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燕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LDL在内毒素血症大鼠所致MOSF中的保护作用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大鼠内毒素血症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SF)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制作内毒素血症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和LDL预处理组。每组依时间点再分为1.5h、6h和12h3个亚组。按时间点处死大鼠,留取肺、肠组织及血标本,测定器官功能指标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内毒素血症组大鼠血中细胞因子浓度明显增高,TNF-α(P<0.05)、IL-6(P<0.01);器官功能指标中,肺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肝脏AST(P<0.01)、ALT(P<0.05)明显升高;肾脏BUN(P<0.05)明显升高;小肠组织DAO(P<0.05)活性显著下降。与内毒素血症组比较,LDL预处理组大鼠血中细胞因子浓度显著降低,TNF-α(P<0.01)、IL-6(P<0.05);肺组织MPO活性明显下降(P<0.05);肝、肾功能指标AST(P<0.01)、ALT(P<0.05)、BUN(P<0.05)明显低于内毒素血症组;小肠组织DAO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给予外源性LDL能够结合、失活内毒素,降低血中细胞因子TNF-α、IL-6浓度,从而减轻内毒素血症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 赵小燕刘慧恒檀清照李娟
-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内毒素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白细胞介素-6
- 降钙素原联合凝血功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紊乱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重症患者早期诊断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6月013年06月到达我院急诊室并按收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脓毒症患者,根据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脓毒...
- 刘慧恒李娟刘晓楣占凌辉赵小燕檀清照赖晓勤
- 关键词:脓毒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紊乱
- 文献传递
-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持续肾替代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持续肾替代的效果。方法80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围术期持续肾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肝肾功能指标(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及肌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以及肌酸酐水平分别为(18.11±2.45)μmol/L、(33.11±2.01)U/L、(34.11±3.45)U/L、(11.11±2.01)mmol/L、(78.11±6.01)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22.35±2.44)μmol/L、(43.67±2.33)U/L、(46.45±6.67)U/L、(13.11±2.01)mmol/L、(97.46±12.1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8/4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持续肾替代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武利军赵小燕陈华英孙瑜静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应激性心肌病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应激性心肌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0例应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相关临床特点。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50例患者均出现异常改变,ST段抬高异常、T波异常、病理性Q波、QT间期延长均高于应激性心肌病组(P<0.05),但总异常数和应激性心肌病组无差异(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50例患者均出现异常,其中左前降支狭窄32例(64.00%),左回旋支狭窄23例(46.00%),右冠状动脉狭窄11例(22.00%)。应激性心肌病组患者44例(88.00%)无异常,6例(12.00%)为轻度冠脉狭窄。急性心肌梗死组死亡3例(6.00%),应激性心肌病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应激性心肌病虽然与心肌梗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具有自身的特点,心理应激因素是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临床诊断上需要在考虑心电图的基础上借助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早期明确,该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预后良好。
- 赵小燕武利军
- 关键词:应激性心肌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