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晓敏

作品数:18 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燕麦
  • 7篇间作
  • 6篇豆科
  • 6篇作物
  • 4篇豆科作物
  • 4篇土壤
  • 4篇群落
  • 3篇NIFH基因
  • 2篇有机碳
  • 2篇植物
  • 2篇施肥
  • 2篇土壤团聚体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团聚体
  • 2篇群落多样性
  • 2篇作物间作
  • 2篇微生物
  • 2篇小麦
  • 2篇花生

机构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新疆农业科学...
  • 5篇白城市农业科...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张家口市农业...

作者

  • 18篇冯晓敏
  • 9篇张卫建
  • 7篇胡跃高
  • 7篇宋振伟
  • 7篇郑成岩
  • 6篇邓艾兴
  • 6篇曾昭海
  • 5篇任长忠
  • 4篇杨永
  • 4篇张俊
  • 3篇张鑫
  • 3篇臧华栋
  • 2篇钱欣
  • 2篇杨亚东
  • 1篇江瑜
  • 1篇张永清
  • 1篇高新昊
  • 1篇陈长利
  • 1篇冯晓敏
  • 1篇孙涛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2018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城地区皮燕麦肥料效应与推荐施肥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为明确燕麦需肥规律、探索吉林省白城地区皮燕麦最佳施肥量,以白燕7号皮燕麦品种为材料,依照“3414”试验设计原则,设置了氮磷钾三种肥料各4个梯度共14个处理,于2012-2013年定位研究不同施肥量对燕麦子粒产量的影响,并运用不同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2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三元二次方程拟合得出N、P和K肥的推荐施用量分别为90、50和35kg/hm^2(纯量,下同),燕麦子粒产量约为2 800-3 000kg/hm^2;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N、P和K肥推荐施用量分别为100、40、30kg/hm^2,燕麦子粒产量介于2 800-3 150kg/hm^2;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得出,N、P、K施用量分别为90、45、0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为6 100-6 300元/hm^2。综合不同模型研究结果,白城地区白燕7号皮燕麦生产中,N肥的推荐施用量为90kg/hm^2,P肥的推荐施用量为40-50kg/hm^2,K肥可以不施或低量施用。
葛军勇臧华栋钱欣杨永冯晓敏任长忠曾昭海胡跃高
关键词:燕麦肥料效应推荐施肥量
燕麦花生间作系统作物氮素累积与转移规律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研究燕麦‖花生间作系统中燕麦和花生的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花生根瘤固氮酶活性、固氮量及花生向燕麦的氮素转移量,明确间作花生固氮特性及花生向燕麦的氮素转移规律,进一步探索间作体系下氮素的循环机理。【方法】本研究在大田不施用氮肥的试验条件下,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设置不同种植模式(燕麦单作、花生单作、燕麦‖花生间作),采用传统挖根法和15N同位素标记法探索燕麦与花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花生根瘤的生物固氮效率以及花生体内氮素向燕麦的转移规律。【结果】与单作燕麦相比,燕麦‖花生间作体系下,燕麦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显著增加(P<0.05)。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燕麦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在单作和间作模式下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间作燕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比单作两年平均增加了40.6%,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平均增加了49.0%。间作花生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作相比呈下降趋势,生育前期差异不显著,到成熟期,间作花生的干物质积累量两年平均比单作下降了20.6%(P<0.05)。开花结荚期间作花生的根瘤数和根瘤重比单作两年分别降低了21.3%和16.8%,单位质量的固氮酶活性平均降低了26.2%(P<0.05)。2011年和2012年,虽然在生理成熟期间作花生的固氮效率与单作相比分别提高了10.3%和37.1%,但花生生物固氮量分别降低了52.3%和26.3%(P<0.05)。2012年间作花生向燕麦的氮素转移率达到21.4%,转移氮量为15.3 mg/株。【结论】燕麦‖花生间作显著降低了开花结荚期花生单位质量的根瘤固氮酶活性,但提高了成熟期花生的固氮效率,促进了花生固氮能力的发挥,且在燕麦和花生共生期内,花生体内氮素可以转移到燕麦,从而增加了燕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实现地上与地
冯晓敏杨永臧华栋钱欣胡跃高宋振伟张卫建曾昭海
关键词:根瘤固氮氮素转移
不同豆科作物与燕麦间作对燕麦产量、光合特性和根际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的影响
禾本科与豆科作物间作能够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维持土壤氮平衡,提高作物产量。但由于间作系统中作物株型、种植密度、土壤肥力和根系结构存在差异,导致作物之间的竞争和间作产量优势表现不同,同时不同的作物组合之间也存在差异。前人研...
冯晓敏胡跃高张卫建曾昭海
关键词:间作燕麦豆科作物光合特性NIFH基因
一种用于植物的碳同位素标记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植物的碳同位素标记装置,包括箱体、植物培养装置和碳同位素产生装置,植物培养装置和碳同位素产生装置均设置于箱体内,碳同位素产生装置与箱体的容置空间气体连通,还包括除湿装置,除湿装置包括壳体和风道,壳...
冯晓敏张卫建宋振伟郑成岩张俊邓艾兴
文献传递
