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敏

作品数:86 被引量:265H指数:10
供职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5篇艾滋病
  • 32篇病毒
  • 26篇免疫缺陷
  • 18篇人类免疫
  • 18篇人类免疫缺陷
  • 17篇人类免疫缺陷...
  • 17篇缺陷病
  • 17篇免疫缺陷病
  • 17篇免疫缺陷病毒
  • 15篇结核
  • 13篇综合征
  • 13篇获得性
  • 13篇获得性免疫
  • 13篇获得性免疫缺...
  • 11篇缺陷综合征
  • 11篇免疫缺陷综合...
  • 11篇获得性免疫缺...
  • 8篇淋巴
  • 8篇HIV感染
  • 7篇预后

机构

  • 85篇重庆市公共卫...
  • 3篇四川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九龙坡...

作者

  • 85篇刘敏
  • 49篇陈耀凯
  • 23篇何坤
  • 9篇李同心
  • 8篇袁婧
  • 7篇李奇穗
  • 5篇白艳
  • 5篇谭顺
  • 4篇李梅
  • 4篇王静
  • 3篇周刚
  • 3篇林润英
  • 3篇卢洪洲
  • 3篇黄忠民
  • 3篇钟敏
  • 2篇丁显平
  • 2篇王静
  • 2篇李桓
  • 2篇杨坤
  • 1篇李田

传媒

  • 20篇中国感染与化...
  • 12篇中国艾滋病性...
  • 6篇中华传染病杂...
  • 5篇新发传染病电...
  • 3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中国防痨杂志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结核与肺部疾...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陆军军医大学...

