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燕君

作品数:49 被引量:229H指数:10
供职机构:杭州市植物保护和土壤肥料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虫害
  • 8篇蔬菜
  • 8篇农药
  • 8篇病虫
  • 8篇病虫害
  • 7篇药剂
  • 7篇白粉
  • 7篇白粉病
  • 6篇农药残留
  • 6篇害虫
  • 5篇防效
  • 5篇草莓
  • 4篇新型杀菌剂
  • 4篇药效
  • 4篇药效试验
  • 4篇杀菌剂
  • 4篇田间
  • 4篇消解动态
  • 4篇小菜蛾
  • 4篇绿色防控

机构

  • 48篇杭州市植物保...
  • 4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杭州市农业科...
  • 2篇杭州市余杭区...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建德市农业局
  • 1篇杭州市种子管...
  • 1篇建德市农业技...

作者

  • 49篇吴燕君
  • 41篇洪文英
  • 13篇陈瑞
  • 12篇王道泽
  • 10篇赵丽
  • 6篇张莉丽
  • 5篇谢国雄
  • 5篇张丹
  • 4篇尉吉乾
  • 3篇王京文
  • 3篇章虎
  • 3篇钱鸣蓉
  • 3篇张舟娜
  • 3篇徐文
  • 2篇宋亮
  • 2篇林文彩
  • 2篇祝小祥
  • 2篇赵敏
  • 2篇周航
  • 2篇王国荣

传媒

  • 13篇浙江农业科学
  • 10篇杭州农业与科...
  • 8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长江蔬菜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发展
  • 1篇杭州农业科技
  • 1篇农学学报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全国生物农药...

