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建国

作品数:34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肝炎
  • 25篇乙型
  • 24篇乙型肝炎
  • 24篇慢性
  • 21篇慢性乙型
  • 21篇慢性乙型肝炎
  • 15篇肝炎患者
  • 14篇乙型肝炎患者
  • 14篇细胞
  • 13篇外周
  • 13篇外周血
  • 13篇慢性乙型肝炎...
  • 13篇干扰素
  • 10篇树突
  • 10篇树突状
  • 10篇树突状细胞
  • 7篇重型
  • 7篇重型肝炎
  • 5篇单个核细胞
  • 5篇树突状细胞表...

机构

  • 34篇苏州市第五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4篇常建国
  • 28篇朱传武
  • 23篇钱峰
  • 22篇李明
  • 21篇张雪华
  • 21篇王海燕
  • 19篇罗湘蓉
  • 11篇许克玲
  • 9篇叶建忠
  • 9篇王勇平
  • 8篇叶建中
  • 7篇朱伟
  • 6篇李素凤
  • 5篇吴妹英
  • 5篇马欣
  • 3篇童福易
  • 3篇吴建鸿
  • 3篇胥萍
  • 3篇朱莉
  • 1篇沈秀娟

传媒

  • 4篇抗感染药学
  • 3篇世界感染杂志
  • 3篇第二届全国人...
  • 2篇苏州医学
  • 2篇苏州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2005肝脏...
  • 1篇第11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1篇1996
  • 1篇199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s)分泌IL - 12的影响。采集并分离2 3例干扰素治疗前、后CHB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rhIL - 4和rhGM -CSF的作用下培养 10天 ,收集上清液检测IL - 12的水平 ,以 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干扰素治疗前患者DCs分泌IL - 12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 4个月时DCs的分泌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P <0 0 5 )。进一步分析发现 ,治疗后IL - 12的水平仅在完全应答组较治疗前显著性增加 (P <0 0 1)。提示CHBDCs分泌IL - 12的水平低下 ,干扰素治疗可以促进DCs产生IL -12 。
朱传武钱峰王海燕李明常建国张雪华许克玲王勇平高胜兰童福易
关键词: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蛋白吸附再循环治疗7例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研究蛋白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应用蛋白吸附再循环治疗系统治疗重型肝炎7例17人次,平均2 43次/人,每次至少治疗8小时,间隔2-3天,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常规、血生化全套、血氨、PT、...
常建国朱传武罗湘蓉钱峰叶建忠施明慧李素凤
关键词:重型肝炎肝衰竭人工肝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组(120例)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80例),另选取本院接受健康体检且无任何心肝肾脏疾病的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对比慢性乙型肝炎不同治疗效果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IgG、IgA、IgM)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系统化治疗后有效143例(有效组),无效57例(无效组)。有效组患者的IgG、IgA、IgM、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分别为(15.58±3.41)g/L、(3.21±0.56)g/L、(2.78±0.56)g/L、(13.25±1.54)μmol/L、(83.44±15.25)%,均优于无效组的(18.05±2.79)g/L、(4.55±0.46)g/L、(4.40±0.69)g/L、(24.55±1.56)μmol/L、(53.20±13.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显著,能够直接体现患者的肝细胞损伤表现情况,对于患者的疾病诊断、疗效预后判断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常建国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疗效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的关系
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是慢性乙型肝炎(CHB)病程迁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参与其发病机制的众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中,近年又发现树突状细胞(DC)这种免疫应答过程中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存在功能缺陷,因此DC功能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
朱传武曹济生吴妹英钱峰王海燕许克玲杨齐英李明王勇平张雪华常建国
关键词:乙型肝炎干扰素外周血检测树突状细胞抗病毒治疗
文献传递
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TERT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达hTERT mRNA的影响。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37例干扰素治疗CHB患者(干扰素治疗组),36例CHB对照患者(患者对照组)和10例健...
朱传武罗湘蓉吴建鸿王海燕朱莉李明杨齐英朱伟张雪华叶建中常建国胥萍
关键词:干扰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文献传递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调节Th1/Th2分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朱传武杨齐英钱峰王海燕李明常建国王勇平张雪华许克玲马欣
