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爱月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抑郁
  • 3篇疗效
  • 2篇度洛西汀
  • 2篇呋喃唑酮
  • 2篇唑酮
  • 2篇癫痫
  • 2篇疗效观察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酒依赖
  • 2篇分裂症
  • 1篇淡漠
  • 1篇依赖症
  • 1篇抑郁症
  • 1篇舍曲林
  • 1篇帕金森
  • 1篇帕金森病
  • 1篇帕金森病患者
  • 1篇情感
  • 1篇情感淡漠
  • 1篇卒中

机构

  • 7篇台州市第二人...

作者

  • 7篇范爱月
  • 5篇陈倩倩
  • 5篇陈文斌
  • 4篇汤义平
  • 2篇赵群峰
  • 1篇陆强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度洛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在脑梗死后抑郁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96例脑梗死后抑郁病人分为度洛西汀治疗组和阿米替林组,进行对照观察,同时进行脑梗死常规治疗,疗效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
陈文斌汪孝岩范爱月
关键词:度洛西汀脑梗死抑郁
文献传递
呋喃唑酮厌恶治疗酒依赖症的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呋喃唑酮厌恶治疗在酒依赖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戒断反应消失、躯体状况稳定结合心理治疗后即予出院;研究组患者在戒断反应消失,躯体状况稳定后服用呋喃唑酮7天,在服用第10天后使用厌恶治疗连续4次并结合心理治疗。随访3个月、6个月和1年时间。结果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时随访,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1年时,两组复饮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呋喃唑酮厌恶疗法对酒依赖患者的中短期疗效较好,但长期疗效欠佳,预防复饮需结合多种治疗方法。
陈倩倩范爱月汤义平陈文斌
关键词:呋喃唑酮酒依赖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5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5例癫痫伴发精神障碍首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以思维粘滞、病理性赘述、易激惹、攻...
范爱月陈倩倩陈文斌
关键词:癫痫精神分裂症
文献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的情感淡漠及其与抑郁和认知障碍的关系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患者情感淡漠发生状况,并对情感淡漠与抑郁、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修订的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AES)评定56例帕金森病患者的情感淡漠症状,并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画钟测验(CDT)、词语流畅性测验(VFT)评定患者的病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对情感淡漠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6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情感淡漠发生率为44.64%(25/56),其中情感淡漠单独发生率为30.35%(17/56),同时伴有抑郁者占14.29%(8/56)。情感淡漠组和非情感淡漠组之间UPDRS的日常生活评分(UPDRS-Ⅱ)、运动评分(UPDRS-Ⅲ)和Yahr评分以及MMSE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淡漠组的CDT和VFT成绩也明显低于非情感淡漠组(P<0.01)。情感淡漠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依次进入方程的是CDT、VFT、Yahr、MMSE、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UPDRSⅢ。结论帕金森氏病的情感淡漠发生率较高,情感淡漠独立于抑郁症状,并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陆强汤义平赵群峰陈倩倩范爱月
关键词:帕金森病情感淡漠抑郁症
呋喃唑酮厌恶治疗酒依赖长期疗效的观察
目的观察呋喃唑酮厌恶治疗在酒依赖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戒断反应消失、躯体状况稳定结合心理治疗后即予出院;研究组患者在戒断反应消失,躯体状况稳定后服用呋喃唑...
陈倩倩范爱月汤义平陈文斌
关键词:呋喃唑酮酒依赖
文献传递
癫痫伴精神障碍5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5例癫痫伴发精神障碍首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以思维粘滞、易激惹、记忆减退为主,两组...
范爱月陈倩倩
关键词:癫痫精神分裂症
文献传递
度洛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48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9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治疗组和舍曲林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同时进行卒中常规治疗。疗效评定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于治疗前、治疗后1、4、8周进行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进行评定;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治疗1周时度洛西汀组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上较舍曲林组降低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度洛西汀组在治疗后评分较舍曲林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度洛西汀组有效率亦优于舍曲林组,有显著性差异(χ2=4.019,P<0.05)。两组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度洛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起效快,且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药物选择。
陈文斌汤义平赵群峰范爱月
关键词:度洛西汀舍曲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