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放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灌区
  • 4篇河套
  • 4篇河套灌区
  • 3篇气候
  • 2篇玉米
  • 2篇玉米生长
  • 2篇气候条件
  • 2篇积分回归
  • 2篇WOFOST...
  • 1篇低温冷害
  • 1篇生长发育
  • 1篇湿地
  • 1篇湿地变化
  • 1篇适应性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农业气候
  • 1篇农业气候条件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化特征
  • 1篇气候适应

机构

  • 5篇黑龙江省气象...
  • 4篇通辽市气象局
  • 2篇内蒙古生态与...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作者

  • 5篇赵慧颖
  • 5篇赵放
  • 3篇孙琳丽
  • 3篇李思慧
  • 1篇朱海霞
  • 1篇马玉平
  • 1篇高永刚
  • 1篇曲辉辉
  • 1篇侯琼
  • 1篇高峰
  • 1篇张福超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冰川冻土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兴安岭区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湿地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基于未来2种排放情景下的RCM-PRECIS输出的大兴安岭区域气温与降水量预测数据,采用M ann-Kendall(简称M-K)非参数检验法和线性倾向率法,分析大兴安岭区域2015-2050年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来2种情景下,2015-2050年的年平均气温升高显著,A2情景的增温速率(0.54℃·(10a)^(-1))高于B2情景(0.41℃·(10a)^(-1)),与东北地区增温速率(0.56℃·(10a)^(-1))一致,B2情景增温速率低于东北地区增温速率;大兴安岭区域自2032年气温开始出现增暖突变现象,增温幅度显著增大.2种情景下季节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大小依次为夏季、冬季、春季和秋季,A2情景夏、冬、春、秋季分别为0.59、0.56、0.56、0.52℃·(10a)^(-1),B2情景分别为0.48、0.47、0.42、0.37℃·(10a)^(-1);各季突变增温时间点和增温趋势显著时段存在差异.2种情景下2015-2050年的年降水量有微弱的减少趋势,M-K检测基本无显著变化;季节降水总体而言,大兴安岭区域未来36 a降水量仍以夏季为主,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春季和秋季次之,各占全年降水量的18%~19%.未来大兴安岭区域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其中21世纪20、40年代大兴安岭湿地受到气候暖干化的胁迫相应较强,未来气候暖干化趋势是大兴安岭湿地生态系统萎缩和退化的主要诱因之一,未来大兴安岭湿地生态系统仍将受到气候暖干化趋势的巨大威胁,面临萎缩和严重退化趋势.
高永刚赵慧颖高峰朱海霞曲辉辉赵放
关键词:气候变化特征湿地变化
河套灌区玉米生长农业气候条件适应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根据河套灌区临河、乌拉特前旗、准格尔旗及土默特左旗4个站点1984—2011年生长发育期观测数据,198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和玉米产量资料,利用相关统计分析建立发育期时长、气象因子与玉米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河套灌区玉米农业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诊断,得出结论玉米高产与当地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分不开的。同时运用多元积分回归的方法,对河套灌区玉米生长农业气候条件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河套灌区玉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气温、日照对产量的影响效应,分析表明:4月下旬—5月上旬、7月中旬—9月上旬是玉米对热量需求的2个关键阶段,此时光照条件基本满足生长需求,而气温略高并占主导地位;5月中旬—6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下旬2个阶段日照时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呈正效应,在历年均值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气象单位,玉米分别增产2.6、4.1 kg/(hm2·h)。
李思慧赵慧颖赵春亮赵放
关键词:玉米生长气候适应性积分回归
WOFOST模型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模拟玉米生长全程的适应性被引量:14
2016年
在河套灌区引入成熟的作物模型并进行适应性验证,可为进一步开展玉米生长监测及估产提供依据和基础。本文利用河套灌区巴彦淖尔农业气象试验站2012年玉米观测数据,结合当地气象、土壤资料对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开发的WOFOST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并利用2013年玉米观测数据和2001—2011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模型的区域适用性进行验证,获得了玉米的基本作物参数,包括各发育阶段比叶面积、最大CO2同化率、单叶光能利用率等。结果表明:通过校准作物参数,WOFOS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LAI扩展、生物量的动态积累过程,LAI、各器官生物量及最终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独立样本检验中,模型模拟LAI的绝对偏差平均值为0.75,叶生物量、茎生物量、贮存器官生物量、地上部总生物量、产量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3%、26%、17%、18%和13%;模拟2001—2011年玉米产量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为7.5%。参数校准后的模型对LAI、各器官生物量、产量的模拟结果较为符合实际,WOFOST模型能够适用于河套地区玉米生产过程生理、生态因子诊断、评估等。
孙琳丽侯琼马玉平赵慧颖赵放张福超
关键词:WOFOST模型河套灌区
河套灌区不同强度低温冷害对玉米生物量累积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深入揭示不同发育期、不同强度和持续日数的低温冷害对玉米生物量累积和产量的影响,对农业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套灌区玉米低温冷害为研究对象,在对WOFOST模型进行参数校准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对模型在研究区域上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检验,同时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出现不同强度和持续日数低温对玉米贮存器官生物量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出苗-灌浆期中的每个发育期发生低温时,玉米贮存器官生物量累积和产量对低温强度和持续日数的响应程度基本一致;当降温强度不同、持续日数相同时,灌浆期低温对玉米产量和贮存器官生物量累积的影响最大;当降温强度相同,持续日数不同时,低温持续日数1 d,玉米拔节至抽雄期发生的低温对贮存器官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最大,低温持续日数大于3 d时,玉米灌浆期发生的低温对贮存器官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最大;发生时段不同时,出苗至拔节期发生的低温,玉米产量和贮存器官生物量随低温持续日数增加而减少,但持续日数相同,不同低温强度对其影响差别不大;其他发育阶段随着低温强度加大,持续日数增加,玉米产量和贮存器官生物量减少。本文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低温冷害对玉米生长影响的实际情况,可为当地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孙琳丽侯琼赵慧颖李思慧赵放邹艳东
关键词:WOFOST模型数值模拟
向日葵生长发育气候条件的定量评价研究——以河套灌区为例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揭示向日葵稳产高产对气象环境的需求,实现指导向日葵安全生产的目的。本研究选取1987—2011年向日葵生长发育期观测资料、产量资料及逐日气象资料,利用相关统计分析、因子膨化、积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了2套向日葵各生育期适宜生长指标和向日葵适宜生长逐旬气候指标,以及以各个旬为时间点的、以气温和日照为因子的向日葵产量定量评价方程。结果表明:6月上旬、8月中旬的aT(t)值为对称的最大正效应,气温每升高1℃,向日葵增产约58.7 kg/(hm^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阶段低温是制约产量的主要因素,5月下旬、8月下旬aS(t)值为对称的最大负效应,日照时数每增加1 h,向日葵减产约8.6 kg/(hm^2·h)。对河套灌区而言,热量条件对向日葵产量的影响大于光照条件。
李思慧赵慧颖侯琼孙琳丽赵放
关键词:气候条件积分回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