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伟龙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南沙群岛
  • 3篇海域
  • 3篇浮游
  • 2篇优势种
  • 2篇生态学
  • 2篇生态学特征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密度
  • 2篇群岛
  • 2篇南沙群岛海域
  • 2篇介形类
  • 2篇浮游介形类
  • 1篇多样性
  • 1篇洋流
  • 1篇影响因子分析
  • 1篇水团
  • 1篇秋季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特征
  • 1篇桡足类

机构

  • 3篇暨南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4篇郭伟龙
  • 3篇王亮根
  • 3篇杜飞雁
  • 2篇李亚芳
  • 2篇宁加佳
  • 1篇姜仕军

传媒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4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沙群岛海域春、秋季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解南沙群岛海域春、秋季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根据2013年春季(3月中旬至4月初)及秋季(9月)在南沙群岛开展的两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南沙群岛海域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较为丰富,记录45种隶属于2科、4亚科、19属。其中,春季有21种,秋季38种,两季均出现的共有种有14个;(2)春、秋两季浮游介形类优势种差异明显,春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单一,数量低,主要生态类群为外海暖水类群和广温暖水类群,秋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复杂,数量多,主要为外海暖水类群。春季优势种由后圆真浮萤、葱萤、尖头毛浮萤组成,秋季由纳米海萤、双叉真浮萤、刺喙葱萤、短形小浮萤、粗大后浮萤组成。研究表明:(1)春秋两季浮游介形类密度差异显著,密度分布不均,局部区域密度较高,与该海域局部环流密切相关;(2)浮游介形类两季平均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0.59、1.37和0.55,秋季高于春季;(3)春季及秋季均分为岛礁群落和外海群落,群落分布随洋流改变呈季节性变化;(4)受季风影响的大环流及局部环流是浮游介形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多样性呈明显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
郭伟龙王亮根杜飞雁姜仕军
关键词: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洋流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海域春、秋季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
浮游介形类是海洋浮游动物的重要类群之一,对温度、盐度和溶氧等环境因子较为敏感,其分布特征及其变动规律对研究海域内各水系水团的时空变化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其生态学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渔业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可为生态系统的安全稳...
郭伟龙
关键词:浮游介形类多样性南沙群岛
文献传递
西南季风暴发前后南沙海域浮游桡足类群落特征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根据2013年3月-4月与6月-7月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研究了西南季风暴发前后南沙海域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栖息密度、生态类群、优势种与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学特征。研究海域内共鉴定浮游桡足类187种,其中大型的127种,中型的152种。浮游桡足类属于典型热带大洋群落结构,大多数种类属于外海生态类群,其次是广盐生态类群、沿岸生态类群与深水生态类群。大型浮游桡足类优势种随季风转换更替不明显,而中型浮游桡足类优势种随季风转换更替显著。大型浮游桡足类平均栖息密度为4.87个·m^-3,中型的为19.2个·m^-3,为大型的4倍。浮游桡足类多样性水平为丰富或非常丰富。浮游桡足类生态学特征受季风转换引起表层环流结构变化与水团运动改变而产生不同的分布趋势,其中大型浮游桡足类对水团垂直运动反应较敏感,而中型浮游生物对海区表层环流改变的响应更为灵敏。
王亮根杜飞雁李亚芳宁加佳郭伟龙
关键词:栖息密度优势种水团
南沙群岛[虫戎]亚目季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南海是一半封闭深水边缘海,为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群岛环抱;海底地形复杂多变,常年盛行季风,季风转换使得南海上层环流呈现明显季节变化.根据2013年3~4月、6~7月、9月与11~12月四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南沙海...
王亮根杜飞雁郭伟龙宁加佳李亚芳谷洋洋
关键词:栖息密度优势种季风环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