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燕

作品数:14 被引量:14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地质
  • 4篇地质环境
  • 4篇地质灾害
  • 3篇地下水
  • 3篇地质灾害风险
  • 3篇地质灾害风险...
  • 3篇易损性
  • 3篇水资源
  • 3篇县域
  • 3篇县域单元
  • 3篇风险评估
  • 3篇承载能力
  • 2篇地下水资源
  • 2篇地质资源
  • 2篇水文地质
  • 2篇水资源评价
  • 2篇土资源
  • 2篇资源评价
  • 2篇国土资源
  • 2篇承载能力评价

机构

  • 14篇中国地质环境...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生态环境部土...
  • 1篇河北省地质环...

作者

  • 14篇李春燕
  • 7篇孟晖
  • 5篇张若琳
  • 4篇郑跃军
  • 4篇李亚民
  • 3篇邢丽霞
  • 3篇李瑞敏
  • 3篇袁富强
  • 2篇冯大勇
  • 2篇王轶
  • 2篇李文鹏
  • 2篇李采
  • 2篇顾小凡
  • 1篇李志明
  • 1篇罗跃初
  • 1篇张丽
  • 1篇王晓光
  • 1篇郭晓东
  • 1篇仝晓霞
  • 1篇董佳秋

传媒

  • 3篇中国地质
  • 3篇水文地质工程...
  • 3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被引量:42
2018年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理论到实践,单要素到综合评价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条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承载能力主要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即萌芽奠基阶段、应用探索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详细讨论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现状及评价、预警指标体系研究进展;最后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情景模拟和实践应用等四个层次指出了未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建立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有效手段。
殷志强李瑞敏李小磊孟晖刘琼杨楠王轶仝晓霞李春燕高萌萌
关键词:承载能力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被引量:8
2021年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城镇和工程建设构成威胁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价.基于人类生命安全至上和灾害链综合风险的原则,选取区域地壳稳定性、突发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地面沉降易发程度等制约国土空间规划的"短板"要素,以全国为例,采用基于灾害链综合评价的图形叠置法开展地质环境安全综合评价,将地质环境安全程度分为5个等级.地质环境安全程度由高到低所占面积分别为28.34%、29.36%、21.00%、4.51%和4.24%.评价结果宏观反映了地质环境条件和安全程度,揭示了区域分异特征,能够从地质环境安全角度为国土空间规划,特别是城镇和工程建设选址综合安全评价和用途管制等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孟晖张若琳石菊松李春燕
关键词:区域地壳稳定性环境地质学
基于承灾体易损性的县域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被引量:11
2021年
县域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宏观层面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行政单元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依据,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针对承灾体易损性定量评价这一难点,尝试改进笔者以前的评估方法,以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人口和资产作为承灾体统计,并根据省级单元地质灾害调查数据进行校正;以原国土资源部权威灾情数据与承灾体的比值作为易损性,依据全国样本值进行了承灾体易损性分级标准划定,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完成全国2869个县域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全国共有162个地质灾害高风险单元,701个中风险单元和2006个低风险单元。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集中分布于横断山区、乌蒙山区、秦岭—大巴山区、长白山区等地。
李春燕孟晖张若琳温铭生
关键词:县域单元地质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
我国水资源调查技术体系构建初探
2022年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支撑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急需构建我国水资源调查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和技术标准。本文在分析形势、需求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的探索实践,提出新时期水资源调查监测目标任务,即建立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水资源调查技术标准和指标体系,完善年度调查监测与10年一周期调查评价制度,掌握水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年度变化;围绕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区划、数据库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智慧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7个方面任务,分析调查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存在的短板,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构建水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制定完善水资源调查生产技术规定和标准体系等工作。
李文鹏郑跃军吴爱民李亚松袁富强李春燕王龙凤顾小凡刘俊健
关键词:水资源调查水资源监测水资源评价
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与地下水资源评价被引量:19
2021年
