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翔宇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干细胞
  • 5篇细胞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心脏
  • 3篇外泌体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细胞
  • 2篇心脏干细胞
  • 2篇旁分泌
  • 2篇脐带
  • 2篇肌细胞
  • 2篇分泌
  • 2篇EXOSOM...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调节性

机构

  • 8篇广东省人民医...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东食品药品...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9篇杨翔宇
  • 8篇余细勇
  • 7篇李晓红
  • 5篇肖静
  • 5篇吴岳恒
  • 4篇潘宇
  • 3篇姜霖
  • 2篇何国东
  • 2篇霍然
  • 1篇胡洁媚
  • 1篇雷和平
  • 1篇冯媛
  • 1篇冯娟

传媒

  • 4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心脏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exosome作用于心肌细胞
肖静潘宇李晓红吴岳恒姜霖杨翔宇余细勇
IFN-γ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免疫抑制能力的影响
杨翔宇李晓红肖静姜霖冯娟霍然何国东余细勇
长链非编码RNA对心脏发育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or large noncoding RNA,lncRNAs)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的功能性RNA,存在于细胞核或胞质中。lncRNAs能调节生命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发育、功能维持和异常病理过程,如神经干细胞分化发育、心脏疾病发生、肿瘤形成等。
杨翔宇余细勇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心脏发育心脏疾病表观遗传学
干扰素γ刺激hUC-MSCs分泌外泌体促进调节性T细胞生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生理和炎性微环境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能否通过外泌体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来发挥免疫抑制功能。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h UC-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h UC-MSCs。IFN-γ模拟体内炎性微环境,以未预处理为对照,分别提取外泌体,得到Nor-h UC-exo和IFN-γ-stimulated h UC-exo,分析其浓度及粒径分布等特征、并鉴定表面标记蛋白CD63的表达。采用h UC-MSCs、Nor-h UCexo、IFN-γpretreated-h UC-MSCs、IFN-γstimulated h UC-exo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5 d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的增殖、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 h UC-MSCs高表达CD73、CD44等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IFN-γ刺激前后外泌体粒径无明显变化,但IFN-γ刺激后分泌量和CD63增加(P<0.05)。CFSE染料示踪结果显示,h UC-MSCs来源的外泌体抑制PBMCs增殖(P<0.01),且IFN-γ刺激后明显提高外泌体的免疫抑制能力(P<0.01)。在活化T细胞中,IFN-γ-stimulated h UC-exo组Treg比例(11.53±0.88%)与IFN-γpretreated-h UC-MSCs组(7.54±0.50%)(P<0.05)、Norh UC-exo组(6.60±0.56%)(P<0.01)、对照组(3.87±0.73%)(P<0.01)相比升高。结论 h UC-MSCs可通过分泌外泌体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在炎症因子刺激下h UCMSCs分泌的外泌体明显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h UC-exo可能是潜在的免疫抑制载体。
杨翔宇李晓红肖静胡洁媚冯娟霍然何国东吴岳恒余细勇
关键词:脐带外泌体调节性T细胞
Histone Acetylation Reader AF9 Coordinate with Cardiac Transcription Factors for Indution of Cardiac Progenitor-like Cells
杨翔宇李晓红吴岳恒何国东霍然余细勇
聚乙烯亚胺-蛋白纳米复合体转染蛋白进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索纳米材料聚乙烯亚胺(PEI)携载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转染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SCs)的作用及优化其最佳配比条件。方法:利用物理化学作用构建6组PEI-DNase I(DNA酶I)复合体,运用激光散射技术初步摸索其最佳摩尔比,用透射电镜直观复原纳米-蛋白复合体外貌;同时,原代分离培养健康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通过构建成功的4组PEI-GFP(绿色荧光蛋白)纳米蛋白复合体对h BMSCs进行转染,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情况,再通过MTT法检测该复合体对细胞增殖的毒性影响,并用β-半乳糖苷酶实验验证其转入蛋白的活性表现。结果:当PEI与蛋白质的摩尔比为4∶1时,形成的复合体转染效率最高,β-半乳糖苷酶实验细胞染色变蓝。结论:PEI能与蛋白质形成纳米复合体,并能转染多种蛋白质进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转染的蛋白质分子仍具有活性,为细胞重编程技术提供了新途径。
