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堂
- 作品数:18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静脉留置针与普通钢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与蝶翼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将CT增强扫描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 730例,对照组2 440例。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使用蝶翼头皮针,进行浅表静脉穿刺输注,评价检查结束后2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增强成功率。结果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未出现造影剂渗漏现象,穿刺成功率及增强扫描成功率分别为98.92%和100%;而采用传统蝶翼针时,其中57例患者在完成ct增强扫描时出现造影剂外渗,有4例患者发生造影剂大量外渗,被迫中断增强扫描,穿刺成功率及增强扫描成功率分别为98.77%和97.54%。在穿刺成功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强扫描成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蝶翼输液针比较,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减少造影剂外渗率,患者便于肢体活动,感觉更舒适,且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生造影剂过敏时更便于抢救等优点,并可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且具有明显的安全性。
- 贾丽涛时高峰齐晓辉刘辉窦瑞雪刘树堂
-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CT增强扫描
- Msi1通过靶向调节p21对结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放射治疗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中晚期和术前放疗患者,目前结直肠癌对放疗敏感性较差,急需新的增敏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沉默Msi1(Musashi1)通过靶向调节p21对结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影响。方法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直肠癌HT29、HCT116细胞及正常肠上皮细胞CCD841中Msi1蛋白表达,选择Msi1高表达的细胞系作为后续研究的靶细胞,将含有2种不同干扰序列慢病毒分别转染该细胞后,用qRT-PCR筛选出沉默效果最好的细胞株作为沉默组。实验中将结肠癌细胞分为空白组(Blank)、阴性对照组(NC)、沉默组1(Msi1-shRNA1)和沉默组2(Msi1-shRNA2)。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沉默Msi1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MTS法检测6Gy X射线照射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6Gy X射线照射后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沉默Msi1后p21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si1与下游基因p213′-UTR相互作用。结果结直肠癌HT29、HCT116细胞中Msi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肠上皮细胞CCD841,分别为(1.000±0.181)、(1.102±0.219)和(0.106±0.051),符合正态分布,其中HCT116细胞中Msi1蛋白表达量最高(F=32.42,P=0.0006),因此选择HCT116细胞作为靶细胞进入后续实验。Msi1-shRNA1组的沉默效果优于Msi1-shRNA2组,F=68.37,P<0.001。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经0~8Gy X射线照射后,沉默Msi1后HCT116细胞存活曲线下降,相对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56和1.47,Blank组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88,P=0.1050。MTS实验结果显示,与未照射组相比,给予6Gy照射后的24、48和72h,各组细胞的增殖速度降低,并随着时间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加(F照射=62.16,P<0.001),Msi1-shRNA1组细胞在各时间点的抑制率均高于另外2组细胞,F时间=71.36,P<0.001。流式细胞术显示,经过6Gy照射后Msi1-shRNA1组细胞凋亡率(28.04±5.49)%高于B
- 高超韩春王澜刘树堂丁博月田彦明张翼
- 关键词:结直肠癌放疗敏感性P21凋亡
- 食管鳞癌同期整合加量对比标准剂量常规分割放疗的生存获益分析
-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非常规分割照射的生存获益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14年3月,单中心1748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进入分析,选取其中行标准剂量常规分割放疗(60Gy,2Gy/次,1次/天,5次/周)的809例患者...
- 王澜韩春任雪姣刘丽虹刘树堂许立昂丁博月甄书漫
-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疗适形调强
- 基于右胸径路完全两野/三野清扫的胸段食管癌术后治疗失败模式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胸腹完全两野清扫或颈胸腹三野清扫条件下,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率及复发模式,筛选术后高危复发人群,为辅助治疗合理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接受右胸径路根治性手术的胸段食管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推算生存率,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肿瘤复发风险因素。结果:共235例符合入排条件者纳入分析,基于术后病理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1.9%,其中胸上段癌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44.1%),胸中段癌下纵隔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35.3%),胸下段癌腹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41.2%),同时任何部位食管癌都具有较高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25.5%~44.1%)。235例患者中有163例随访出具体治疗失败模式,疾病总复发率为47.9%(78/163)。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是最常见的疾病复发模式,其次为远处转移(22.7%),吻合口和瘤床复发少见(6.7%)。在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中,以颈区+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28.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pT3-4期、pN+期及淋巴结清扫术式均是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右胸径路手术条件下,胸段食管癌仍然具有较高的术后高总复发率,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是最常见的治疗失败模式,在区域性复发中,仍以颈区+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率居高,对合并高危因素者(男性、胸上段癌、pT3-4期及pN+期),建议系统性系治疗联合辅助放疗。
- 田华王琪刘力坤刘琳梦程如田刘俊峰李晓宁刘树堂陈晓希王澜韩春
-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放疗
- 食管癌微创术后治疗失败模式及辅助治疗价值评估
- 2023年
