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祎华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香港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城市
  • 1篇都市主义
  • 1篇折叠设计
  • 1篇设计师
  • 1篇使用者
  • 1篇世界级城市
  • 1篇小贩
  • 1篇街道
  • 1篇街头
  • 1篇贩卖
  • 1篇城市设计

机构

  • 3篇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邵健伟
  • 3篇黄祎华

传媒

  • 1篇装饰
  • 1篇设计
  • 1篇设计艺术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为城市日常空间而设计——反思香港的现代都市主义被引量:1
2015年
过度的城市转型和发展以一种错误的方式吞噬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剥夺了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政府通过加强管制,让日常生活日渐疏远。香港,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大都市,正趋向于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城市。由于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城市扩张的影响,城市的土地受到了限制,而所采用的填海造田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被强加给老城区和历史悠久的社区。本研究关注香港分层式的日常街道生活所揭示的政府推动建造世界级城市与使用者对日常空间感知之间的差异。通过对香港填海区进行案例研究,本文描述了在历史大背景下城市发展战略的演变,重点描绘了对香港湾仔区的填海工程设计和使用者所持的不同视角。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与变革城市区域的融合,本文旨在阐述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去建造一个日常的公共生活环境。
黄祎华邵健伟
关键词:世界级城市
空间接受:城市设计还需要设计师吗?被引量:3
2014年
时至今日,城市的设计师们认为自己是唯一能够使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概念化的专家。他们秉持符合"公共利益"的目的,却无视城市使用者的实际需求,飞快地展开着城市设计。举例来说,为使香港转型升级而成为世界性城市,香港的一些旧城改造区改建成了公共空间,为了获得立法机构对这些市政项目的批准,政府常常通过假设普遍的城市使用者们会有的日常生活实践来制定设计方案。实际上,这个概念化和标准化的过程并不能完全涵盖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所有细节。从另一方面说,由于目前的设计方法都是假设全部的人都是标准化的"普通人",因此基于公共利益的设计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城市使用者的所需所求。并且人们所指的"日常生活"是每日每新的生活,这种生活并非"陈腐守旧的和毫无意义的",所以城市使用者的行为也很难机械地理解或用一个模型去硬套。虽然城市使用者对生活环境的反映会随着城市的转型而逐步改变,但是他们对空间却非简单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一种富有创新的行为和艺术的积极回应。依此为前提,阐述了"空间接受"这一理念,以推动一个无需设计师的城市创新,并向设计师、规划师、管理者和政府呈现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视角。其中还包含着一段实证研究:即分别通过在香港湾仔北和湾仔南进行深入观察和直接访谈等方式,以了解城市使用者在居住环境中的战术性和创新性接受,而由此证明在开展城市设计时将日常生活实践融入其中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重新界定了城市空间使用者的角色问题,进而得出了城市设计需要更多地考虑城市空间使用者的结论。
黄祎华邵健伟
折叠设计与街道——香港小贩生活与日常实践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从文化的时间与空间维度出发,以街头小贩日常生活和空间接受作为高密度都市环境下的代表案例,探讨设计师或规划师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来了解城市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并提出城市空间或街道环境应如何设计来实现人和环境的有机契合。
邵健伟黄祎华
关键词:折叠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