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东升

作品数:68 被引量:1,431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9篇气候
  • 19篇气候变化
  • 12篇生态系统
  • 11篇青藏
  • 11篇青藏高原
  • 9篇植被
  • 8篇生态
  • 8篇草地
  • 5篇初级生产力
  • 4篇生态系统服务
  • 4篇气候因子
  • 4篇内蒙古草
  • 4篇内蒙古草地
  • 4篇净初级生产力
  • 4篇NDVI
  • 4篇NPP
  • 3篇中国气候
  • 3篇自然保护
  • 3篇自然生态系统
  • 3篇价值评估

机构

  • 68篇中国科学院
  • 33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东华理工大学
  • 5篇江西省科学院
  • 4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滑铁卢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测绘地理...

作者

  • 68篇赵东升
  • 37篇吴绍洪
  • 17篇戴尔阜
  • 13篇尹云鹤
  • 10篇郑度
  • 8篇潘韬
  • 7篇高江波
  • 5篇张清雨
  • 5篇郭灵辉
  • 4篇杨勤业
  • 3篇郝成元
  • 3篇刘磊
  • 3篇苑全治
  • 2篇于贵瑞
  • 2篇周景博
  • 2篇赖敏
  • 2篇任平
  • 2篇冷国勇
  • 2篇陈力
  • 2篇张雪芹

