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敏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市中心血站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血浆
  • 4篇亚甲蓝
  • 3篇荧光
  • 2篇血液
  • 2篇亚甲蓝光化学...
  • 2篇荧光增敏
  • 2篇增敏
  • 2篇献血
  • 2篇光化学法
  • 2篇分子
  • 2篇超分子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抗体
  • 1篇血小板抗体检...
  • 1篇血液筛查
  • 1篇血液质量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10篇苏州市中心血...
  • 3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季华实验室

作者

  • 10篇方敏
  • 6篇周群刚
  • 5篇王明元
  • 3篇谢洪平
  • 3篇汤龙海
  • 2篇唐建华
  • 2篇徐军
  • 2篇赵铭
  • 2篇谢莲
  • 2篇曹谊
  • 2篇董丽
  • 1篇张辉
  • 1篇王红梅
  • 1篇吴再珍
  • 1篇陈久艳
  • 1篇杨宏
  • 1篇段生宝
  • 1篇金一鸣
  • 1篇俞彦
  • 1篇李少博

传媒

  • 2篇中国药房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阴离子型环糊精超分子包合物高灵敏荧光光度分光法检测血浆中残留亚甲蓝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建立检测血浆中微量亚甲蓝的高灵敏荧光分光光度法。方法:利用羧甲基印.环糊精对亚甲蓝荧光信号的增敏作用,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血浆中的微量亚甲蓝。结果:亚甲蓝检测浓度在0.008-0.2p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包合反应20min后体系荧光强度稳定,20、40、60、120min的RSD为0.57%。高、中、低浓度的日内RSD分别为0.36%、0.53%和0.92%,日间RSD分别为2.31%、2.62%和5.43%;回收率为97.04%~107.70%。20个实际样品亚甲蓝残留量均在线性范围内,且低于规定最大残留量。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直接用于血浆中微量亚甲蓝的测定。
周群刚谢莲方敏赵铭唐建华王明元徐军谢洪平
关键词:血浆亚甲蓝荧光增敏
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通过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标本进行鉴定,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分布特点,并探讨献血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对降低临床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的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免疫吸附实验技术对本地区217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阳性标本采用商品化试剂盒分析抗体特异性,其中的抗-CD36阳性标本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血小板抗体筛检共检出阳性标本12例,阳性率0.55%(12/2178),其中男性5例[阳性率0.33%(5/2178)]、女性7例[阳性率1.06%(7/2178)];阳性标本中鉴定出抗-HLA-Ⅰ类2例,抗-CD361例,其余9例未鉴定出抗体特异性。其中1例抗-HLA-Ⅰ类PRA阳性率为31.3%(31/99),主要是抗-B15、抗-B35、抗-B40等特异性;另1例抗-HLA-Ⅰ类PRA阳性率为45.5%(45/99),主要是抗-A2、抗-A11、抗-A24、抗-A29、抗-A33、抗-A66、抗-B15、抗-B35等特异性。1例抗-CD36阳性标本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该献血者为I型CD36缺失,其外显子5发生329_330delAC突变。结论通过抗体筛检和特异性鉴定,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除常见的抗-HLA-Ⅰ类抗体外,Ⅰ型CD36缺失献血者体内还检出抗-CD36,因而开展献血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对降低因供者血小板制剂中含有抗体所致的输血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董丽方敏王玉珏何红红王红梅陈晔洲吴斐然段生宝汤龙海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
中重度乳糜血制备洗涤红细胞质量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中重度乳糜血制备洗涤红细胞(RBC)保存期间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Hb)、钾(K+)的溢出是否低于非洗涤的悬浮RBC。方法乳糜血10份制成悬浮RBC,配对分为悬浮RBC组和洗涤RBC组,置4℃保存。分别在制备1 d、7 d和14 d摇匀取上清液,测定Hb和K+。结果组间比较,储存1 d,Hb、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储存7 d、14 d悬浮RBC组Hb、K+增加幅度大于洗涤R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重度乳糜血制成洗涤RBC可提高质量。
徐建国马益方敏程根林王明元
关键词:乳糜血洗涤红细胞
基于近红外光谱测定复方盐酸阿米洛利片有效成分的含量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建立同时快速测定复方盐酸阿米洛利片中盐酸阿米洛利和氢氯噻嗪含量的方法。方法:在该复方制剂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与盐酸阿米洛利/氢氯噻嗪含量之间,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该两组分的多元校正模型;根据模型结合该制剂的量测光谱,分别计算两组分的含量;同时与标准含量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比较。结果:建立的盐酸阿米洛利和氢氯噻嗪的校正模型中,校正集相关系数均为0.9962,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2、0.9903,校正集的均方根残差分别为0.0252、0.1735,预测集均方根残差分别为0.0516、0.3548。2种方法含量测定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实现了该制剂中两组分含量的快速、同时、直接测定。
陈久艳方敏吴再珍杨宏周群刚谢洪平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氢氯噻嗪