关键词: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H1/TH2分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穿孔素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穿孔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肝患者47例,进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的35例患者随后接受了α-2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组织穿孔素的表达,同时检测外周血HBV DNA载量、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和肝功能等.结果:慢性乙肝患者中有37例肝组织穿孔素表达阳性,其中强阳性13例.穿孔素表达强度与血清ALT水平、肝组织炎症程度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关系(分别为x2=8.004,P=0.018;x2 =8.532,P=0.014);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无关(x2=0.865,P=0.649);与外周血乙肝病毒载量呈显著的负向关系(x2=7.902,P=0.019),与HBeAg水平也几乎呈显著的负向关系(x2= 5.283,P=0.071).35例接受干扰素抗病毒的患者治疗结束时完全应答为12例,部分应答14例,无应答9例,分析显示治疗前穿孔素表达的强度与干扰素应答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关系(x2 =7.533,P=0.023).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穿孔素的表达介导了肝细胞的损害,有利于乙肝病毒的清除,可能会促进干扰素的抗病毒效果,并具有预测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价值.
王海燕贺永文朱传武钱峰李明罗湘蓉常建国张雪华
关键词:肝组织穿孔素乙型肝炎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水平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对慢性乙肝(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分泌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集23例CHB患者和8例正常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培养7d使DC增殖,成熟,以加入HBsAg作为研究组,不加入HBsAg作为对照组,继续培养72h,以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结果 健康研究组分泌IL-12的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两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HB患者对照组DC分泌IL-12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P<0.01和 P<0.001),加入HBsAg刺激后,患者研究组DC产生IL-12的能力提高,较无HBsAg时显著增加(P<0.05)。结论 CHB患者DC分泌IL-12的水平较低,HBsAg刺激后能显著增加IL-12的产生,这可能与CHB患者DC不成熟、功能低下有关。
朱传武曹济生钱峰王勇平王海燕常建国张雪华李明许克玲马欣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树突状细胞白细胞介素-12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6年
目的回顾分析血浆置换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80例重型肝炎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存活率为51.3%。该方法对晚期重型肝炎疗效差,存活率只有9.5%。临床好转组与死亡组血浆置换前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369.9+113.1)μmol/L、(429.9+95.9)μmol/L(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清除率分别为51.5%、42.6%(P>0.05),治疗2~4天后胆红素的反弹率死亡组49.2%、临床好转组30.5%(P<0.05)。死亡组治疗前后PTA均明显低于临床好转组(P<0.001)。合并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者存活率分别为23.5%、25%。结论血浆置换可明显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化指标,可以提高存活率,但重型肝炎的预后仍然取决于患者病情特点和整体性、个体化治疗。
罗湘蓉朱传武常建国钱峰李明叶建忠施明慧李素凤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型肝炎疗效预后
拉米夫定治疗干扰素无应答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ivudine,LMV)对干扰素治疗无应答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73例干扰素治疗无应答患者停药后改用LMV100mg,q.d,口服(研究组),同期的82例为LMV初治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24月治疗期间和停药6月后血液生化学、HBV血清学及其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73例、56例和42例)与对照组(82例、63例和45例)分别完成了LMV12,18,24月的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停药随访6月以上的患者分别为26例、19例。在24月的治疗后,两组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在LMV治疗6月与18月后,HBeAg的消失率与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月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HBsAg的消失率分别为11.90%和2.22%,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而研究组和对照组HBV-YMDD的累积变异率分别为16.44%和31.7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6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病毒学复发率分别为11.54%和21.05%,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V对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乙肝疗效确切,其疗效显著优于LMV初治的患者。
朱传武罗湘蓉杨齐英王海燕张雪华常建国钱峰朱伟叶建忠
关键词:拉米夫定干扰素无应答乙型慢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