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红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松阳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囊外摘除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处理及预防被引量:1
- 2010年
- 玻璃体脱出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玻璃体溢出可导致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术后角膜散光增大、瞳孔变形、瞳孔上移、黄斑囊样变性、水肿、角膜变性、继发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玻璃体混浊和视网膜脱离等,从而影响术后视功能的恢复。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手术设备、手术方式的改进,此并发症已明显减少,但对于初学者而言,此并发症仍是最担心发生和最易发生的问题。本文回顾了同一术者自第一例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后的连续230例手术中,发生玻璃体脱出的18只眼的处理。并讨论了预防的要点。
- 杨君红楼高忠徐锋
- 关键词:囊外摘除玻璃体脱出
- 不同时机行前房穿刺降眼压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患者手术疗效上的差异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行前房穿刺降眼压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差异。方法我院单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组43例和术中组41例。术前组于术前1~2天行前房穿刺,眼压降至正常后行手术治疗;术中组于术中前房穿刺眼压下降正常后立即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前组有效率为97.7%高于术中组的80.5%,功能性滤过泡数量所占百分率高于术中组,术后并发症前房积血百分率低于术中组。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在小梁切除手术前行前房穿刺降眼压,较术中予前房穿刺术降眼压后行小梁切除术手术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
- 杨君红
-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
- 小儿喉乳头状瘤手术疗效分析
- 2009年
- 喉乳头状瘤是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复层扁平上皮聚集而成,其基底宽窄不一,表面凹凸不平如菜花样,呈灰白、淡红或暗红色,可单发亦可多发。尽管喉乳头状瘤极易复发,但在青春期后复发趋势会下降,甚至有可能自行消失。现对我院收治的小儿喉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楼高忠杨君红孙艺渊
- 关键词:喉乳头状瘤疗效分析小儿手术良性肿瘤青春期后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造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182例手术眼,分别记录手术医生、核硬度、超声总能量、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黏弹剂类型、灌注液、人工晶状体类型。术后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变化,计算术后1周和3个月后细胞损失率,并进行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在术后1周与手术医生、核硬度和灌注液类型密切相关(P<0.05);在术后3个月与手术医生、核硬度和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为了减少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有必要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对手术医生应提高手术技巧、手术中应稳定前房、减少能量和机械损失;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尽早手术。
- 杨君红俞颂平章征施天严范大军陈战巧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内皮细胞
-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上方房角囊膜残留1例
- 杨君红
- 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预防方法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俗称"鱼肉",患病率高达2%-5%。翼状胬肉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的一种赘生组织,长期慢性刺激可侵犯角膜,甚至覆盖瞳孔区从而影响视力。临床上多手术治疗,因手术本身可破坏泪膜和眼表的稳定性,患者多因术后眼部不适等症状就诊并诊断为干眼症。因此,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必要途径。
- 杨君红俞颂平吴道雷
- 关键词: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
- 灯盏花素对青光眼滤过术后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患者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视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患者29例(42眼),根据视野缺损程度分层随机分组双察组15例(21眼)每日静滴灯盏花素50 mg,对照组14例(21眼)每日静滴维生素C注射液1g,两组均持续用药2周停药1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功能。结果:治疗后,双察组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或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视力、视野缺损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能减轻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视力的损伤对视野缺损具有改善作用。
- 杨君红俞颂平吴道雷
- 关键词:灯盏花素青光眼滤过术视野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