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查晓芳

作品数:2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教学
  • 3篇课堂
  • 2篇学生问题意识
  • 2篇拯救
  • 2篇生命
  • 2篇题意
  • 2篇自然成长
  • 2篇哪儿
  • 2篇课时教学
  • 1篇得言
  • 1篇得意
  • 1篇登山
  • 1篇点化
  • 1篇独体字
  • 1篇读写
  • 1篇断臂
  • 1篇断臂维纳斯
  • 1篇学案
  • 1篇言语
  • 1篇言语智慧

机构

  • 13篇建湖县第二实...

作者

  • 13篇查晓芳

传媒

  • 2篇小学教学参考...
  • 2篇江苏教育(小...
  • 2篇小学教学研究...
  • 1篇语文建设
  • 1篇江苏教育
  • 1篇小学教学研究
  • 1篇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追寻创造性阅读的课堂环境——《惊弓之鸟》教学案例赏析
2010年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已成为教学目标之一。课堂上教师巧妙的教学策略,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洞开了学生的心扉,
查晓芳
关键词:课堂环境《惊弓之鸟》教学案例赏析发展思维能力
慢一点,让生命自然成长
"慢慢走,欣赏啊!"这是世界著名山脉阿尔卑斯山山谷中的一条路旁标语牌上写着的话,它意在劝告那些匆匆过客,不要因无暇欣赏路上迷人的风光而留下遗憾。对此,朱光潜先生也曾写道:"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
查晓芳
文献传递
让问题成为学生阅读的动力——《沙漠中的绿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2年
【设计理念】 《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作者以参观访问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阅读完这篇文章你会发现阿联酋人把沙漠变成绿洲花的代价是世界少有的!人怎么创造美,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具体,那就是要花大代价,要真心地去保护,最后才能永恒地享受。
查晓芳
关键词:《沙漠中的绿洲》课时教学设计环境改造生活环境
以语用为核心,点化儿童的言语智慧
2016年
语文学科的最终价值指向应该是表达。阅读教学应该定位"语用"。教学前,教师应依托文本寻求有价值的语用资源;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多种策略的言语实践,让学生吸纳文本的言语智慧,并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倾吐外显;后续的教学,教师应创设一定的言语情境,唤醒学生的语用储存,让学生通过吸纳、倾吐的更替,获得言语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查晓芳
关键词:言语智慧儿童
问题都去哪儿了——也谈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与拯救
<正>这是笔者搜集到的一组令人慨叹而沉思的资料:(1)一次,在北京举行诺贝尔奖获奖者演讲活动,大师云集,数位获奖者的精彩演说赢得了一次次掌声。活动结束时,主持人问听众有什么需要提问的?没有一个人站起来提问。听众都是高校学...
查晓芳
文献传递
课堂教学犹如断臂维纳斯
2012年
追求完美,作为一种指向未来的社会和个人生活愿望,无疑具有一定的激励意义,但如果作为行为准则要求社会大众,就只能事与愿违了,特别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犹如断臂维纳斯,永远只会有遗憾的美丽。
查晓芳
关键词:断臂维纳斯课堂教学社会大众
读写交融得意得言——《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0年
孙双金有个形象的比喻:“一堂好课就像登山.登山的乐趣在过程中,虽然登山艰辛.但乐在其中。课堂上我们要让孩子们经历‘山脚-山腰-山顶’的过程.引领孩子们登上思维的高山、情感的高山,带着孩子们从山脚一步步向上攀登.让孩子们的眼界变得开阔.情感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
查晓芳
关键词:《天游峰的扫路人》读写登山
慢一点,让生命自然成长
2017年
“慢慢走,欣赏啊!”这是世界著名山脉阿尔卑斯山山谷中的一条路旁标语牌上写着的话,它意在劝告那些匆匆过客,不要因无暇欣赏路上迷人的风光而留下遗憾。对此,朱光潜先生也曾写道:“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
查晓芳
关键词:生命山谷
适时静默,让学习悄然发生
2017年
好的语文课堂一定是疏密相间、动静相宜的。适时静默,给学生构建一个独立思考空间,去创造,去冥思,去互动,去尝试,去表达自己。此时,错误也美丽,感悟更深刻,表达更有序;此时,学习有活力,课堂有张力,充满思辨力的学习悄然发生。
查晓芳
关键词:教学状态
问题都去哪儿了——也谈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与拯救
这是笔者搜集到的一组令人慨叹而沉思的资料:(1)一次,在北京举行诺贝尔奖获奖者演讲活动,大师云集,数位获奖者的精彩演说赢得了一次次掌声。活动结束时,主持人问听众有什么需要提问的?没有一个人站起来提问。听众都是高校学子和各...
查晓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