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政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脊液、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意义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CB)对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诊断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 AE 患者12例,以同期病毒性脑炎(VE)28例,多发性硬化(MS)16例为对照。 AE 患者予以 AE 抗体筛查,测定3组 CSF 中 IgG 及血清 IgG 、IgA 、IgM 浓度,计算 IgG 指数,检测血清及脑脊液 OCB 。所有入组患者均予以 MR 及脑电图等检查。结果 AE 及 MS 组 IgG 指数及 CSF - IgG 均高于 VE 组,AE 组高于 MS 组(P <0.05);AE 及 MS 组血清 IgG 均高于 VE 组,IgM 低于 VE 组(P <0.05),AE 组与 MS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血清 Ig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脊液 OCB 阳性率,VE 组7.14%,MS 组62.50%,AE 组91.67%,AE 组高于 MS 组、VE 组(χ2=13.75,P <0.05)。 IgG 指数>0.7百分率,VE 7.14%,MS 组62.50%,AE 组91.6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1,P <0.05)。3组 MR影像学表现,VE 多累及颞叶、额叶,AE 多累及颞叶、顶叶、枕叶、脑岛,多呈双侧对称性或多发性。 MS多分布在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结论 AE 患者鞘内蛋白合成增加,脑脊液 OCB及 IgG 指数对 AE 早期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 罗政陈鹏谷玉平陈俊斌朱飞奇李雪莲华德兴林盛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多发性硬化寡克隆带IGG
- IL-6、IL-8、Lp-PLA2对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分析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6、8(IL-6、8)对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78例为实验组2,无H型高血压急性缺血脑卒中组119例为实验组1,同期116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3组Lp-PLA2、IL-6、IL-8及TG、TC、HDL-c、LDL-c、h Crp、ESR水平,对实验组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Lp-PLA2、IL-6、IL-8、NIHSS评分实验组2均高于实验组1,多元回归分析Lp-PLA2、IL-6、IL-8与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相关性,是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实验组2完全性前循环脑梗死及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高于实验组1;ROC曲线分析磷脂酶A2、IL-6、IL-8对H型高血压发生缺血脑卒中有预测作用。结论 H型高血压合并有缺血性脑卒中存在有较高的炎性反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Lp-PLA2、IL-6、IL-8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罗政陈鹏谷玉平陈俊斌朱飞奇
- 关键词:H型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缺血性脑卒中IL-8
- 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强化降脂对不完全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强化他汀治疗不完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PACI)的疗效。方法选择102例我科诊断为PACI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根据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尼膜同片(30mg/次,3次/d)、阿托伐他汀钙(40mg/次,睡前口服),疗程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两组TG、TC、HDL-C、LDL-C水平,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核素显像(SPECT)测定治疗前后脑血流情况;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认知功能筛查表(CASI)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HDL-C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NIHSS、BI、r CB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CASI评分较正常人群下降,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CASI评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则在心算力、抽象与判断力和定向力方面较差;治疗组6个月内脑血管意外再发率为11.6%,低于对照组的16.9%(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强化降脂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脑供血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再发。
- 罗政陈鹏谷玉平陈俊斌朱飞奇
- 关键词:尼莫地平阿托伐他汀钙
- 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斑块面积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187例,行血HCY水平测定及颈动脉超声检测。患者按照有无斑块分为斑块组(n=145)和无斑块组(n=42)。比较不同组别颈动脉斑块与血HCY水平间的关系。结果无斑块组(n=42)的HCY中位数是12.1μmol/L,斑块组(n=145)的HCY的中位数是15.0μmol/L,秩和检验P<0.001。Spearman相关检验发现HCY与颈动脉最大斑块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28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吸烟、TG、HCY是影响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斑块组血清HCY高于无斑块组,血清HCY与颈动脉最大斑块面积呈正相关,HCY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鹏罗政刘纯纲谷玉平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 多模式CT指导下超时间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疗效的分析
- 2024年
- 目的评价多模式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指导下超时间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于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时间>8 h的412例急性进展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予以多模式CT评估,存在低灌注区与核心梗死区不匹配,比值>1.8。按是否行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将其分为研究组(脑血管介入治疗组)及对照组(保守治疗组)。采用卡方检验评价两组患者的症状性脑出血、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治疗后90 d的Barthel指数(BI)、良好预后率等,同时评价研究组的手术疗效及存在的风险等。结果剔除血管未能开通或术后血管再次闭塞患者24例,最终纳入388例患者,其中研究组134例,对照组254例。研究组的血管再通率为85.0%(134/158),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包括动脉夹层、血管破裂、异位栓塞等,发生率为6.72%(9/134)。研究组的重症肺炎发生率为23.88%(32/134),低于对照组的35.04%(89/254);研究组的气管切开率为8.96%(12/134),低于对照组的16.93%(43/254);研究组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9.70%(13/134),高于对照组的1.57%(4/254);研究组的脑疝及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为31.34%(42/134),低于对照组的59.84%(152/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死亡/自动出院率为8.21%(11/134),低于对照组的15.35%(39/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 h及2周、90 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0.51±3.27)、(8.57±1.39)、(5.39±1.3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57±1.35)、(12.30±2.35)、(9.39±2.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90 d后,研究组的mRS评分为(1.54±0.46)分,低于对照组的(3.19±0.57)分,研究组的BI指数为(71.56±12.43)分,高于对照组
- 罗政张涛涛郭骏辉马己才李雪莲陈俊斌
- 关键词:卒中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进展性脑卒中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脑动脉狭窄及脑动脉微栓子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评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动脉狭窄、微栓子(MES)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37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Hcy水平分组,Hcy<10μmol/L为对照组(220例),10μmol/L≤Hcy≤15μmol/L为实验组1(90例),Hcy>15μmol/L为实验组2(6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TCD、颈动脉彩超检测脑动脉MES、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测定患者血TG、TC、LDL-C、HDL-C、UA、FBG、h CRP、ESR水平。结果实验组MES、脑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Hcy、TG、TC、ESR、UA、FBG、LDL-C、h CRP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Hcy与MES、TC、TG、h CRP、UA、ESR、LDL-C存在正相关,与HDL-C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高Hcy与颈动脉斑块形成、脑动脉狭窄及MES有明显的正相关,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 罗政朱飞奇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动脉微栓子脑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