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睾酮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及60例对照组血清雌二醇、睾酮的含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再按病情轻重及病程评分的差值分组比较。结果:男性脑出血组雌二醇和睾酮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男女脑出血组雌二醇/睾酮比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轻度病情组血清雌二醇含量较中、重度组升高(P〈0.05),男性3种病情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少量出血组血清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均较中量出血组升高(P〈0.05),男性3种出血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脑出血组雌二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脑出血组睾酮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轻度病情组血清睾酮含量均较中、重度组显著升高(P〈0.01),女性轻度病情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均较中、重度组低(P〈0.01和P〈0.05)。女性患者少量出血组血清睾酮含量均较中、大量出血组明显升高(P〈0.01),女性患者血清雌二醇和雌二醇/睾酮比值不同出血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患者显著好转组雌二醇含量均较无变化组及恶化组升高(P〈0.05~P〈0.01),男、女性患者显著好转组睾酮含量均较无变化组及恶化组下降(P〈0.05~P〈0.01),男、女性患者显著好转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均较无变化组及恶化组升高(P〈0.05~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雌二醇/睾酮比值测定有助于判断预后。
- 汪国胜钟平张雷张蕾马争飞刘彬
-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雌二醇睾酮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10例TI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例中38例发生了脑梗死,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90例中28例发生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TIA15例中8例发生脑梗死,同时累及两个系统者5例发生2例脑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A发作持续>30min、24h内发作5次以上及首次发作后>24h或发作>5次开始治疗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均增高(P<0.05~P<0.005)。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舒张压、血糖、血胆固醇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P<0.01)。结论:TIA发作持续时间长、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 路长东王晓凤刘强张蕾
- 关键词:脑梗死
- 预见性护理在颅脑外伤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22年
- 为探讨预测性护理在颅脑外伤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离线护理中的疗效,在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分类。分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预测性护理。两组患者的医学指标值[ICP、MAP(平均动脉压)、CPP(脑灌浆压)、血清蛋白Na+]、发病状况(肾梗阻、肺部感染、低钙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脑水肿总面积,预后和生活质量[生理学(PF)、社会发展(SF)、身体疼痛(BP)、情绪责任(RE)、身心健康(MH)]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治疗后ICP、MAP、CPP、血清蛋白Na+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出现肾梗阻、肺部感染、低钙血症、上消化道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5 d和治疗10 d后脑水肿总面积较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时,采用预测性护理干预具有非常明显的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医疗指标值,缩小脑水肿面积。安全系数高,有利于改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非常值得市场推广。
- 马四军张蕾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重症颅脑外伤机械通气脱机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水平与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水平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及40例非脑梗塞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记录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和颈动脉内径,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分别为[78.33%、(7.41±0.08)mm、(7.49±0.61)mm]与对照组[27.50%、(7.76±0.09)mm、(7.98±0.74)mm]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小于0.05);斑块部位与脑梗塞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脑梗塞组甘油三脂(2.05±0.19)mmol/L也显著高于对照组(1.38±0.18)mmol/L(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发生有密切关系,部分脂质代谢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软斑为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 梁彩霞宋卫东王晓凤张蕾岳磊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脑梗塞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雌二醇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6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及60例对照组血清雌二醇的含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再按病情轻重及病程评分的差值分组比较。结果:脑出血组男女性雌二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不同程度脑出血和不同出血量患者雌二醇的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雌二醇的含量在病情的轻重及不同出血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好转组血清雌二醇均高于未变组及恶化组(P<0.05~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测定有助于判断预后。
- 汪国胜钟平苏东升张雷张蕾马争飞
- 关键词:脑出血雌二醇
- 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生化型阿司匹林抵抗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分两组,两组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mg,qd,1周后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常规、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率为28.2%(22/78),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AR发生率为27.1%(13/48),两组间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高于脑梗死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于脑梗死组(P<0.05)。结论糖尿病与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无关。
- 张蕾马争飞
-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
- 丁苯肽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生活能力的改善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明确诊断为VD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吡拉西坦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长期口服,以60 d为一个评定周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0 d分别对其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评价丁苯肽软胶囊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MMSE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有效,能显著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 张蕾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MMSEA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