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飞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合川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肿
  • 2篇硬膜
  • 2篇手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血管内栓塞治...
  • 1篇血压
  • 1篇乙状窦
  • 1篇乙状窦后
  • 1篇乙状窦后入路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血肿
  • 1篇硬膜下
  • 1篇硬膜下血肿
  • 1篇再出血
  • 1篇枕下乙状窦后...
  • 1篇中动脉
  • 1篇入路

机构

  • 6篇合川区人民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龙飞
  • 6篇唐雄伟
  • 6篇吴军
  • 2篇康睿
  • 2篇陈刚
  • 1篇谢延风
  • 1篇王远华

传媒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无骨折硬膜外血肿的机制及治疗的探讨
2013年
目的探讨血肿部位无骨折硬膜外血肿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合川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至2012年8月血肿部位无颅骨骨折的硬膜外血肿患者36例,对其机制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其中手术治疗29例,保守治疗7例;痊愈33例,轻残2例,死亡1例。结论无骨折性硬膜外血肿多见于未成年人(小于15岁),意识瞳孔的观察及动态CT的监测对其诊治意义重大。
唐雄伟吴军贾孝军龙飞
关键词:无骨折硬膜外血肿
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中颞肌重建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颞肌重建在颅骨缺颅骨损修补术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颅骨缺损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术式组71例,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15~67岁;颞肌重建组87例,男63例,女24例,年龄13~68岁,修补时间为颅骨缺损后2个月至10年。对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咀嚼、疼痛、颞部肌肉萎缩、局部皮肤凹陷进行比较,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1个月至3年,颞肌重建组患者在咀嚼无力、疼痛、颞部肌肉萎缩、外观皮肤凹陷方面的恢复明显好于普通术式组,在术后并发症钛网松动、癫痫的发生率也较普通术式组少。结论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中,颞肌的重建尤为重要,可使患者咀嚼无力、颞肌萎缩、局部疼痛、局部皮肤凹陷等症状得到良好的恢复,可减少患者术后钛网松动、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唐雄伟吴军贾孝军龙飞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骨修补
创伤性脑膜中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
2019年
1病例资料44岁男性,因高处坠落致意识障碍1 h入院。急诊行左侧额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颅内压探头置入术,术中见颞顶骨长骨折线延伸致颅底,出血汹涌,反复予以骨蜡止血,骨窗周边严密缝合悬吊硬膜止血。术后多次复查头颅CT,见左侧颞窝硬膜外类圆形血肿,并逐渐增大(图1A、1B)。头颅CTA示左侧脑膜中动脉动脉瘤可能(图1C)。结合外伤史,诊断左侧大脑脑膜中动脉创伤性动脉瘤。遂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及左侧脑膜中动脉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恢复良好,复查头颅CT见左侧颞窝硬膜外血肿渐吸收。术后半年月复查CTA及DSA示动脉瘤消失(图1D),并行颅骨缺损成形术,恢复良好。
陆波莫永彪龙飞康睿唐雄伟吴军
关键词:创伤性动脉瘤脑膜中动脉血管内栓塞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合川区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3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33例术后再出血患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337例病例中发生再出血33例,其中术后收缩压持续高于180mm Hg 30例,低于180mm Hg 3例;钻孔引流手术17例,开颅血肿清除术7例,小骨窗血肿清除9例;超早期(6h内)手术25例,7~24h7例,超过24h1例。再次手术28例,非手术治疗2例,放弃治疗3例;存活26例,死亡4例,3例放弃治疗。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术后血压控制情况、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关,预防和正确处理再出血,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尤为重要。
唐雄伟吴军贾孝军龙飞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
CTV与颅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小脑桥脑角肿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与颅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小脑桥脑角(CPA)肿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6例CPA肿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容积再现技术将CTV与颅骨CT三维重建影像融合,明确横窦、乙状窦与颅骨标志(星点)的位置关系,确定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在颅骨表面投影并设置"关键孔",指导开颅手术。结果"关键孔"位于星点正下方或内下方,星点到"关键孔"正下方垂直距离在7~21mm,平均(12.8±3.8)mm;星点到"关键孔"水平距离在0~9 mm,平均(3.6±2.5)mm。术中清晰暴露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均无静脉窦损伤。术中骨瓣一次成型,用时平均38 min,视野充分暴露,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术后无明显骨质缺损,无皮下积液、切口脑脊液漏、颅内感染,乳突积液等并发症,均恢复良好。结论CPA肿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CTV与颅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对手术有一定指导意义,有利于静脉窦保护,且操作简单高效。
陆波莫永彪陈刚龙飞唐雄伟吴军沈国洪谢延风
关键词:小脑桥脑角肿瘤显微手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加速康复外科理疗对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疗效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疗对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疗效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该院治疗的≥65周岁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70例随机分为加速康复理疗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5例,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效果、患者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加速康复理疗组术后6 h,第1、2天疼痛评分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3、4、5天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可减轻早期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陆波陈刚莫永彪龙飞康睿贾孝军王远华唐雄伟吴军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