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薇
-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IC异常和临床特点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MIC)异常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MDS患者的血液学、免疫学、遗传学异常改变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中外周血象全血细胞减少36例(55.4%),2系细胞减少19例(29.2%),分类可见幼红细胞35例(53.8%),幼粒细胞27例(41.5%)。贫血60例(92.3%),以中重度为主58例(89.2%),表现为大细胞或正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异常56例(86.2%),以减少为主45例(69.2%)。血小板减少41例(63.1%)。65例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55例(84.6%),1系或1系以上病态造血54例(83.1%),11例难治性质血患者病态造血不明显(16.9%)。59例行骨髓病理学检查3系不同程度病态造血30例(50.8%),粒系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29例(49.2%)。45例行骨髓细胞流式细胞仪(FCM)免疫表型测定,表现2系或2系以上异常40例(88.9%)。41例做FCM-DNA倍体分析,检出DNA非整倍体26例(63.4%)。32例做骨髓细胞染色体分析,发现异常克隆13例(40.6%)。结论MDS临床表现不典型,血液学改变复杂,缺乏特异性,部分RA病态造血不明显,仅依靠形态学难以做出正确诊断,应提倡MIC分型诊断。
- 胡喜梅樊志荣周水阳韦薇陆翠曹云芳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六种自身免疫性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F)、隐性类风湿因子(HRF)(RFIgA、RFIgG、RFIgM),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比浊法检测RF,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HRF,采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回顾性分析了RA患者301例,其中3、12、24个月以内的早期RA患者分别为62、142和171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125例。通过病程分期把RA分成早期(病程24个月之内)和中晚期患者(病程24个月以上),比较早期RA各因子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病程≤3个月分别与病程≤12个月、≤24个月各项诊断指标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KA(97.37%)、抗CCP(92.24%)、RFIgG(90.76%)、RFIgM(82.20%)、RFIgA(77.31%)、RF(76.71%)。联合检测,RF(-)的RA患者,AKA阳性率达22.50%(9/40),抗CCP抗体阳性率达57.58%(19/33),HRF阳性率达55.00%(22/40),其他5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50.00%(9/18);RF(+)者其他5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89.74%(70/78);RF(-)抗CCP抗体(-)者其他4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23.81%(5/21)。结论:6种自身抗体均可出现在早期的RA患者,联合检测对RA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其中AKA、抗CCP抗体对RA有高度的特异性,且在RA早期即可出现。
- 胡喜梅樊志荣包维莺周水阳韦薇柯金范燕琴陆翠刘媛戴永援王恒石朱锐锋曹云芳张红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抗体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关节炎
- 区域性医疗网络内检验人员血细胞形态学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索区域性医疗网络内检验人员血细胞形态学的培训模式,以期提升网络内检验人员的血细胞形态学辨识水平。方法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基于上海市松江区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建立一个血细胞形态学培训平台,供该网络内检验人员学习培训。对调查对象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显微摄影照片识别和现场阅片考核,比较培训前后考核成绩。比较培训前后由调查对象所在单位转诊至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的病例的镜检符合情况。结果培训前后调查对象识别显微摄影照片合格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52,P<0.05),培训前后调查对象血涂片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6,P<0.05),培训前后转诊患者血常规报告中镜检结果符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6,P<0.05)。结论基于松江区临床医学检验中心打造的血细胞形态学培训平台及其所推行的培训模式,对提高区域内检验人员血细胞形态学辨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 杨翌翔韦薇彭亮沈雅萍侯彦强
-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
- 细胞形态误诊为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是一组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累及骨髓与外周血的疾病,其中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最为常见,大多数表现为惰性病程[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与套细胞淋巴瘤(MCL)除外][1]。B-CLPD组别中各类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报道1例从细胞形态学角度被误诊为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的CLL。
- 杨翌翔韦薇王恒石沈雅萍侯彦强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
-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异常与临床特点被引量:32
- 2004年
- 为了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血液学异常改变及其临床特点 ,对 5 8例SLE患者血液学资料及应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 :5 8例中血像异常者 5 0例 ( 86 .2 % ) ,以各系细胞减少为主 ,贫血 4 1例 ( 70 .7% ) ,血小板减少 34例 ( 5 8.7% ) ,白细胞减少 37例 ( 6 3.8% ) ,二系以上异常 4 1例( 70 7% ) ,以血液学异常为首发症状就诊者 12例 ( 2 0 .7% ) ,其中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 7例 ( 12 .1% )。在 5 8例中30例行骨髓细胞学检查 ,发现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2 3例 ( 76 .7% ) ,增生低下者 7例 ( 2 3.3% ) ,患者表现为增生性贫血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骨髓像。 38例行肝、脾B超检查 ,查明脾肿大 2 5例 ( 6 5 .8% ) ;2 5例行抗人球蛋白试验 ,3例阳性 ( 12 0 % ) ;2 2例血小板减少者行血小板抗体测定 ,16例抗体增高 ( 72 .7% ) ;给予 2 6例二系以上血细胞减少患者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血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其中包括 6例骨髓增生低下者。结论 :血液系统是SLE易并发损害的器官 ,相关血液学异常较常见 ,其特点是血液学改变多样性 ,缺乏特异性 ,以二系以上血细胞减少常见 ,在骨髓像方面主要表现为增生活跃。
- 胡喜梅樊志荣周水阳韦薇朱碧辉曹云芳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异常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 区域化医疗网络内检验人员血细胞形态识别能力调查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区域化医疗网络内检验人员血细胞形态识别能力。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对检验人员血细胞形态识别的符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10位被调查对象平均识别准确率为61.3%。区域性检验中心组、二级医院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合格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48,P<0.05)。中级职称组、初级职称组、未定级组合格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5,P<0.05)。系统培训组、季度培训组、无培训组合格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34,P<0.05)。≤5年工龄组、6~10年工龄组、>10年工龄组合格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24,P>0.05)。结论基层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人员血细胞形态识别能力较差,有必要构建统一、规范的平台为基层检验人员提供培训。
- 杨翌翔韦薇彭亮侯彦强
-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
- 具有不典型形态学表现的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 2018年
- 病史摘要患者男,78岁,主因“全身不适伴乏力2周余”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4℃,脉搏:8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3/63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晰,呼吸平稳,皮肤巩膜无黄染,重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 杨翌翔韦薇侯彦强
- 关键词: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形态学表现全身不适浅表淋巴结体格检查重度贫血
- 成人型戈谢病一例
- 2008年
- 胡喜梅周水阳范燕琴唐亮陆翠戴永援韦薇杨道华
- 关键词:戈谢病前列腺增生浅表淋巴结发热症状超声检查原因待查
- 区域检验中心沟通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 2020年
- 与医疗机构内部检验科服务于临床科室不同,区域检验中心需要服务于辖区内多家医疗机构,因此,要保证各单位间沟通顺畅有赖于一套完整的沟通体系。该文以松江区临床医学检验中心为例,从沟通体系组织框架的构建,到沟通平台的建立,再到业务沟通的具体内容,详细介绍了区域检验中心建立覆盖辖区沟通体系的心得体会。
- 杨翌翔韦薇侯彦强
- 关键词:沟通
- 建立区域性即时检测管理体系初探被引量:1
- 2021年
-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出现实现了区域内大部分检验结果的同质化,但保留在基层单位的即时检测项目却因监督管理不到位、人员资质不统一、培训考核不完善以及比对工作不规范等因素,难以保证检验质量。本文介绍了在充分发挥松江区区域临床检验中心专业技术、人才和硬件等方面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覆盖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区域性即时检测管理体系的经验。
- 杨翌翔韦薇侯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