在系统梳理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了西北内陆河流域主要的含水层特点,对山区、平原区和沙漠区的地下水循环特点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平原区地下水水流系统进行了讨论。由于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形成了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含水层-河流系统,不论是上游开发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会引起整个流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强烈变化。地下水资源评价表明,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783亿m^(3)/a,其中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487亿m^(3)/a,山区与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为199亿m^(3)/a,现状开采量为128亿m^(3)/a。地下水开发潜力分析表明,除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缘等地区外,其他地区的地下水开采潜力有限,应通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来提高其承载能力。今后应加大(微)咸水资源化、地下水水库的调查研究,加强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和生态需水量评价,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尹立河张俊王哲董佳秋常亮李春燕张鹏伟顾小凡聂振龙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
松辽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区划分研究
2023年
【研究目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对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地下水资源区划分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和关键。【研究方法】本文依托松辽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以水循环和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根据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和储存特征,采用水文地质特征与地表水流域相结合的方法,将松辽流域地下水资源区进行了重新划分。【研究结果】松辽流域由整体到局部,共划分为4个级别,其中一级区2个,二级区6个,三级区17个,四级区56个。一级区以地表水一级流域划分为松花江和辽河流域;二级区以大型平原(盆地)为中心,包含周边山区补给区进行划分,以此形成完整的地下水补径排系统;三级区将分别划分平原(盆地)和其周边山区补给区;四级区将山区按地表水四级流域划分,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按地表水二级流域进行划分,三江平原和海拉尔盆地保持独立分区不再细分。【结论】松辽流域地下水资源区新划分方案,有效兼顾了地表水流域和地下水系统,完整地反映了地下水形成演化过程,是地下水系统理论的成功应用,为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于慧明郭晓东王晓光李文鹏李春燕耿欣
关键词:松辽流域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系统
基于ArcGIS的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建立了一套国土开发适宜性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确定权重,选取基于ArcGIS的多因子加权叠加方法进行评价,将结果分为适宜开发、较适宜开发、较不适宜开发、不适宜开发四类区,其间引入"一票否决"原则,将特殊地区进行处理后直接划入不适宜开发区。选择河南省中原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指标体系评价成果可以反映该地区国土环境情况。
李春燕邢丽霞李亚民冯大勇
关键词:适宜性指标体系ARCGIS
全国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被引量:6
2021年
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依据。在综合研究中国区域构造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土地荒漠化敏感性、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背景等地质环境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环境分区,构建了差异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层次分析的图层叠置法,开展全国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将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5个等级,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5.44%、22.43%、26.13%、11.34%、24.66%。揭示了区域地质环境限制性因素及其限制程度的差异。评价成果表明,地质环境承载能力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平原、华中地区、四川盆地等。
孟晖李春燕张若琳刘可李瑞敏
关键词:地质环境承载能力
京津冀地区县域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被引量:25
2017年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探索县域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通过测算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承灾体易损性,以定性综合评估的方式实现县域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实际评估中,将承灾体易损性分为人口安全易损性与资产易损性,分别用因灾死亡人口比与因灾直接经济损失比加以表征;再以国土资源部2001-2015年地质灾害灾情数据为基础,参考1950-2000年灾情数据,提出人口安全易损性与资产易损性的分级标准,并在京津冀地区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地质灾害风险低,204个评估单元中仅有6个为中风险区,包括河北省涞源县、涞水县、武安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北京石景山区、延庆区,其余198个为低风险区,与实际情况相符。此方法快捷简便、数据可连续获取,符合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要求。空间差异化评估结果可为主动防灾减灾、国土空间管理提供支撑。
孟晖李春燕张若琳李亚民
关键词:县域单元地质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
江苏宜兴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被引量:14
2020年
当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多针对区域尺度,县域尺度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较少。以江苏宜兴市为例,基于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地质资源、水土环境和地质安全3个方面,开展了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县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要求制定提供了支撑和参考。评价结果显示,宜兴南部丘陵山区地质资源承载能力大于北部平原区,地质安全承载能力则小于北部平原区,水土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总体为中等水平,提出宜兴市应加强南部山区资源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范,中部地区水土污染重点防控,为宜兴市地质资源合理利用与地质环境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张丽李瑞敏许书刚李志明唐鑫龚亚兵李小磊王轶李春燕赵德刚
关键词:地质资源地质环境承载能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