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玲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鼻内镜术后影响上颌窦口引流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后影响上颌窦口引流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鼻内镜治疗鼻窦炎256例,根据窦口形态和上颌窦本身病变情况,决定不同处理方法,从而探讨影响上颌窦狭窄闭锁的原因。结果 256例患者经过术后6个月随访,窦口开放率80.5%(206/256),狭窄率9.0%(23/256),闭锁率10.5%(27/256),影响上颌窦口引流常见四个因素:是否伴息肉,窦口自然开放方式、窦口处理方式和术后随访情况。结论上颌窦口是否开放是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及评定的重要依据,正确处理上颌窦口,特别保留后下方粘膜及术后按时随访是保证窦口长期开放的关键。
- 张玉玲方玲方向
-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上颌窦口
- 122例辽西地区喉癌患者术后生存率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影响辽西地区喉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7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122例辽西地区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2例喉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3.93%。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生长方式、切缘状态、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T分期、N分期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生存率(P<0.05),但Cox多因素分析时只有病理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对生存率有影响(P<0.05)。喉部分切除术组患者的QOL总分、说话交流、外貌、娱乐消遣得分优于喉全切除术组(P<0.01)。喉全切除术组疼痛平均得分高于喉部分切除术组(P<0.01)。结论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主要有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生长方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T分期、N分期,其中病理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是影响喉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N分期影响因子最强。喉部分切除术与喉全切除术相比较,不是影响喉癌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但能够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孙旭云谷京城张玉玲栾宁
- 关键词:喉肿瘤生存率影响因素喉切除术
- 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 2014年
- 目的研究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霉菌性鼻窦炎患者200例,作为该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以及家属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嗅觉评分和鼻窦炎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NOT-20)评分,并随访一年,对比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95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79例,总有效率79%,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嗅觉评分均明显上升,SNOT-20评分均明显下降,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手术方法,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嗅觉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 张玉玲方玲方向
- 关键词:霉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
- 51例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诊疗体会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51例霉菌性鼻窦炎临床症状、CT特征及手术方法与疗效。结果 51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术后49例一次性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2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予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 CT检查是诊断霉菌性鼻窦炎有效检查手段,鼻内镜下鼻窦开放联合术中窦腔冲洗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 方玲张玉玲方向卢佳佳
- 关键词:霉菌性鼻窦炎CT诊断鼻内镜手术术腔冲洗
- 鼻内镜下隐蔽部位的鼻出血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鼻内镜下探讨鼻内镜下隐蔽性鼻出血的常规部位及处理方法。方法对83例镜检查发现出血灶的患者出血部位、出血原因、与年龄关系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鼻出血部位,出血原因与患者年龄有一定关系,除9例患者予选择性鼻腔填塞,7例患者行鼻腔手术外,67例均采用微波或电凝止血。结论鼻内镜检查治疗隐蔽性鼻出血,具有定位准确、减少病人痛苦、疗效好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鼻出血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 张玉玲方玲方向卢佳佳
- 关键词:鼻出血内窥镜检查
- 鼻内窥镜手术中出血量的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减少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患者69例,分术前用药组和术前未用药组,局麻组和全麻组,比较术前规范治疗及麻醉方式对内窥镜手术中出血的影响。结果术前用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0.71±25.12)mL,术前用药包括:①罗红霉素0.15 g每日2次,或青霉素800万单位静滴每日1次。②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口服强的松30 mg,每日早晨顿服。术前未用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27.94±31.34)mL,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F=18.46,P<0.05);局麻组平均术中出血量(88.46±24.17)mL,全麻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26.97±30.67)mL,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F=23.82,P<0.05);术前是否用药与麻醉方式二个影响鼻内镜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无交互效应,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F=2.073,P>0.05)。结论术前用药物是减少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出血的的重要因素,而麻醉方式选择是减少术中出血的另一个因素,局部麻醉方式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较全身麻醉患者出血量少。
- 张玉玲谷京城方玲方向姚晨
-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
- 喉癌术后生存率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0年
- 张玉玲谷京城
- 关键词:喉肿瘤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