- 我国当前对食管癌术后放疗的推荐主要基于左胸径路不完全两野清扫研究数据,而食管癌外科正处于术式变革期,已逐步由左开胸向右开胸过渡,由开放手术向微创手术(MIE)过渡。当前外科MIE选择适应证人群仍以偏早期患者为主,相较于开放手术,MIE具有更低的创伤性,同时右胸入路也利于更彻底清扫淋巴结,但目前关于食管癌MIE后肿瘤治疗失败模式数据及相关研究较少,很难指导后续治疗,MIE后对于选择性高危患者是否仍需辅助治疗及优选治疗模式仍有待临床探索。基于此背景,本文拟对MIE的安全性及患者长期生存结果、术后复发模式及失败率等问题进行综述,从而探讨术后辅助治疗价值并指导临床治疗。
- 程如田梁健韩春王琪陈晓希刘树堂王澜
-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放疗
- 胸段食管癌微创术后治疗失败模式及辅助治疗价值被引量:5
- 2024年
- 目的观察胸段食管癌患者微创手术后的总复发率及治疗失败模式,评估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6—2018年直接行微创手术及新辅助化疗后行微创手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其基于术后病理的淋巴结转移率、疾病总复发率和治疗失败模式,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术后放疗组与未行放疗组生存情况。结果纳入患者443例,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2.0%,全组疾病总复发率为34.8%,最常见的复发模式是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24.2%和19.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T3-4期、pN+期为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清扫淋巴结总数目≥12枚及颈部锁骨上+上纵隔清扫淋巴结数目≥7枚可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术后放疗组与未行放疗组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5%、66.8%、60.7%和79.2%、61.6%、57.2%(χ2=0.13,P=0.715),两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0%、72.0%、67.5%和84.0%、68.0%、55.4%(χ2=0.43,P=0.513)。结论对于食管癌微创手术患者,在直接手术或仅行新辅助化疗情况下,术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主要治疗失败模式。pT3-4期、pN+期、淋巴结清扫总数目及颈部锁骨上+上纵隔清扫淋巴结数目不足是术后复发高危因素,术后放疗组的生存率有高于未行放疗组的趋势,包括术后放疗的辅助治疗可能仍然有其必要性。
- 程如田王琪王澜刘力坤刘俊峰韩春韩晶刘树堂
- 关键词:食管肿瘤
- 食管鳞癌三维放疗或同期放化疗优选照射剂量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模式及照射剂量下食管鳞癌患者的OS状况,探讨优选照射剂量及获益亚组人群。方法 选取2003—2014年本院接受3DRT的1387例食管鳞癌患者,分别对单纯放疗(780例)和同期放化疗(302例)不同照射剂量患者进行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优选照射剂量及获益亚组人群。结果 单纯放疗中照射剂量〈60 Gy (91例)、60 Gy (429例)、〉60 Gy组(260例)的中位OS期分别为9、20、23个月(P=0.000);60 Gy与〉60 Gy组OS曲线相近(P=0.362),且均优于〈60 Gy组(P=0.000、0.000)。同期放化疗中照射剂量〈60 Gy (18例)、60 Gy (224例)和〉60 Gy组(60例)的中位OS期分别为22、34、15个月(P=0.004);〈60 Gy与〉60 Gy组OS曲线相近(P=0.952),60 Gy组OS优于〉60 Gy组(P=0.002)。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模式食管鳞癌预后不同,但GTV与照射剂量为2种治疗模式共同的预后因素(P=0.045、0.001);单纯放疗时照射剂量为≥60 Gy为生存获益因素(P=0.000);同期放化疗时仅照射剂量为60 Gy是生存获益因素(P=0.050)。结论 单纯放疗时食管鳞癌患者照射剂量≥60 Gy为优选剂量,同期放化疗时建议照射剂量尽量控制为60 Gy。
- 王澜甄书漫韩春任雪姣刘树堂许立昂丁博月高超李晓宁
- 关键词:照射剂量
- 食管癌钡餐造影结合CT近期疗效评价标准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探讨钡餐造影结合CT的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评价标准的可行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提出改进意见,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三维放疗的529例食管癌患者,应用钡餐造影结合CT的评价标准进行疗...
- 刘丽虹韩春任雪姣王澜丁博月刘树堂许立昂
-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治疗疗效
- 食管鳞状细胞癌TP与FP方案同步放化疗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比较紫杉醇与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同期放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01-01-2015-12-3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同期放化疗的348例ES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氟尿嘧啶+顺铂方案(FP组)295例,紫杉醇+顺铂方案(TP组)53例,采用Kaplan-Merier法分析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局部控制(LC)、长期生存情况,组间不良反应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 随访截至2021-03-31,中位随访时间109个月,TP组1、3、5、7和9年LC率分别为76.3%、70.0%、66.6%、61.1%和61.1%,FP组分别为83.2%、62.3%、58.6%、54.8%和50.8%,χ^(2)=0.320,P=0.572。TP组1、3、5、7和9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7.4%、52.8%、43.0%、35.0%和28.0%,FP组分别为79.0%、44.7%、36.6%、29.4%和25.0%,χ^(2)=0.432,P=0.511。TP组和FP组中位OS分别为41和28个月。不良反应方面,TP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以2级为主,无≥3级发生,而FP组有19例发生≥3级重度急性放射性食管炎,χ^(2)=15.880,P=0.004。TP组(1.9%)3级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FP组(6.8%)。TP组≥3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28.3%vs 6.4%,P<0.001),2组腹泻便秘、急性放射性肺炎、血红蛋白减低、血小板减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相当。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步放化疗模式下,肿瘤部位、临床N分期及巩固化疗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肿瘤位于胸部中段和下段(HR=1.315,95%CI:1.016~1.701,P=0.037)、临床N期为危险因素(HR=1.520,95%CI:1.166~1.981,P=0.002),接受巩固化疗为生存获益因素,HR=0.716,95%CI:0.557~0.919,P=0.009。结论 放疗同时联合TP化疗作为不可切除ESCC的一线治疗方案,疗效与FP相当,且不易引起重度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及上消化道不良反应。
- 刘丽虹靳小倩王澜王琪许立昂韩春刘树堂
- 关键词:放化疗5-氟尿嘧啶
- 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期放化疗的生存获益分析
-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期放化疗的生存获益情况及适合的亚组人群,指导临床治疗。方法:2003年7月至2014年3月,单中心1387例食管鳞癌接受适形或调强放疗,其中单纯放疗组780例,序贯放化组305例,同步放化组30...
- 王澜韩春任雪姣刘丽虹甄书漫刘树堂许立昂丁博月高超李晓宁
-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疗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