传媒

  • 8篇生态学报
  • 7篇地理学报
  • 7篇地理科学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地理研究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Journa...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7
  • 1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97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经济价值评估
侵蚀是世界上的主要生态破坏现象之一,它破坏土地资源,造成淤积、干旱、洪涝等灾害,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GIS技术支持下,以2008年为例,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
赖敏赵东升吴绍洪戴尔阜尹云鹤
关键词: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吉林省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区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吉林省各地区对水土流失的敏感性日趋强烈。该文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对影响水土流失敏感性的降水侵蚀力、植被覆盖、地形、土壤以及GDP和人口密度等指标的分析,提出了水土流失生态敏感性方程,并对吉林省进行了水土流失生态敏感性分区,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提供依据。
李志伟吴绍洪赵东升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敏感性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亚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为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中亚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基于1982—2014年GLDAS气象资料和GIMMS NDVI数据,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M-K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亚地区降水极值时空变化以及和NDV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3 a来,中亚地区生长季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各极端降水指数和降水量均呈弱增加趋势。除持续干旱日数(CDD)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在1990s发生了气候突变,进入21世纪以来,极端降水频度和强度较之前更大,降水更为集中。极端降水指数多年均值空间分布特征与降水量较为一致,表现为从西南到东北呈逐渐增加趋势,除CDD外,各极端降水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的区域范围大于降水量。生长季NDVI与5日最大降水量(RX 5day)、降水强度(SDII)、中雨日数(R 10)、大雨日数(R 20)、极强降水量(R 99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DD和生长季均温(TEMP)呈负相关(p>0.05),降水为中亚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控制因子。生长季NDVI与除CDD之外的各极端降水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降水量高值区。
陆晴刘根林闫冰焦琳琳赵东升
关键词:极端降水指数NDVI
放牧对内蒙古草原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近年来,畜牧业的持续增长导致了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以往的放牧实验表明,放牧对全球植被类型存在着广泛的影响,但目前仍然缺乏研究来识别区域特定植被群落对放牧的响应。本文对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地在不同放牧强度和放牧时长下的植被盖度(VC)、植被密度(PD)、总生物量(TB)、地上生物量(AGB)、地下生物量(UGB)和Shannon-Weaver指数(SI)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表明,放牧显著降低了VC、TB、AGB、UGB和PD值。放牧对内蒙古草原生物量产生的负面影响高于全球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等放牧强度和时长条件下,内蒙古草甸草原TB值补偿性生长增加了40%。荒漠草原和草甸草原的SI与放牧强度呈负相关。放牧期间AGB、PD和SI的变化百分比与试验年的平均气温呈二次方关系。随着试验年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放牧对UGB和SI的负面影响先减小后增大,放牧对VC的负面影响呈三次方关系。
郭彩贇赵东升郑度朱瑜
关键词:放牧强度放牧时间META分析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变化与动态模拟被引量:25
2014年
基于eCogntion、ArcGIS和IDRISI软件,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2009年景观类型数量及空间格局的变化;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流域2010年的景观格局,预测2021年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类型以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景观破碎度增加,斑块复杂程度提高,各景观类型的分布更加趋于复杂化;CA-Markov模型预测表明,2010~2021年景观破碎度有所降低,多样性增加。
廖芳均赵东升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县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方法——以西藏自治区为例被引量:10
2010年
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目前有关环境与经济协调程度的分析多是基于人均经济指标与人居环境指标的对比分析。人均指标反映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的潜力与可能性,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区域,尤其是对自然环境依赖程度较大的农区及牧区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程度。本文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分析中,加入了反映环境变化的因子,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概念模型;并利用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多年变化线性斜率值对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县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区分了协调县区和不协调县区,从经济与环境协调的角度探讨了各区经济发展的方向。该研究为分析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兆锋张镱锂孙威赵东升刘林山
关键词:协调发展分析方法
近50a内蒙古不同植被类型区生长季变化被引量:14
2014年
气候生长季是植物生长发育可能进行的理论时段,有针对性地评估不同植被类型区生长季时空变化特征具有很强的指示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内蒙古1961-2010年46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与Mann-Kendall(M-K)趋势性检验法探讨近50 a来内蒙古不同植被类型区生长季时空特征。结果显示:近50 a来,内蒙古荒漠区生长季延长最明显,年际波动最大,分别为22 d和13 d;草原区生长季延长约14 d,以生长季初日提前为主(75%),且由东向西延长幅度增加,年际波动加大;而农业、森林区生长季长度分别增加17d与15d,生长季初日提前与终日推迟幅度相差不大,年际波动小。气候变暖背景下生长季延长不仅可以保证农作物具有较充分的生长时间,而且也将促使高产、优质的晚熟作物品种种植范围扩大。
郭灵辉吴绍洪赵东升冷国勇张清雨
关键词:气候变化植被类型
1961~2015年中国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异被引量:28
2017年
气候干湿状况由降水量和潜在蒸散ET。共同决定,是表征区域环境特点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气象站实测数据,首先利用FA056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ET_o,然后采用年干燥度指数K(年ET_o与降水量之比)研究了1961~2015年中国陆地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异规律,并讨论了干湿变化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显示:秦岭-淮河一线年降水量和ET_o大致相等(K≈1.0),该线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大部分区域降水量高于ET_o(K<1.0),气候湿润;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远小于ET_o(K≥4.0),气候干燥.全国总体干湿状况围绕平均值上下波动,且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其中存在一段跨度约10年的相对湿润时期(1987~1996年).全国总体干湿状况在3年、7~8年、11年和26~28年的时间尺度上表现出了较强的周期性.气候干湿变化趋势及周期性的区域差异明显,其中西北和青藏高原西部等地区湿润程度增加幅度较大,而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等地区干燥程度增加幅度较大,但区域干湿变化的线性趋势大多不显著.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湿变化在8~14年的周期上表现出较强的节律性.降水量是大部分区域干湿变化的最重要影响因子,特别在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干湿变化与降水量高度相关.
苑全治吴绍洪戴尔阜戴尔阜张学儒赵东升
关键词:潜在蒸散气候变化时空分异
基于历史暴雨洪涝灾情数据的城市脆弱性定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42
2016年
基于历史暴雨洪涝灾情数据构建脆弱性曲线,定量研究北京市在不同降雨量下的宏观脆弱性。分析显示,在现有的抗灾能力下,相同降雨量所导致的农作物受灾率值最高,死亡失踪率值最低;随着最大2 d降雨量增大,承灾体的损失率增加明显,当最大2 d降雨量重现周期达到百年一遇时,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暴露状况下,受灾人口数将达到147.4万人,死亡失踪人数也将有可能达到50人左右,农作物受灾面积有可能达到7万hm2,倒塌和损坏房屋将可能达到6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超过400亿元。北京市的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力度还有待加强。
杨佩国靳京赵东升李静
关键词:暴雨洪涝
科技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进展和展望被引量:6
2022年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以来,为发挥好科技支撑作用,国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资源、生态和环境等领域的科技计划,有效支撑了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决策支持等方面的科技需求。本文在梳理过去十年国际及发达国家生态环境领域科技研发布局情况,以及我国相关领域科技研发计划和推进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的主要研发内容及取得的阶段进展,并基于现状与期望分析,辨识有关领域科技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提出关于下一步科技发展方向的建议,以期为党的二十大之后科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方向提供参考。
杨林生邓浩宇廖晓勇廖晓勇李言鹏赵东升葛全胜
关键词:生态环境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