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芳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泰山疗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脑卒中病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8例,入住普通神经内科病房,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90例入住卒中单元,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前采用自制问卷评定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定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人院1周内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WHOQOL—BREF得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庞积岚高荣慧王桂芳
- 关键词:卒中单元治疗依从性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建立完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40例病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实验组病人采用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病人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 实验组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满意度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均明显提高.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中,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 王桂芳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质量
- 泰安市门诊患者就诊意向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泰安市门诊患者就诊意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泰安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602例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经济学特征、参保类型、对药品政策和医疗服务的认知等。结果选择社区和医院的门诊患者性别、年龄、工作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选择到社区就诊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方便、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是否为医保定点单位;选择到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为方便、医院的医疗水平及诊疗设备是否齐全。选择医院的患者总体满意度以及在就医环境、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服务价格和药品品种方面的满意情况均优于首诊选择社区的患者(P <0.05)。结论性别、年龄、工作状况及医疗服务满意度是影响门诊患者就诊意向的重要因素。
- 韩光香董华蕾颜爱英任光莺李继红王桂芳魏长春
- 关键词:门诊患者医疗保险影响因素社区卫生服务
- 分析PDCA循环对门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析PDCA循环管理对门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门诊部在职的20名护士,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为PDCA管理实施前,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为PDCA管理实施后,对比实施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结果20名护士实施PDCA管理后手卫生依从性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升门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减少感染事故的发生,临床可推广应用。
- 曹绣花王桂芳
-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门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予常规护理健康宣教。比较2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和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善。结论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生活方式,提高血压控制率。
- 王桂芳高荣慧
-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
- 我院门诊护理人员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做法与效果
-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针对门诊护士参与的相关科室工作的技能要求及工作量,实行统一管理,严格进行培训和考核,达到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目标要求。结果:实施护理人员一体化管理模式后门诊护理工作质量...
- 颜爱英王桂芳魏长春
- 文献传递
- 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入住山东省泰山疗养院康复科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由专业护士从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电话随访3个月末回院复查。结果实验组疼痛评分干预前(8±2)分、干预后(3±2),晨僵时间干预前(75.0±20.1)min、干预后(41.2±13.8)min,指地距离干预前(30.1±11.3)cm、干预后(16.2±7.2)cm,C反应蛋白干预前(26.7±7.3)mg/L、干预后(15.2±4.1)mg/L;对照组疼痛评分干预前(8±2)min、干预后(5±3)min,晨僵时间干预前(76.0±18.6)min、干预后(50.2±20.1)min,指地距离干预前(31.2±10.3)cm、干预后(21.9±9.1)cm,C反应蛋白干预前(26.5±7.4)mg/L、干预后(16.0±4.3)mg/L;除了C反应蛋白外其他指标均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减少关节畸形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的降低病残率。
- 王桂芳韩光香李美艳梁瑜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干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