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抗体
  • 2篇印迹
  • 2篇印迹法
  • 2篇原体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印迹
  • 2篇免疫印迹法
  • 2篇免疫荧光法
  • 2篇抗核
  • 2篇抗核抗体
  • 2篇呼吸道感染
  • 2篇间接免疫荧光...
  • 2篇病原
  • 2篇病原体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糖
  • 1篇阳性
  • 1篇阳性分析

机构

  • 11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11篇张梅
  • 7篇李宝萍
  • 6篇郭楠
  • 5篇尚峨
  • 4篇杨曦明
  • 4篇武利涛
  • 3篇姚兴伟
  • 2篇杨琦
  • 1篇杨先照
  • 1篇韩福禄
  • 1篇刘尚建
  • 1篇叶永安
  • 1篇李慧萍
  • 1篇李小科
  • 1篇李小科
  • 1篇林英
  • 1篇张萍
  • 1篇李志国
  • 1篇丁然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联合检测抗核抗体的重要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以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筛查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结果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核型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类型的两种检测方法。回顾1144例样本进行分析。结果 ANA荧光核型不同,免疫印迹法抗体类型有差别,但规律不明显,并且间接免疫荧光法(IIF)阳性率高于免疫印迹法。结论 IIF-ANA与LIA-ANA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差异,二者同时检测能降低漏检率。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李宝萍张梅郭楠李慧萍
关键词: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CMIA)测定梅毒特异性抗体假阳性率和影响因素,结合TPPA检测降低假阳性率。方法 采用CMIA对临床样本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初筛,有反应(S/CO≥1)样本进行同管TPPA复查,最终确认血清学结果。结果 2018年11月-2019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共利用CM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11 551份,其中142份初筛有反应,通过TPPA确认真阳性80例,CMIA检测≤35岁和≥56岁患者假阳性率高于40%。结论 作为临床实验室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常规方法,CMIA具有灵敏度高、快速易操作、高通量等优点,但同时CMIA对于低值样本和老年人具有较高假阳性结果,需结合TPPA检测,降低假阳性率。
张微郭楠李宝萍尚峨王金霞张梅
关键词:梅毒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假阳性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鉴别价值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及住院行OGTT的受试者1 206例,其中血糖正常412例,糖尿病前期358例,糖尿病436例。比较3组OGTT不同时点血糖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OGTT 1 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鉴别价值。结果:3组OGTT各时点血糖均为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正常组(P<0.05)。FPG、HOMA-IR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正常组,FINS、HOMA-β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OGTT 1 h血糖诊断糖尿病前期的AUC(95%CI)为0.758(0.724~0.792),以敏感度最大选取最佳切点值,该值为9.35 mmol/L,此时敏感度为0.701,特异度为0.709;OGTT 1 h血糖对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鉴别的AUC(95%CI)为0.956(0.942~0.969),以敏感度最大选取最佳切点值,该值为12.55 mmol/L,此时敏感度为0.901,特异度为0.908。结论:OGTT 1 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韩福禄姚兴伟栗晓彬李洪敏张梅武玉鑫宋天佳杨琦刘尚建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前期
数码液相芯片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诊断效能研究
2025年
目的了解数码液相芯片法(DLCM)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检测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患者血清共113例,分别用DLCM法和免疫印迹法(IBT)检测17种抗核抗体,分析两种方法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符合率,并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就两种方法学差异样本进行复测验证;分析DLCM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DLCM法与IBT法的检测结果总体一致,17项中有14项指标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符合率,阴性符合率要高于阳性符合率。但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的一致性属于中等及以下水平。从不一致样本的IIF复检结果来看,DLCM的结果与IIF的结果符合率更高。DLCM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IBT。结论DLCM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诊断效能优于传统IBT法,可用于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筛查。
武利涛郭楠李宝萍张微杨郝亮王金霞尚峨张梅
关键词:抗核抗体谱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印迹法
我国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被引量:8
2023年
分析2013—2022年间我国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科学网核心合集数据库和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借助VOSviewer软件对2013—2022年间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有关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共纳入中文文献1664篇,英文文献2149篇,结果显示:2013—2022年间,国内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成果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共现分析显示:国内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领域研究热点集中于足细胞、氧化应激、炎症、肾纤维化、尿蛋白等领域,前沿热点有生物标志物、Nrf2、肠道菌群、NLRP3炎症小体、细胞凋亡、微小RNA等。通过可视化分析可以直观呈现国内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进而为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张微胡凤交姚春秀李宝萍张梅杨曦明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可视化分析
