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亮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干细胞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细胞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间质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低氧
  • 1篇低氧预处理
  • 1篇胸腺
  • 1篇胸腺素
  • 1篇胸腺素Β4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炎症
  • 1篇抑制剂
  • 1篇愈合
  • 1篇脂毒性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解放军302...
  • 1篇山西管理职业...

作者

  • 5篇董亮
  • 4篇郝好杰
  • 3篇遆冬冬
  • 3篇付小兵
  • 3篇母义明
  • 3篇臧丽
  • 3篇韩为东
  • 3篇刘杰杰
  • 3篇佟川
  • 1篇杨国庆
  • 1篇韩卫东
  • 1篇赵亚力
  • 1篇李祥
  • 1篇赵坤
  • 1篇高志涛
  • 1篇赵铁锁
  • 1篇李瑞生

传媒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第九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复合胸腺素β4胶原/壳聚糖水凝胶缓释支架促进糖尿病下肢缺血皮肤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实验拟应用复合胸腺素β4胶原/壳聚糖水凝胶缓释支架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皮肤损伤,观察及评价该缓释支架对于皮肤损伤修复过程的影响情况和意义。方法:拟选用雄性SD大鼠36只,建立糖尿病下肢缺血皮肤损伤模型后,随机分成3...
遆冬冬郝好杰佟川刘杰杰董亮付小兵韩卫东
关键词:胸腺素Β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脂毒性诱导的大鼠胰岛素瘤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糖脂毒性诱导的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INS-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高脂组和高糖高脂+BMSCs组。高糖高脂+BMSCs组的INS-1细胞使用高糖高脂(16.7 mmol/L葡萄糖、0.4 mmol/L棕榈酸)培养基处理48 h后,与BMSCs共培养24 h,进行检测:(1)CCK8法检测INS-1细胞存活率;(2)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3)膜连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率;(4)放免法检测胰岛素分泌功能;(5) 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6)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100.0%±0.8%)比(71.9%±3.2%), t=8.46, P〈0.01],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增加(0.248±0.033比1.01±0.066,t=10.28,P〈0.01),凋亡细胞比例增加[(6.9%±0.4%)比(16.4%±1.2%), t=17.38, P〈0.01],基础胰岛素分泌量(BIS)与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GSIS)均减少(t=5.745、13.559,均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高糖高脂+BMSCs组INS-1细胞的存活率上升,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和凋亡细胞比例均减少(t=3.98、5.16、13.08,均P〈0.05),BIS及GSIS均显著增加(t=5.674、10.148,均P〈0.05)。高糖高脂损伤INS-1细胞内线粒体功能,表现为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96±8比46±4, t=5.239, P〈0.05)、ROS生成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3.3%±0.9%)比(34.2%±0.8%), t=17.38, P〈0.01],而与高糖高脂组相比,BMSCs共培养有效促进线粒体膜电位恢复,并减少细胞内ROS含量[分别为46±4比87±14,(34.2%±0.8%)比(22.5%±0.4%),t=2.822、13.080,均P〈0.05],改善了高糖高脂损伤的INS-1细胞�
赵坤郝好杰臧丽杨国庆董亮韩为东母义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糖脂毒性线粒体INS-1细胞
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模型(MC38-OVA)中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采用背部皮下注射法构建MC38-OVA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将MC38-OVA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西达本胺^(+)anti-PD-1组,每组20只。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CD8^(+)IFN-γ^(+)T细胞、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数量及比例,以及肿瘤组织内调节性T细胞(Treg)、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表达变化。细胞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0、10、25、50、100、2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及MC38-OVA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及Ki-67抗体标记法检测0、1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及MC38-OVA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取CD8^(+)T细胞,设置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与西达本胺^(+)anti-PD-1组,与MC38-OVA肿瘤细胞按预设效靶比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经0、1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与相同数量的MC38-OVA肿瘤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7a的表达情况。结果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西达本胺^(+)anti-PD-1组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抑(P<0.05),生存率明显增高(P<0.01)。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西达本胺^(+)anti-PD-1组肿瘤浸润CD8^(+)T细胞比例及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西达本胺^(+)anti-PD-1组CD8^(+)IFN-γ^(+)T细胞、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及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P<0.05)。体外实验显示,西达本胺可增强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及CD107a的表达(P<0.05)。结论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可明显增强瘤内浸润CD8^(+)T细胞的数量及�
董亮董亮李祥贾慧婕高志涛
关键词:程序性死亡受体-1西达本胺
低氧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低氧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取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分别将细胞置入常氧(氧浓度21%)和低氧(氧浓度5%)条件下培养,通过细胞成脂、成骨分化诱导观察其多向分化能力,Live/death染色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其细胞因子蛋白含量。利用Transwell将常氧和低氧培养的h UC-MSCs与脂多糖(IPS)刺激后的巨噬细胞(THP-1)共培养,免疫荧光检测THP-1的极化情况,ELISA检测THP-1分泌炎症因子以及抗炎因子的情况。结果低氧条件下培养的h UC-MSCs具有成脂、成骨的多向分化潜能;Live/death染色结果显示常氧和低氧培养下的h UC-MSCs均具有较高的细胞活性;低氧条件下培养的h UCMSCs中前列腺素E2(PGE2)、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常氧培养的h UC-MSCs;低氧条件下培养的h UC-MSCs可促进THP-1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同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明显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低氧培养的h UC-MSCs可促使THP-1向M2巨噬细胞转化,提高其抗炎能力。
佟川李瑞生郝好杰遆冬冬刘杰杰董亮赵亚力臧丽母义明付小兵韩为东
关键词:低氧间质干细胞炎症
炎症激活间充质干细胞源微泡对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炎症激活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微泡(LPS-exosomes)对糖尿病慢性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终浓度为100ng/ml的脂多糖预处理间充质干细胞2d,收集上清液,利用超速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微泡,并对其进行鉴定。建立糖尿病大鼠皮肤缺损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未治疗组、间充质干细胞源微泡治疗组、炎症激活间充质干细胞源微泡治疗组,分次多点注射微泡60μg于伤口周边,1次/d,连续10d。于治疗后第3、7、14天进行创面大体观察,q RT-PCR法检测创面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及巨噬细胞亚型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改变。结果与未治疗组相比,炎症激活间充质干细胞源微泡治疗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治疗后第7、14天促炎因子IL-1、IL-12及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i NOS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同时抗炎因子IL-10、TGF-β及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16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激活间充质干细胞源微泡可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改变,抑制创面局部慢性炎症反应,进而加速糖尿病皮肤创面的愈合。
遆冬冬李军峰郝好杰佟川刘杰杰董亮臧丽母义明付小兵韩为东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间质干细胞微泡伤口愈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