应急献血的筛查结果分析与建议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昆山"8.2"事故发生后献血人群检测的淘汰原因,为重大突发事件中献血者的组织动员及血液筛查应急检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事故发生后,2014年8月2-12日献血人员检测淘汰数据和前1年同期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检测淘汰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急时间献血男、女性比例与2013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7,P=0.00),女性献血者明显增加(由30.15%提高至40.16%);献血者年龄段构成与2013年同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P=0.006),30岁以上献血者由56.36%提高至60.31%。结论应急献血时应更加重视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关注30岁以上的男性献血者和自愿献血者,采取进一步筛查梅毒的策略,有效降低血液检测淘汰率,减少血液浪费。
方敏李少博王明元
关键词:应急献血血液筛查
即采即滤型白细胞滤器对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自20世纪70年代有科研人员发现输注去白细胞血液能减少输血的副作用,国内外开始关注输注少白细胞血液和血液成分。白细胞过滤器以其去除率高、操作简便、价格合理且无毒副作用而成为目前最有效的去除白细胞的方法。该法己广泛应用于临床输血,在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产生及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染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方敏周群刚史蓉蓉程根林
关键词:白细胞滤器
亚甲蓝光化学法对血浆中细菌的灭活效果初步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中已知细菌的效果。方法用高浓度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作为指示菌株,接种入血浆,采用BacT/Alert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细菌筛检,观察细菌灭活效果。结果亚甲蓝结合可见光照射后的血浆中没有检测到细菌,而未灭活的血浆样本通过BacT/alert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到细菌。结论初步证明亚甲蓝光化学法可高效地灭活血浆中的细菌。
汤龙海周群刚方敏金一鸣俞彦程根林曹谊
关键词:血浆亚甲蓝
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1年保存期质量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血浆在1年保存期内不同时间点成分的质量变化。方法 30人份全血制备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同一人份制备的新鲜血浆分两组留样,一组为不灭活的新鲜血浆,另一组为病毒灭活后新鲜血浆,分别检测每组样本保存不同时间后的凝血因子活性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结果病毒灭活前后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的含量比较发现,灭活前后血浆凝血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的含量在病毒灭活前后有差异。同时还发现,FⅡ:C、FⅤ:C、FⅦ:C和FⅩ:C的含量在冻存期间呈缓慢下降趋势,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还能维持在70%以上。而FⅧ:C和FⅨ:C在冻存后含量迅速下降,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仅维持在30%~50%。Fib在冻存期间的含量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约维持在60%。结论作者认为应加强对病毒灭活血浆质量标准及血制品冻存等操作规程的研究,在保证输血安全的同时应确保输注血浆成分的疗效。
汤龙海杨春晖周群刚边国慧方敏曹谊王明元
关键词: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凝血因子
血浆中亚甲蓝释放量和残留量的超分子荧光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羧甲基-β-环糊精对亚甲蓝荧光信号的增敏作用,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血浆中的亚甲蓝的释放量和残留量。结果表明:亚甲蓝浓度在0.080~8.000μ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7。高中低浓度的日内CV分别为0.36%、0.85%和0.38%;日间CV分别为1.26%、1.56%和2.31%;回收率为102.02%~107.15%。通过此方法的检测,20个实际样品亚甲蓝释放量和20个实际样品亚甲蓝残留量均符合标准。本法准确、简便、快速,检测灵敏度高,可同时用于血浆中亚甲蓝的释放量和残留量的测定。
谢莲周群刚方敏赵铭唐建华王明元谢洪平徐军
关键词:血浆亚甲蓝荧光增敏
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应用,以及不同HBV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对100份献血者血浆标本的HBV DNA和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乙型肝炎标志物呈阳性的各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毒DNA复制。大三阳(HBs Ag、HBeAg、HBcAb三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96.0%和3.12×10~8,小三阳(HBsAg、HBeAb和HBcAb三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86.7%和5.88×10~5,HB-s Ab和HBeAg二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50.0%和6.01×10~4,HBsAb、HBeAb和HBcAb三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45.5%和2.30×10~4,其他血清标志物阳性组合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均较低。以大三阳的阳性率和HBV DNA含量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可靠的优点,可真实反应HBV感染和复制状态,可为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传染性判断、治疗监测及病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
张辉吴冬生方敏董丽
关键词:乙型肝炎荧光定量PCR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