2016—2018年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了解2016—2018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在北京地区的流行特征。方法选取2016—2018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3 256例,对患者的9项呼吸道病原体免疫球蛋白M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6—2018年总体阳性检出率为42.29%(1 377/3 256),每年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36.12%(328/908)、40.46%(439/1 085)、48.30%(610/1 263)。2016年以副流感病毒1、2、3型和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感染为主,2017年以副流感病毒1、2、3型感染为主,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2018年以乙型流感病毒感染为主,其次为甲型流感病毒。3年间不同性别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年间少年患者阳性检出率均最高,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阳性检出率逐渐降低,2017年和2018年不同年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除2018年外,其余2年不同季节的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6年秋季阳性检出率最高,春季最低,2017年则表现为夏季阳性检出率出现高峰,而冬季最低,2018年相对平稳,只在秋冬季节出现一个小高峰。结论2016—2018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阳性检出率总体高于以往报道水平,且阳性检出率逐年上升,感染无性别差异,青少年较成年人易感,秋冬季节更为流行,应注意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季节加强防护措施。
武利涛姚兴伟李宝萍王金霞张梅杨郝亮尚峨郭楠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90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检测本院90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九项呼吸道病原体的Ig M抗体,从而了解九种病原体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90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液中九项病原体的Ig M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本研究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Ig M抗体检测总阳性率为36.1%(328/908),合并感染率为13.4%(122/908),在阳性病例中占37.2%(122/328)。INFB+PIVS合并感染最为常见。春夏季以INFB流行为主,秋冬季以PIVS流行为主。不同季节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冬季的阳性率高于春夏季。≤25岁年龄组和≥65岁年龄组人群最易感染INFB,26~64岁年龄组人群最易感染LP1。3个年龄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病原体检测阳性率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点季节预防相应病原体的流行和传播,持续监测病原体的Ig M抗体有利于更好防控。
杨郝亮郭楠李宝萍尚峨张梅王金霞杨曦明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IGM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乙型流感病毒
ApoA⁃1及ProGRP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
2022年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A⁃1(ApoA⁃1)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为对象,比较死亡者和生存者临床资料及血清ApoA⁃1、ProGRP水平。分析血清ApoA⁃1、ProGRP水平及两者联合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8例肺癌患者存活者47例(69.12%),死亡者21例(30.88%),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占比(71.43%vs.38.30%)、有远处转移占比(61.90%vs.31.9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26±0.35)mmol/L vs.(2.07±0.32)mmol/L]、ProGRP[(81.46±8.13)ng/ml vs.(66.92±7.54)ng/ml]高于生存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0.25)mmol/L vs.(1.08±0.27)mmol/L]、ApoA⁃1[(0.86±0.19)g/L vs.(1.15±0.23)g/L]则低于生存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为低分化(OR=3.028,95%CI:1.461~6.278)、临床分期为Ⅲ/Ⅳ期(OR=2.962,95%CI:1.438~6.103)、ApoA⁃1(OR=3.728,95%CI:1.806~7.667)、ProGRP水平(OR=4.023,95%CI:1.941~8.340)为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ApoA⁃1表达异常偏低、ProGRP表达偏高,两者与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血清ApoA⁃1、ProGRP两者联合检测对肺癌患者预后有意义。
杨琦姚兴伟任莹莹栗晓彬尚峨张梅林英
关键词:肺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预后
检验科急诊组危急值的回顾性分析与评估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检验科急诊组危急值报告现状,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检验科急诊组危急值报告的原始数据,分析各危急值项目发生率、危急值科室分布、项目分布及危急值时间分布情况。结果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检验科急诊组共报告危急值19235件,占所有检测件数(1140285件)的1.69%。2019年(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2020年(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2021年(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不同年份危急值发生率分别为1.48%(7007/473124)、1.78%(5304/297318)和1.87%(6924/369843)。2019—2021年危急值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危急值报告前5位科室为血液肿瘤科、肾病内分泌科、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及心脏重症监护室,前5位科室的件数占危急值总件数的72.86%(14015件)。2019—2021年危急值项目报告件数占前5位的分别是血尿素氮、血小板计数、血肌酐、白细胞计数和纤维蛋白原。2019—2021年危急值发生件数周一最多,周日最少。2019年危急值发生率春冬季高,2020年危急值发生率春夏季高,2021年危急值发生率秋冬季高。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危急值发生情况,实验室可持续改进危急值报告制度,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杨郝亮张萍武利涛周航宇郝金莉丁然陈维华张梅杨曦明
关键词:危急值急诊检验
缺氧微环境与肝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被引量:5
2020年
缺氧微环境是肝病的一种普遍现象,贯穿于肝病发生发展的始终。近年来对肝纤维化及肝细胞癌组织缺氧微环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缺氧诱导因子是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缺氧应激因子。综述了肝脏及肝病的缺氧微环境特点,进一步探讨了缺氧诱导因子的过表达与肝细胞损伤、纤维化形成及肝细胞恶性转化的关系。
李志国杨先照李小科李小科王姗张梅张梅
关键词:肝疾病缺氧微环境缺氧诱导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