的突出特点,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讽喻诗作为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类型之一,以激越耿直的措辞,切中时弊,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密相关,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因而颇受后世重视,研究成果屡见;白居易的闲适诗与其讽喻诗不同,意在“独善”,诗人在饱经人生沧桑的体悟以后,
张保宁
关键词:白居易哲理通俗性写实性
中国古代方位观念初探被引量:4
1998年
中国古代方位观念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方面,反映着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认识。本文以“东”“南”“西”“北”“中”五个主要方位为例。
张保宁
关键词:古代文化人际关系社会生活情感表达
文学:人生困惑和苦痛的阐释者——评巴赫曼的小说《三十岁》被引量:3
2008年
奥地利女作家英格博格.巴赫曼的小说《三十岁》充分表现了二战以后西方社会传统道德遭受消解、人的心灵自由遭到现实环境侵蚀、人们的生活前景被遮蔽而无法找到出路的生存困境和苦痛,并深刻揭示了产生这种生存困境的社会原因是制度出了问题。作者为此发出了"摧毁这可耻的旧制度"的愤怒呼声,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了现代西方小说对现实世界解构和批判的力量。作品运用倒叙和衬托、隐喻和象征、典型的细节、诗体的议论和多变的人称等多种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小说的思想深度,阅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张保宁
关键词:巴赫曼文学苦痛
《鲁迅日记》里的日本医务人员
2000年
《鲁迅日记》里记载有许多日本医务人员的名字。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对这些日本医务人员的生平作了介绍。
张保宁
关键词:鲁迅日记医务人员生平
《殽之战》的叙事艺术
1997年
《殽之战》是一篇典范的叙事作品。它记叙春秋时代秦晋争夺中原霸权的一场战争,通篇却只字不写战斗的场面,而去纵笔铺叙蹇叔进谏哭师,王孙满观兵,弦高犒师,先轸论战等事实,以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从侧面渲染战争气氛,预示战争结局,表现出高超的叙事艺术。
张保宁
关键词:叙事艺术弦高叙事作品春秋时代
以诗性的思考解构现实的困境和人的精神苦难——论巴赫曼小说的批判解构功能被引量:7
2012年
奥地利当代女作家巴赫曼的小说多以死亡为主题,充满了人的生存困惑和苦痛感,对二战以后西方社会现存秩序的解构和批判有力而深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西方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不同,巴赫曼的小说从一开始就尝试用一种诗化的语言和隐喻的方式来表达她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她认为人生的悲痛像一张拉满的弓,人的成长过程就是驯兽的过程,因此适应了人类,就是一种被囚禁和被摧毁。但人不能就此甘于现状,永远忍受这种"侮辱和伤害"的生活;她主张人的思想要努力挣脱世俗和现实,渴望过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巴赫曼的小说代表了世界正义的力量,是对人类对文明精神的呼唤。
张保宁
关键词:巴赫曼诗化语言人类尊严时代主题
拓宽思路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对外语院校母语文化课教学功能的探讨被引量:21
2002年
在外语院校开设母语文化课是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的需要。要克服对母语文化课教学的片面认识 ,重新评价外语院校母语文化课教学的意义 ,积极探讨和挖掘母语文化课教学的潜在功能 ,使其在拓宽学生思路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张保宁
关键词:教学功能外语院校
宋代文人与自然山水
"天高露清赋新志,山空月明抒高情。"这是宋代文人钟情自然的真实写照。在宋代文人笔下,不仅描写晴明空澄、雨中黄昏的自然景色变化,还抒写身处自然景物中的人发自内心的悠游自适,展示了自然与人仿佛灵犀相通的阔...
张保宁张青娥
关键词:宋代文人自然山水钟情
文学不能忘记生活——重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引量:1
2003年
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整个文学创作中的根本性问题。不能忘记生活,这是文学发展中的一条真理。要消除文学创作的疲软问题,首先要解决对生活的态度问题。作为反映客观存在的文学创作,其内容和形式应该多样化。文学艺术的创作完全可以和时代的发展相一致。
张保宁
关键词:文学文学创作
“诗言志”的现代诗学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诗言志'命题是基于上古丰富的诗歌创作实践提出来的,是对当时诗歌的理性总结。诗学史上对'诗言志'的理解有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由重志到重情,再到情志并举,体现了古代'诗言志'思想发展的过程。'诗言志'在今天仍有积极的诗学价值:首先写诗要解决言什么样的志,抒什么样的情的问题,这是诗歌写作是否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根本问题;其次要清楚诗歌以什么来言志抒情,诗作者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要在品格修养、生活修养和艺术修养三个方面下工夫;最后要懂得诗是神圣的,诗歌的节奏性和音乐性,是远古诗歌产生之初神圣性的符号遗存,它们是诗歌最原初的质素,因此对诗歌要有敬畏感。诗言志既要学会能俗能雅,还要善于向其他艺术学习。
张保宁
关键词:诗言志诗学价值神圣性敬畏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