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生
-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合川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0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98例脑卒中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周、第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在入院后第1周为31.31%,第4周为37.88%;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的患者,其抑郁程度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而抑郁的存在可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受损。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有关,且相互影响。
- 李海华汪毅张琴余建伟赵德生伍弘智
- 关键词:抑郁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 C型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C型利钠肽(C-typen atriuretic,CNP)水平变化,并探讨血浆C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心肌梗死组),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IA方法检测血浆C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结构。结果心肌梗死组血浆CNP水平为(32.6±9.5)pg/ml,高于对照组的(18.2±7.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NP为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CNP水平升高,CNP是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因素。
- 赵德生陈文益曹冠秋余建伟伍宏智邓毅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C型利钠肽预后
- 呋塞米联合多巴胺微量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评价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观察呋塞米联合多巴胺微量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呋塞米与多巴胺联合微量泵入,观察10 d,对两组的心功能改善、症状改善及心脏彩超进行对比,测6分钟步行试验(6MWT),并采用ELISA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进行测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显效率72%,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呋塞米与多巴胺联合微量泵入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中有重要意义,血浆NT-proBNP水平在心力衰竭治疗疗效评价中有较高敏感性。
- 陈文益赵德生余建伟
- 关键词:心力衰竭微量泵呋塞米多巴胺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 心房颤动患者血中CNP、CRP浓度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型利钠肽(CNP)、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初步分析CNP、CRP浓度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心房颤动患者3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CNP浓度,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结构。结果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R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NP、CRP浓度升高,且与心脏结构有明显的相关性。
- 陈文益赵德生余建伟
- 关键词:心房颤动C型利钠肽C-反应蛋白
- C型利钠肽水平与心房颤动不同类型关系的临床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浆C型利钠肽(CNP)水平变化与心房颤动不同类型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135例作为心房颤动组,其中永久性心房颤动组4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4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组47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浆C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结构。结果各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CNP水平[阵发性心房颤动组为(26.46±9.32)pg/mL、持续性心房颤动组为(30.98±12.20)pg/mL、永久性心房颤动组为(70.62±20.3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25±5.4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CNP水平明显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NP水平升高,且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NP水平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 赵德生余建伟李海华伍弘智陈甜
- 关键词:心房颤动超声心动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