年份

  • 5篇2024
  • 11篇2023
  • 14篇2022
  • 16篇2021
  • 7篇2020
  • 8篇2019
  • 1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地区192例HIV/HCV合并感染者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了解HIV合并慢性HCV感染者HCV-IgG抗体的产生情况,分析部分病人不能产生HCV-IgG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HIV/HCV合并感染者资料,分析合并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统计HIV合并慢性HCV感染者HCV-IgG阴性发生率,分析其HCV-IgG阴性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3 013例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中合并HCV感染192例(6.37%);合并感染HCV者的HIV病毒载量[(4.97±0.89)log拷贝/mL]低于单纯HIV感染者[(5.15±0.81)log拷贝/mL](P〈0.05);合并感染者中吸毒人数的比例(64.06%)高于单纯HIV感染者(0.92%)(P〈0.05)。合并感染者中13例(6.77%)HCV-IgG阴性。单因素分析显示,HCV-IgG阴性组较阳性组年龄偏大(P〈0.05),HCV-IgG阴性组通过性途径导致感染所占比例(92.31%)高于阳性组(31.8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通过性途径导致合并感染者出现HCV-IgG阴性的风险,为通过静脉吸毒途径导致感染者的52.669倍。结论重庆地区HIV/HCV合并感染发生率较高,静脉吸毒是合并感染的高危因素;合并HCV感染可能抑制HIV复制;年龄、传播途径为HIV/HCV合并感染者产生HCV-IgG的危险因素,其中性传播为影响HCV-IgG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敏何小庆罗亚东袁婧吴玉珊谭顺王静陈耀凯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20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患者的病死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自2010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03例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电话回访方式,记录其出院后不同时间段的状态(生存或死亡)。计算患者总体病死率,绘制生存曲线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92.6%的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50.3%的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RNA〉5 lg拷贝/mL,64.5%的患者颅内压≥250 mmH2O。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9.9%(20/203),随访期间病死率为16.2%(24/148),总体病死率为26.1%。生存率在起病后2周内下降最快,10周累计病死率接近25.0%,而后趋于平稳。18-44岁患者死亡风险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年龄为独立保护因素(AOR=0.228,P= 0.036,95%CI:0.057-0.910);意识障碍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OR=7.001,P=0.035,95%CI:1.143-42.882)。结论 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病死率较高,死亡多发生于起病后3个月内;年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意识障碍是死亡风险因素。
鲁雁秋黄晓婕吴玉珊刘敏吴昊卢洪洲陈耀凯
关键词:艾滋病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影响因素
依非韦伦与多替拉韦对艾滋病患者血脂影响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比较不同的抗HIV药物EFV、多替拉韦(DTG)对艾滋病患者血脂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艾滋病患者,根据ART方案分为EFV组和DTG组。应用配对检验分别对两组抗病毒治疗后4周、12周、24周、48周时血脂情况与基线对比,并将两组治疗48周后血脂指标前后差异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比基线、4周、12周、24周、48周时,EFV组TG、TC、HDL-C、LDL-C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9.103,t=20.035,t=51.313,Z=27.735,P均<0.05)。DTG组仅TC、HDL-C在各时间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3,t=3.766,P均<0.05),且呈逐渐升高。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对比,EFV组导致TG、TC、HDL-C、LDL-C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DTG组(Z=-2.348,Z=-2.02,Z=-5.103,Z=-3.672,P均<0.05)。结论DTG导致艾滋病患者脂代谢异常的药物不良反应显著低于EFV,使用DTG抗HIV治疗1年对血脂水平几乎没有影响。
付永佳李梅张绿浪曾琴陈耀凯刘敏
关键词:艾滋病血脂依非韦伦
多替阿巴拉米片治疗HIV感染的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多替阿巴拉米片(商品名:绥美凯)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指导其临床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明确诊断为HIV感染初始采用多替阿巴拉米片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2、4、12周时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9例患者治疗4周时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糖核酸(HIV-RNA)由治疗前的(5.34±1.13)×log10 IU/ml明显下降至(1.88±0.76)×log10 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12周时的HIV-RNA下降至(1.75±0.76)×log10 IU/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 64例(92.8%)患者HIV-RNA<200拷贝/ml。患者治疗4周时的CD+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至118.0(86.0, 238.0)个/μl,治疗12周时上升至172.0(89.5, 287.0)个/μl,与治疗前的66.5(19.0, 204.0)个/μ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12周时的CD+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治疗4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治疗4周时比较,患者治疗12周时CD4/CD8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4周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8.7%较治疗前的26.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2、4、12周时肌酐(Cr)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2周后Cr水平逐渐回落,治疗2、4、12周时Cr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治疗2、4、12周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替阿巴拉米片具有高效抑制HIV病毒复制、快速提升免疫应答的特点,用药早期观察到Cr水平升高,但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回落;同时观察到随着用药时间延长,TC水平趋于上升。
李明俊何坤刘敏刘倩曹齐杜翔钱娟张绿浪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疗效
一种腕部康复训练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腕部康复训练器,包括手腕架,所述手腕架上设置有横轴,所述防护架上设置有防护套,所述手腕架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架,所述手腕架上设置有防护垫,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定位板,且定位板位于固定架的一端位置,所述定位板...
张辉芬刘敏相秀凤
文献传递
1例艾滋病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的治疗
2022年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是由JC多瘤病毒(JC polyomavirus,JCV)引起的一种罕见、致命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人类初次感染JC病毒后通常无症状[1]。当免疫功能低下时,比如未接受ART的AIDS患者,JCV可在体内高水平复制,从而导致PML。PML临床表现主要以精神症状为主,包括早期性格改变。
杨红红曾琴杨佳吴玉姗刘倩李明俊刘敏
关键词: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炎规律治疗后复发1例
2024年
弓形虫脑炎(Toxoplasma gondii encephalitis,TE)是艾滋病(AIDS)患者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之一。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嗜睡、思维混乱等,30%的患者会发生癫痫,高达70%会出现共济失调、感觉障碍、偏瘫等局灶性神经症状[1],症状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在大脑中的位置。典型的影像学改变为基底神经节、额叶和顶叶的多个环形强化病变(中央强化偏心靶征),伴有周围水肿带。该病确诊依赖于脑组织活检查找弓形虫。
黄锐杨红红吴玉珊刘敏
关键词:弓形虫脑炎艾滋病复发
肺结核患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枝杆菌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结核患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分枝杆菌药敏和菌株鉴定结果,期望为HIV感染/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早期有效抗结核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搜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
李同心王静钟敏刘敏黄忠民廖传玉周刚陈天刚丁显平
关键词:肺结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药物敏感性试验
文献传递
一种弓形虫IgM抗体检测试剂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弓形虫IgM抗体检测试剂盒,涉及检测试剂盒领域,解决了当前弓形虫检测所使用的试剂盒中存在不易整理固定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包装套,包装套的内部沿竖直方向呈均匀设置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由连接块...
陈耀凯刘敏欧阳净
文献传递
重庆市初治HIV感染者基线病毒载量、CD4^(+)T细胞水平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变化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分析近3年重庆市初治HIV感染者人口学特征,明确基线病毒载量、CD4^(+)T细胞免疫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上述指标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HIV感染且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初始启动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及临床数据,以年份分组,用SPSS 25.0软件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HIV初治患者3573例,男性2814例(78.8%),年龄中位数45.9岁,同性性传播总占比28.4%(1016例),呈逐年降低趋势,从2019年30.9%下降到2021年25.2%(P<0.05)。基线HIV RNA中位数5.1 log_(10)拷贝/mL,1887例(52.8%)≥5.0 log_(10)拷贝/mL,呈逐年增高趋势,从2019年5.0 log_(10)拷贝/mL上升到2021年5.2 log_(10)拷贝/mL,且HIV RNA≥5.0 log_(10)拷贝/mL占比也逐年递增(P均<0.05)。CD4^(+)T细胞中位数158个/μL,2205例(61.7%)≤200个/μL,年度间未见显著差异。HIV RNA≥5.0 log_(10)拷贝/mL组较<5.0 log_(10)拷贝/mL组男性占比更高,年龄更大(P均<0.05),异性性传播占比更高,且CD4^(+)T细胞中位数95.0个/μL,显著低于非高病毒载组210.5个/μL(P<0.05)。结论重庆市HIV初治患者普遍存在基线高病毒载量与极低CD4^(+)T细胞免疫水平,尤其易发生在老年、男性、异性性传播感染者,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基线病毒载量有增高趋势,需加大对该群体的宣教力度,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夏义敏漆维炜何坤李明俊刘倩刘敏
关键词:高病毒载量同性性行为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