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苑
-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博物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江苏新沂钓台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3
- 2017年
- 钓台遗址位于江苏省新沂市双塘镇钓台村东钓台自然村西北。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新沂市博物馆等单位对钓台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西周早中期房址2座、墓葬2座,汉代沟1条,以及大量陶器、石器、铜器、骨器等。其中F2平面呈长方形,带有柱洞和基槽;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向基本朝东,随葬品为鬲、罐组合。沂沭河下游地区有关商周时期的考古工作很少,钓台遗址的发现为这一地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朱国平臧风雷周健林周健林张平凤
- 关键词:西周西汉
- 方向明研究员带来“期刊中的考古插图——一个《东南文化》考古读者的视角”精彩讲座
- 2014年
- 2014年6月23日,应《东南文化》编辑部之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向明研究员在南京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期刊中的考古插图——一个《东南文化》考古读者的视角"的讲座,《东南文化》编辑部全体编校人员及南京博物院相关部门的研究人员参加了讲座。方老师认为,学术期刊刊发的考古简报、报告以及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考古报告一样,本身也是文化遗产,
- 黄苑
- 关键词:学术报告厅学术论文南京博物院
- 良渚文化向胶东地区的传播——以胶州三里河遗址为切入点
- 2023年
- 以胶州三里河为切入点,通过梳理胶东、沂沭河流域和江淮东部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存,特别是鹿角靴形器和玉琀等遗物可知:良渚文化一期,少量良渚文化遗存已经进入沂沭河流域;二期时,良渚文化继续北进,胶东地区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存主要是这个时期的;三期时,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围从胶东半岛退缩到苏鲁交界及以南地区;四期时,以上地区几乎再也不见良渚文化相关遗存的痕迹。
- 许今黄苑
- 关键词:良渚文化
- 周代宁镇地区的农业
- 2022年
- 宁镇地区指南京至镇江一带,其范围东到茅山,西至九华山,南达天目山,北接长江并延伸到江北蜀岗丘陵一带,这一地区丘陵地貌绵延50余公里。宁镇地区处在江淮和太湖之间,先秦时期多个考古学文化在此交融。根据现有考古资料,自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宁镇地区先后经历了丁沙地遗存、北阴阳营文化、薛城文化类型、点将台文化、湖熟文化、吴文化等。
- 黄苑吴文婉
- 关键词:考古学文化商周时期新石器时代湖熟文化
- 江苏常州金坛区药材场土墩墓群D2发掘简报
- 2025年
- 经考古调查,金坛药材场土墩墓群共发现土墩墓6座。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南京博物院对D2—D4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D2保存情况较好,共发现春秋时期墓葬33座,器物群6处,出土遗物主要为硬陶器与原始瓷器。D2为江南地区典型的一墩多墓式土墩墓,为本地区春秋时期吴文化探索提供了新材料。
- 胡颖芳贺亚炳(绘图/摄影/执笔)黄苑
- 关键词:土墩墓西周晚期春秋时期
- 江苏地区两周时期的农作物结构及其区域差异考察
- 2025年
- 农业生产是江苏地区两周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来源,农作物组合从商晚期的稻、粟、黍发展至西周时期的稻、粟、黍、小麦、大麦和大豆,其中粟和小麦两类旱地作物在部分聚落中都出现了强势发展的趋势。北部徐海地区两周时期存在着旱作农业和稻旱兼作两种模式,前者以庙台子遗址为代表,后者分别以东聂墩和万北遗址为代表,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以旱作为主和以稻作为主两种类型。南部宁镇地区两周时期聚落农业既有丁家村遗址以小麦为主体的稻旱兼作模式,也有延续传统稻作为主,兼顾粟类种植的孙家村遗址。江苏地区两周时期的农业既表现出同时期中国广大腹地稻旱兼作农业的共性,也表现出不同区域内聚落的鲜明个性。
- 黄苑吴文婉张华
- 关键词:农业
- 西周厉王、宣王纪日铭文的区分
- 2022年
- 从金文历日的共存、实际天象进行授历考虑,可以界定既生霸、既望、既死霸的对应时段。初吉并非月相。以月相为基础,对属于西周厉王、宣王时期的铜器进行分组,可以推定宣王元年为公元前826年。厉王元年目前尚难推定。宣王历日说明当时以晦日作为月首。
- 朱国平黄苑
- 关键词:西周月相厉王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