不同豆科作物与燕麦间作对燕麦产量、生理生态特性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研究背景]人口增多、耕地面积减少和粮食消费量的增加将加剧粮食供需矛盾,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强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合理发展作物间套作种植是提高农田作物...
冯晓敏胡跃高张卫建郑成岩曾昭海
关键词:间作燕麦
Impacts of wheat photosynthate allocation on soil N2O emission during post-anthesis period
【研究背景】Wheat(Triticum aestivum L.) is the most important grain crop in the world, and global grain demand is pr...
邓艾兴张鑫张星玥钱浩宇冯晓敏Nawaz Muhammad Mohsin陈长利江瑜郑成岩张卫建
文献传递
豆科‖燕麦对作物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的影响
【研究背景】间作作为中国传统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增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优势,不仅能增加地上部的生物多样性,也可增加地下部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间作系统中光照和水分利用,氮素吸收等养分吸收方面...
冯晓敏杨永胡跃高曾昭海
关键词:PCR-DGGENIFH基因燕麦豆科作物群落多样性
文献传递
豆科–燕麦间作对作物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2
2015年
为进一步揭示豆科燕麦间作体系中作物产量优势的光合机制,设置燕麦单作、大豆单作、花生单作、大豆燕麦间作和花生燕麦间作试验,在不施氮肥的条件下,调查大豆、花生同燕麦的产量、功能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大豆–燕麦和花生–燕麦间作优势明显,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41~1.63和1.31~1.52。同大豆间作的燕麦除单株粒重及千粒重外,其他各产量构成因子均增加;同花生间作的燕麦各产量构成因子均高于单作燕麦,其中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粒重与单作相比差异显著;间作提高了大豆各产量构成因子,但降低了花生的结荚数及单株粒重。间作提高了燕麦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改变了叶绿素构成,使燕麦衰老延缓;间作对大豆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无显著影响;在燕麦孕穗后期至抽穗期,间作花生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单作。在不施氮肥的条件下,间作体系均明显优于单作,其中燕麦花生间作体系显著促进了燕麦的生长发育,大豆燕麦间作体系对燕麦、大豆均有一定促进作用。
冯晓敏杨永任长忠胡跃高曾昭海
关键词:燕麦间作光合特性
水分胁迫下不同耐旱性糜子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特性被引量:8
2019年
选取耐旱品种陇糜4号和旱敏感品种晋黍7号,利用防雨旱棚与人工控水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糜子产量、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水分胁迫降低了糜子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重度水分胁迫下差异达显著(P<0.05)水平,且旱敏感品种晋黍7号的降低幅度大于耐旱品种陇糜4号。整个生育时期,糜子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水分胁迫降低了糜子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与对照相比,重度水分胁迫下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水分胁迫下,耐旱品种陇糜4号SOD活性2年内平均降低22.58%,而旱敏感品种晋黍7号2年内平均降低44.94%。水分胁迫处理增加了糜子叶片的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糜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灌浆期表现为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糜子产量与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呈正相关关系。
冯晓敏冯晓敏
关键词:糜子水分胁迫保护酶活性膜脂过氧化
豆科作物间作燕麦对土壤固氮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5
2017年
利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的研究方法,比较了3种种植模式(燕麦单作,O;大豆/燕麦,OSO;绿豆/燕麦,OMO)对燕麦土壤固氮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豆和绿豆间作显著改变了燕麦土壤的理化性质.燕麦土壤固氮微生物nif H基因拷贝数为每克干土1.75×10^(10)~7.37×10^(10),拔节期和成熟期OSO和OMO中nif H基因拷贝数分别是O中的2.18、2.64和1.92、2.57倍,且各处理成熟期nif H基因拷贝数显著低于拔节期.样品稀释性曲线和覆盖度结果表明,各样品nif H基因测序结果可靠.与绿豆间作显著提高了燕麦土壤nif H基因的多样性.各样品固氮微生物属水平上优势类群均为Azohydromonas、固氮菌属、慢生根瘤菌属、Skermanella和在属水平上无法归类的固氮微生物,但各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存在差异.样品OTU的venn分布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拔节期和成熟期nif H基因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两个生育时期OSO和OMO具有更相似的nif H基因群落结构.表明与大豆和绿豆间作可显著提高燕麦土壤固氮微生物的数量,并影响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组成.
杨亚东冯晓敏胡跃高任长忠曾昭海
关键词:H基因荧光定量PCR群落组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