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燕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稳定性
  • 3篇褐煤
  • 2篇微乳液
  • 2篇捕收
  • 2篇捕收剂
  • 2篇成浆
  • 1篇单组分
  • 1篇乳化
  • 1篇乳化柴油
  • 1篇散射
  • 1篇散射光
  • 1篇石油焦
  • 1篇双组分
  • 1篇微波改性
  • 1篇微乳化
  • 1篇微乳化柴油
  • 1篇维数
  • 1篇粒径
  • 1篇孔隙
  • 1篇孔隙结构

机构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5篇周燕
  • 3篇徐志强
  • 2篇黄波
  • 2篇赵剑
  • 2篇李旭林
  • 1篇涂亚楠
  • 1篇张建
  • 1篇张健
  • 1篇邵帅
  • 1篇曹志华
  • 1篇孙阳阳
  • 1篇王睿

传媒

  • 2篇煤炭技术
  • 2篇煤炭学报
  • 1篇煤炭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超声波对捕收剂微乳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了以span与tween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采用磁力搅拌、磁力搅拌配合超声波处理以及磁力搅拌配合微波处理3种方法制备柴油微乳液,利用多重光散射仪分析了微乳液的动力学稳定性指数TSI,并详细考察了超声波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搅拌与超声波组合处理制备的微乳液稳定性最好,其中超声波的处理模式、超声波功率、超声波处理时间对柴油微乳液的影响显著。
黄波李旭林赵剑张健周燕
关键词:超声波微乳化柴油稳定性浮选
氨氮、苯酚在褐煤表面的单组分和双组分吸附特性被引量:2
2019年
褐煤具有天然多孔性质,可以吸附废水中的污染物。文章研究了模拟废水中苯酚和氨氮在褐煤表面的单组分和双组分吸附特性,考察了温度、吸附反应时间和浓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并利用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式能更好的解释褐煤对氨氮和苯酚的单组分吸附反应,且两种反应均较易发生;热力学分析表明氨氮和苯酚在褐煤表面的吸附均为可自发、放热和熵减反应,其中苯酚的焓变达到了-71. 96kJ/mol,具备化学吸附特点;苯酚的平衡吸附量随氨氮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氨氮的平衡吸附量呈现整体下降特点,但不随着苯酚浓度的提高而发生显著波动,表明两者间并非吸附位点的争夺。
涂亚楠杨国枢郭辉周燕薛继峰曹振宁徐志强
关键词:废水氨氮苯酚褐煤
基于多重散射光理论的石油焦/褐煤共成浆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基于多重散射光技术的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从宏观相分离程度和介观颗粒粒度的角度研究了石油焦/褐煤配比对混合浆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焦煤比>7:3时,浆体在静置0~7 d内出现明显的颗粒团聚并迁移的现象,且焦煤比越大,顶部分层厚度越大,颗粒向下迁移速率越大。焦煤比<7:3时,浆体在静置1~7 d内颗粒团聚,浆体整体的平均粒径增大但没有因迁移形成明显的澄清层。焦煤比>6:4时,浆体在0~90 min内顶部较大颗粒的沉降造成中部平均粒径增大;1~7 d内中部大颗粒团聚并逐渐向下迁移,中部平均粒径逐渐减小。焦煤比≤6:4时,浆体平均粒径在0~90 min内保持稳定不变;1~7 d内中部颗粒团聚但没有迁移,中部平均粒径逐渐增大。在静置7 d中,不同焦煤比浆体稳定性由好到坏的焦煤比顺序为:0:10和5:5最好,其次依次为6:4,7:3,8:2,9:1,10:0。因此从宏观和介观角度分析,焦煤比>7:3的混合浆体由于颗粒聚结和迁移导致体系析水、分层及不稳定;焦煤比≤7:3的混合浆体颗粒在静置过程中团聚但不迁移,体系稳定性较好。
任阳光徐志强周燕郑家兴李群胡佳木邵帅
关键词:石油焦褐煤混合浆稳定性
微乳液组分对微乳化捕收剂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化捕收剂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多重光散射稳定性分析仪考察了的微乳化捕收剂的稳定性和分散相粒径。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例和助表面活性种类对微乳化捕收剂的性质影响显著。斯潘80与吐温80复配比为7:3时,微乳液分散相平均粒径40 nm,体系稳定性最好;正辛醇做助表面活性剂时,微乳液分散相平均粒径42 nm,体系稳定性最好。
黄波李旭林赵剑周燕张建
关键词:微乳液表面活性剂稳定性粒径
褐煤经微波改性后界面性质的变化对其成浆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在900 W功率下考察了不同微波辐照时间对褐煤界面性质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这些变化对褐煤成浆性的影响。利用化学滴定法、低温氮吸附法和扫描电镜,探讨了煤样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孔隙结构、表面形貌及分形维数在微波辐照后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微波辐照时间的增加,褐煤的含水率及脱水速率逐渐降低;褐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逐渐降低;煤样的比表面积先升高后逐渐降低,平均孔径和孔体积均先降低然后再逐渐升高;煤粒表面逐渐趋于平整光滑;煤样孔隙的分形维数逐渐减小。将这些煤样制浆后发现褐煤的定黏浓度由原煤的51.3%上升到微波辐照12 min时的54.58%。
任阳光曹志华孙阳阳王睿徐志强周燕
关键词:微波改性含氧官能团孔隙结构分形维数成浆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