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缺血
  • 4篇急性
  • 3篇再灌流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疾病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病
  • 2篇脑血管疾病
  • 2篇急性脑血管
  • 2篇急性脑血管病
  • 2篇梗死
  • 2篇病例
  • 2篇病例分析
  • 2篇出血
  • 1篇胆囊
  • 1篇低分子

机构

  • 9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汕头大学
  • 1篇广东省普宁华...

作者

  • 9篇金钦华
  • 3篇陈玲
  • 3篇邱浩强
  • 3篇刘兴材
  • 3篇陈松深
  • 3篇吴莹
  • 3篇洪浩敏
  • 2篇许海雄
  • 2篇陈薇
  • 2篇龚素珍
  • 2篇孙卫文
  • 1篇张锦堃
  • 1篇杨映娟
  • 1篇丁松林
  • 1篇郑德枢
  • 1篇陈海滨
  • 1篇许琪
  • 1篇邱凌骐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广东解剖学通...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6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强啡肽、γ-氨基丁酸及缩胆囊肽在脑缺血后的变化及其与DND的关系
1997年
在116只成功建立的大鼠脑缺血模型中,于缺血及再灌流各期对海马结构中DynA(1-13)、GABA及CCK的动态变化、缺血/再灌流神经损害的病理进行研究,发现脑缺血和再灌流期这三种物质的释放增多,且大剂量纳洛酮有防治DND的作用。
刘兴材孙卫文吴莹许海雄陈玲金钦华郑德枢龚素珍丁松林
关键词:再灌流GABADND强啡肽
150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被引量:2
1996年
急性脑血管病(ACVD)引起的心脏功能改变或心电图变化临床上称之为'脑心综合征'。在我院1993年4月~1995年3月收治的 ACVD 中选择150例有心电图描记者,将资料整理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50例 ACVD 全部经 MR 或 CT 证实并明确无心脏病史或发病前心电图正常,每例入院后做心电图描记,部分有多次描记,共206次。150例中男86例。
陈薇金钦华许琪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心电图病例分析
脑缺血及再灌流大鼠右心耳肌细胞特殊颗粒变化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观察了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流后右心耳心房肌细胞特殊颗粒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脑缺血30min组肌细胞内特殊颗粒的分布密度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小,分布区域由集中于核周变为散布于肌膜下,并于间质内出现裸颗粒.不同时程的再灌流组特殊颗粒的分布密度在24h内与缺血30min组无明显差异,以后随再灌流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至再灌流7d组增高最显著,但仍未达到假手术组密度.提示脑缺血及再灌流与心钠素的贮存部位——心房肌细胞特殊颗粒有密切关系.
陈玲金钦华吴莹刘兴材陈海滨张锦堃
关键词:脑缺血心钠素心房特殊颗粒超微结构
229例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分析
1996年
近年来研究提示,周围血白细胞(WBC)增多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发病及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ACVD 早期检测外周血 WBC 数可作为判断病情的一项辅助指标。本文就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 ACVD229例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29例选自1993年1月~1995年10月住院的 ACVD 患者(全部经头颅 MR 或 CT 确诊)。
陈薇金钦华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白细胞变化病例分析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评价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LMWH3200U,腹壁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10d,于停药后10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3%(P<0.05)。治疗组继发无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未发现血小板减少症等副作用。结论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
杨映娟金钦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低分子量肝素
中等直径基底节区单灶脑梗死早期运动障碍加重的危险因素及与大脑中动脉病变关系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中等直径基底节区急性单灶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障碍加重的危险因素及与大脑中动脉主干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局限于基底节区的急性单灶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上梗死灶最大直径分为中等大小梗死组(梗死灶直径1.5~3.0cm)和腔隙梗死组(梗死灶直径〈1.5cm),每组75例。通过发病7d内动态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早期运动障碍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中等大小梗死组早期运动障碍加重的发生率为32.0%(24/75),高于腔隙梗死组的8.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院时升高的收缩压是早期运动障碍加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6)。中等大小梗死组中同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病变的发生率为41.3%(31/75),高于腔隙梗死组的9.3%(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径1.5~3.0cm的基底节区急性单灶脑梗死患者较直径〈1.5cm相同部位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早期运动障碍加重,且可能与入院时升高的收缩压有关。这种中等直径的梗死灶可能与同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病变有关。
邱浩强邱凌骐洪浩敏陈松深金钦华
关键词:脑梗塞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出血转化及神经功能结局关系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MHs)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Schelten量表进行WMHs评分,出血转化包括出血性梗死(HI)型和脑实质出血(PH)型,改良Rankin评分2~6分定义为不利的神经功能结局。结果132例溶栓治疗共26例(19.7%,26/132)发生出血转化。其中17例为HI型,9例为PH型。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舒张压及WMHs评分与HI型出血转化无关(P〉0.05);WMHs评分与PH型出血转化亦无相关性(P〈0.05),而基线NIHSS评分、舒张压是PH型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MHs评分是不利的神经功能结局独立危险因素(OR=1.136,95%CI1.037-1.245,P=0.008)。结论严重WMHs不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但与卒中后不利的神经功能结局有关。
洪浩敏陈松深邱浩强金钦华
关键词:卒中血栓溶解疗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期海马内缩胆囊素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1998年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脑缺血及再灌流各阶段大鼠海马内缩胆囊素(CCK)的变化,再灌流后6~24h,海马CCK阳性神经元有所增多,再灌1天后CCK阳性细胞有所减少,至第4~7天时CCK阳性神经元减少更明显,脑缺血性改变于再灌流6h以前呈现加重趋势,1天后乃逐渐改善,至第4~7天时CA2~4区的缺血变化显著减轻,而在CA1区,随着再灌流期延长,其缺血性变化不仅不改善,反而加重直至部分锥体细胞死亡。提示:CCK的大量释放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流神经损害有关。
刘兴材孙卫文许海雄吴莹陈玲龚素珍金钦华
关键词:再灌流海马缩胆囊素
脑钠肽与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脑出血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究脑钠肽(BNP)和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脑出血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脑出血病患89例,并记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普宁华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分组对比不同出血量组、不同脑出血部位血浆BNP水平,并分析与低钠血症的关系。结果出血量越高、脑出血部位丘脑基底节区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更高,并且出现低钠血症的比例越高(P<0.05)。而低钠血症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非低钠血症患者,预后深度昏迷患者比例更大,好转出院比例更小(P<0.05)。结论脑出血后病患血浆BNP水平会明显升高,并且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存在较大关系。
洪浩敏陈松深邱浩强金钦华
关键词:脑出血出血部位出血量低钠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