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黎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台州市中心血站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机采
  • 5篇机采血小板
  • 5篇采血
  • 2篇血小板献血者
  • 2篇献血
  • 2篇献血者
  • 2篇机采血小板献...
  • 1篇血常规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分离
  • 1篇血细胞分离机
  • 1篇血小板采集
  • 1篇血小板分离
  • 1篇血液
  • 1篇血液资源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分离
  • 1篇细胞分离机
  • 1篇捐献
  • 1篇耗材

机构

  • 5篇台州市中心血...

作者

  • 5篇陈黎
  • 3篇郑丽萍
  • 1篇李铁军
  • 1篇杨文萍
  • 1篇黄道斌

传媒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机采血小板冲红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被引量:6
2016年
机采血小板由于其产品纯度高、抗原少、治疗效果好等原因,临床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机采血小板成本较高,且血源紧张,因此在机采血小板时应尽量避免发生血小板成品因质量问题而报废。冲红是指在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过程中,有大量红细胞混入,是影响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陈黎童佩红林引尧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耗材报废原因分析与对策被引量:2
2017年
机采血小板是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在全封闭条件下,自动将符合要求的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分离并悬浮于一定量血浆内的单采成分血。采集机采血小板需要血细胞分离机及配套的耗材,过程复杂且耗时较长,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血小板采集失败,造成血液资源及物料的浪费。笔者分析本站MCS+型号血细胞分离机机采血小板耗材报废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陈黎黄道斌林引尧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耗材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采集血液资源血小板分离
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的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的影响因素,以便监测和控制,使能更好地为献血者服务。方法:对我站2013年3月330例献血者整个机采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献血者采前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等血液参数,以及性别,体重,血管,环境温湿度,采血技术等与机采采集过程和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结论:加强采前宣教,认真筛选合适献血者;创造适宜的环境;提高采血人员的操作技术,提高全程服务质量。能使机采过程顺利进行,缩短机采时间,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巩固和扩大机采献血者的队伍。
郑丽萍陈黎童佩红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
缩短机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前后献血者的血常规变化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血常规的变化,了解对献血者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40名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为研究组,监测献血间隔期从≥4周缩短到≥2周前后的血常规,以及同期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对照组40名血常规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血常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血常规与同期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常规比较,WBC、RBC和Hb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PV、HCT和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自身血常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常规比较,WBC、RBC和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HCT和PLT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缩短献血间隔期对献血者健康无明显影响。
陈黎杨文萍郑丽萍
关键词:血常规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淘汰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各种淘汰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探讨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献血者淘汰率,充分利用血源资源。方法:对2013-01-01-2013-12-31期间来站登记捐献血小板者淘汰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其各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台州市中心血站2013年全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总淘汰率为18.02%,征询、体检、血液初筛各环节淘汰率分别为2.39%、2.77%、12.86%。具体淘汰原因在各环节并有次数、性别、季节的不同。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前筛查各个环节淘汰原因进行细化分析,有利于在招募和献血服务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献血者进行宣教、答疑和干预。达到提高机采采前合格率和长久保留献血者,降低经济和社会成本的目的。
郑丽萍李铁军陈黎
关键词:捐献机采血小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