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素杰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针
  • 2篇生物力学
  • 1篇电针夹脊穴
  • 1篇电针治疗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治疗腰椎间盘...
  • 1篇治疗腰椎间盘...
  • 1篇韧带
  • 1篇神经根
  • 1篇神经根型
  • 1篇神经根型颈椎...
  • 1篇生物力学特性
  • 1篇突出症
  • 1篇前路
  • 1篇中频理疗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突出

机构

  • 4篇东直门医院

作者

  • 4篇何鹏宇
  • 4篇张素杰

传媒

  • 2篇河南中医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电针夹脊穴结合中频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中频理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电针夹脊穴组、中频理疗组和综合组各30例。电针夹脊穴组给予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频理疗组给予中频理疗治疗,综合组给予电针夹脊穴结合中频理疗治疗。结果:治疗后,综合组JOA评分明显优于电针夹脊穴组和中频理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有效率为89.29%,电针夹脊穴组有效率为80.77%,中频理疗组有效率为60%,综合组优于电针夹脊穴组、中频理疗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结合中频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张素杰何鹏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夹脊穴中频理疗
三种C_2-C_3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探讨
2016年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C_2-C_3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在导入软件后重建正常模型。在正常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形成1 mm左右的骨折线,制成骨折模型。然后行C_(2-3)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然后建立三种模型。模型A:前路C_(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模型B:前路齿突螺钉+C_(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短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模型C:前路齿突螺钉+C_(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比较各模型组的操作时间,微动位移,在屈曲、后伸、侧弯以及旋转等状态下的运动范围和相对稳定性。结果模型A、B、C的操作时间逐渐延长,微动位移逐渐下降。在屈曲、后伸、侧弯以及旋转等状态下骨折模型、模型A、B、C的运动范围显著下降。在屈曲、后伸、侧弯以及旋转等状态下骨折模型、模型A、B、C的稳定性明显上升。结论对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采用前路齿突螺钉+C_(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治疗后生物力学稳定性高。
张素杰何鹏宇
关键词:骨折模型HANGMAN骨折生物力学
强肾除痹汤联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强肾除痹汤联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强肾除痹汤联合电针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5.00%,观察组有效率93.2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肩部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麻木、工作和生活能力、手的功能、椎间孔挤压试验、颈项活动功能、PRI感觉评分、PRI情绪评分、VAS评分、KP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肾除痹汤联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张素杰何鹏宇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电针
膝关节交叉韧带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损伤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损伤机制,为临床寻找重建膝关节韧带的高效技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骨科经过临床检查、问诊及影像学检测拟定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在患者自愿和医生建议的前提下对所有患者先后在屈膝角度为0°、30°、60°及90°进行生物力学特性相关指标分析。结果 相对于胫骨,股骨容易产生位移,以前后位移为主,其中0°时位移最小,30°时位移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4,P=0.014)。前交叉韧带随着屈膝角度变化,其在30°时的应变力最大,其他角度变化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4,P=0.037);后交叉韧带随着角度增大其应变力逐渐增大,在0°时应变力最小,90°时应变力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5,P=0.028);内外侧副韧带随着屈膝角度增大其应变力逐渐减小,0°时应变力最大,90°时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9,P=0.031;t=3.477,P=0.018)。膝关节随着屈膝运动角度增大而使膝关节疼痛率逐渐增大,其在0°时疼痛率最小,在90°时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5,P=0.024)。结论 膝关节韧带损伤时股骨容易产生位移,以前后位移为主,其他方向的位移与角度的变化较小,在不同屈膝角度之间的变化不大;前交叉韧带应变力随着屈膝角度变化,其在30°时的应变力最大,而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随着屈膝角度增大其应变力逐渐减小;膝关节疼痛率随着屈膝运动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张素杰何鹏宇
关键词:膝关节交叉韧带生物力学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