年份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杭州地区地下害虫成虫发生规律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为提高地下害虫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测报灯诱集的方法,对2005—2011年杭州地区小地老虎、蝼蛄、金龟子成虫的灯下诱虫量和田间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下害虫的田间种群年内消长规律差异明显:小地老虎有多个为害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7月下旬,但前期的蛾量相对较高;蝼蛄有2个明显的为害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2个时段;金龟子有一个为害高峰,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地下害虫的总虫量年度间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高峰分别出现在2005年、2007—2009年和2011年。在此基础上,以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象资料作为预测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拟合,共筛选出了具有显著相关性的19个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分别建立了这3种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用应验程度判定模式进行验证,这3种地下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模型的评分值分别达到58分和70分以上,说明建立的预测模型历史符合率和预测准确度比较好。
王道泽洪文英吴燕君汪爱娟尉吉乾
关键词:地下害虫种群动态
新型杀菌剂对黄瓜关键病害的综合控制效果被引量:8
2019年
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白粉病是生产中严重影响黄瓜产量和质量安全的3种关键病害,田间常混合发生且发生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几种新型杀菌剂对黄瓜生产中3种关键病害的综合控制效果。结果表明,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2 000倍液处理对黄瓜霜霉病防效最优,对白粉病也有一定的兼治效果;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3 500倍液对黄瓜白粉病防效优异,药后7~23 d防效为68.7%~77.6%,对黄瓜霜霉病也有较好的兼治作用;20%噻唑锌悬浮剂500倍液和3%噻霉酮微乳剂600倍液处理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效最佳,其中噻霉酮对霜霉病和白粉病也有一定的兼治作用。建议田间瓜类多种病害混发时,根据不同病害发生程度可选用吡唑醚菌酯、氟菌·戊唑醇等杀菌谱广的药剂,细菌性病害发生重时可选用噻霉酮、噻唑锌等药剂,轮换使用进行防治,避免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吴燕君洪文英李丹马海琴
关键词: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新型杀菌剂综合控制
不同防控模式对结球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2年
为探索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对结球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别组建了2种不同的防控模式,并对各防控模式下病虫害种群动态、甘蓝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性诱剂和色板诱杀等理化诱控和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相结合的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在病虫害防控、甘篮产量、商品性、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户自控区,投资效益比(1:17.7)更优,减少用药次数2次,对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均具有积极作用,可为绿色蔬菜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吴燕君洪文英汪爱娟张舟娜汪彦欣
关键词:绿色防控结球甘蓝商品性
新型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控制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80亿cfu/ml枯草芽孢杆菌AS等新型药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明确80亿cfu/ml枯草芽孢杆菌AS等7种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及对作物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在药后3d、7d、17d对黄瓜白粉病均有一定防效。其中325g/L苯甲·嘧菌酯SC1500倍液对黄瓜白粉病防效最佳,药后17d防效仍达到71.08%;80亿cfu/ml枯草芽孢杆菌AS200倍液作为生物农药,体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7d防效在63.32%-84.01%,速效性好且安全可靠;250g/L嘧菌酯SC1500倍液、10%苯醚茵酯SC5000倍液、68.75%嗯酮·锰锌WDG1500倍液、25%烯肟·霜脲氰WP1000倍液等药剂在药后3~17d也有较好的防效,效果次之。各处理未见对黄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
洪奎贤赵丽汪彦欣吴燕君陈瑞
关键词:黄瓜白粉病枯草芽孢杆菌
杭州市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0
2016年
对杭州市建德、下沙两大草莓主栽培区及周边草莓种植区的草莓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杭州市草莓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杭州市草莓常见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叶斑病、黄萎病、病毒病等;常见虫害有红蜘蛛、烟粉虱、蚜虫、斜纹夜蛾、地下害虫等;草莓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为杭州市3大草莓病害,土传病害连年发生且由轻变重,草莓虫害虽有发生但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杭州地区草莓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为今后当地草莓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提供指导。
赵丽吴燕君张丹
关键词:草莓病虫害
蔬菜农药残留动态监测及控制技术研究
洪文英吴燕君王道泽谢国雄宋亮王京文王国迪章虎洪奎贤陈瑞张莉丽周航钱鸣蓉马卫强
农药的使用确保了蔬菜的丰产丰收,但同时也带来了蔬菜的污染问题。由于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和消费者对蔬菜安全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蔬菜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都规定了...
关键词: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控制技术
氯虫苯甲酰胺对豇豆豆野螟的防效试验被引量:6
2011年
为探索能有效控制豇豆豆野螟为害的防治药剂以及易于为农民应用掌握的防治方法,在豇豆始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比较了3种新型杀虫剂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2 000倍液对钻蛀性害虫豇豆豆野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药后7~21d防效均在80%以上,显著优于其他药剂,持效期长且安全可靠,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吴燕君洪文英洪奎贤陈瑞
关键词:豇豆豆野螟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杭州地区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
2018年
蔬菜根结线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杭州地区主要发生区域在钱塘江两岸,以大江东、余杭乔司、萧山北部和滨江区、富阳区发生偏重。随着蔬菜栽培面积的扩大,特别是设施栽培中长期单一化栽培茄果类、瓜类蔬菜和高复种指数的影响,为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在设施栽培中茄科、葫芦科蔬菜上发生偏重,而露地栽培的伞形花科蔬菜,如黄心芹、青芹等本芹品种上也有发生。
洪文英吴燕君章林英
关键词:蔬菜根结线虫病栽培面积设施栽培葫芦科蔬菜
五种主要地下害虫监测预报与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
王道泽尉吉乾洪文英张莉丽徐文莫建初季淑枫汪爱娟岑铭松吴燕君汪彦欣赵丽
通过蔬菜地下害虫发生情况监测调查,明确了杭州地区蔬菜主要地下害虫发生规律和为害情况,建立了预测预报模型。2005年-2014年对杭州市小地老虎、非洲蝼蛄、铜绿丽金龟等地下害虫成虫进行灯下诱集和田间测报调查表明,从长期种群...
关键词:
关键词:农药残留害虫防治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残留降解行为及安全使用技术被引量:29
2012年
为评价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两种杀菌剂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818~2.925),(2.204~2.638)d,施药浓度高的情况下消解速度慢;设施栽培黄瓜中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最终残留量均受施药浓度、施药次数的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正相关;不同农药种类消解速度也有差异,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消解速度比嘧菌酯更快,相同采样间隔时间和相同用药模式下吡唑醚菌酯比嘧菌酯的残留量低。参考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议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方法施药及使用剂量,施药2~3次的情况下,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上的采收安全间隔期为3 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的增加,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洪文英吴燕君章虎钱鸣蓉陈瑞
关键词: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消解动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