姜霖吴岳恒李晓红潘宇肖静杨翔宇冯媛余细勇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过程中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变化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观察其衰老过程中甲基化率的变化。方法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提取DNA,使用酶解法将DNA分解成单个脱氧核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正离子电喷雾与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5-甲基脱氧胞嘧啶核苷、脱氧鸟嘌呤核苷的相对含量,计算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率。结果对1μg DNA样本进行1 h酶解反应,2 min内可分析出5.00×10^(-4)水平以上的DNA甲基化率,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分别在7.12×10^(-2)和0.119以内。随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扩增培养,干细胞不断衰老,其甲基化率逐渐降低,传至P4~P6代时,干细胞甲基化率最低,随着传代的继续,其甲基化率逐渐上升。结论此方法成功应用于检测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衰老过程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得到了衰老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NA甲基化的初步数据。经考察,该方法样本前处理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定量方式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与重复性。
何国东杨翔宇李晓红潘宇余细勇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DNA甲基化酶解法
心脏干细胞分泌的exosome对氧化应激下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索心脏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对体外氧化应激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磁珠分选出Sca-1^+CPCs进行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分离CPCs分泌的exosome,并用Western blot进行表型鉴定和用Nanosight进行粒径分析;免疫荧光法及PKH26标记技术观察心肌细胞H9c2对exosome的摄取作用;通过H_2O_2处理诱导H9c2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与CPC-exo处理组凋亡相关蛋白水平,观察exosome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果 1磁珠分选出的细胞用免疫荧光检测发现Sca-1呈阳性表达,且纯度可达95%以上。2从Sca-1^+CPCs细胞培养上清中提取出的exosome其表面标记蛋白CD63呈阳性表达,Nanosight结果显示大部分粒子都处于(82.33±3.06)nm(n=3)。免疫荧光显示H9c2细胞中可见大量PKH26标记的exosome在胞质聚集。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PC-exo处理组总的caspase-3表达不变,而激活型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CPCs分泌的exosome可被H9C2细胞所摄取,可以保护心肌细胞由于氧化应激引起的凋亡。
肖静潘宇李晓红姜霖杨翔宇吴岳恒雷和平余细勇
关键词:心脏干细胞磁珠分选旁分泌效应氧化应激
脂多糖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Ly6C单核巨噬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索炎症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产生的外泌体对小鼠淋巴抗原6C高表达(Ly6C^(high))单核巨噬细胞和Ly6C^(low)两个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鉴定其形态、表面标记及成脂诱导分化能力。脂多糖处理BMSCs 48h,收集上清并提取外泌体,采用Western blot法、透射电镜以及粒径分析鉴定外泌体。磁珠分选小鼠腿骨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与外泌体共培养24 h后,LPS刺激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Ly6C亚群变化。ELISA检测细胞上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BMSCs表达CD44、CD90等,不表达CD34、CD45,并有成脂分化能力。外泌体表达CD63,粒径大小为(82.4±3.70)nm,LPS刺激下BMSCs产生较多的外泌体(P<0.01)。与LPS组相比,外泌体可以使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上升(P<0.01),Ly6C^(high)巨噬细胞比例下降(P<0.05),且LPS刺激BMSCs产生的外泌体比正常BMSCs产生的外泌体的作用更加明显(P<0.05)。促炎因子IL-6水平也明显上调(P<0.05)。结论 BMSCs产生的外泌体可以改变Ly6C^(high)单核巨噬细胞亚群比例,为BMSCs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霍然傅小媚邓赛林潮金王萍秦爱萍杨翔宇杨翔宇李晓红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脂多糖单核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