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向向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再生过程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生物信息学分...
  • 2篇仿刺参
  • 2篇肠道
  • 2篇刺参
  • 2篇Α-TUBU...
  • 1篇蛋白
  • 1篇生态因子
  • 1篇微管
  • 1篇微管蛋白
  • 1篇克隆
  • 1篇活率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克隆
  • 1篇Α-微管蛋白
  • 1篇成体
  • 1篇存活
  • 1篇存活率

机构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常亚青
  • 3篇张向向
  • 3篇杨立猛
  • 2篇湛垚垚
  • 2篇王怡
  • 1篇张伟杰
  • 1篇宋坚

传媒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几种生态因子对成体偏顶蛤存活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研究几种生态因子对成体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存活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进行了海水盐度、温度、p H、干露和淡水浸泡对体质量为(108.8±18.9)g的偏顶蛤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偏顶蛤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较广,其生存盐度范围为20-45,适宜盐度为25-35;其适宜温度范围为5-23℃,27℃可能是其高温耐受能力上限;其生存p H范围为4-10,适宜p H为6-9;干露和淡水浸泡对偏顶蛤存活有显著影响(P〈0.05);在空气湿度为85%-90%的条件下,其存活率与干露时长和高温均呈负相关,15℃组和20℃组偏顶蛤开始死亡的时间均为48 h,25℃组在36 h开始出现死亡;淡水浸泡过程中投饵将显著增加偏顶蛤的死亡率,偏顶蛤100%存活的时长为24 h。本研究结果可为确定偏顶蛤最佳储运时间和耐淡水浸泡能力,以及偏顶蛤的增养殖及其种质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宁军号张向向常亚青宋坚经晨晨张伟杰杨立猛
关键词:成体生态因子存活率
仿刺参α-tubulin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仿刺参肠道再生过程中表达模式的研究
为了明确仿刺参α-微管蛋白(α-tubulin)基因的序列及结构信息,初步研究该基因在仿刺参肠道再生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数据挖掘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首次克隆得到仿刺参α-tubulin基...
高银雪王怡湛垚垚张向向杨立猛常亚青
关键词:仿刺参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α-tubulin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仿刺参肠道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明确仿刺参α-微管蛋白(α-tubulin)基因的序列及结构信息,初步研究该基因在仿刺参肠道再生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数据挖掘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首次克隆得到仿刺参α-tubulin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结果表明,仿刺参α-tubulin基因c DNA全长为1641 bp,共编码453个氨基酸,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的5'端非编码区为153 bp,3'端非编码区为126 bp,推算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0.33 ku,等电点为4.89,属于亲水性非跨膜蛋白质,且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微管蛋白特有的信号序列GGGTGSG。通过与13种已公布物种的α-tubulin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仿刺参α-tubuli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真核生物的α-tubulin蛋白序列具有非常高的保守性,与南极岩斑鳕α-tubulin相似性高达90%。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α-tubulin基因在仿刺参肠组织再生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α-tubulin基因在仿刺参肠组织再生不同时期均有表达,其相对表达量在肠组织再生17 d时最高,5 d时最低。本研究在获得仿刺参α-tubulin基因结构信息的同时,进一步印证了真核生物α-tubulin基因的高度保守性,同时表明α-tubulin基因参与仿刺参肠道再生过程。
王怡高银雪湛垚垚张向向杨立猛常亚青
关键词:仿刺参Α-微管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