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东旭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咪达唑仑
  • 2篇神经元
  • 2篇氯胺酮
  • 2篇脑区
  • 1篇递质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系统
  • 1篇山羊
  • 1篇神经递质
  • 1篇转导
  • 1篇转导系统
  • 1篇麻醉
  • 1篇活性
  • 1篇海马
  • 1篇海马神经
  • 1篇海马神经元
  • 1篇氨基酸类
  • 1篇氨基酸类神经...
  • 1篇NA+-K+...

机构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高利
  • 4篇于东旭
  • 3篇刘子睿
  • 3篇刘沫
  • 3篇吴越
  • 3篇魏成威
  • 3篇李欣然
  • 3篇张宇
  • 2篇王冠颖
  • 2篇周彤
  • 2篇曹馨方
  • 2篇郭岑
  • 2篇陈蕊
  • 1篇肖建华
  • 1篇陈希
  • 1篇李亚楠
  • 1篇李德
  • 1篇张一鸣
  • 1篇李丽娜
  • 1篇王宇鑫

传媒

  • 2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对巴马猪脑组织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
2016年
为探讨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对巴马猪中枢神经系统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影响情况,研究其中枢作用机制,试验将35头健康巴马猪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诱导期、麻醉期和苏醒期四组,在每一期处死取脑组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大脑皮质、小脑、丘脑、海马和脑干内cAMP含量。结果:氯胺酮和咪达唑仑分别能够一定程度的降低大脑皮质和小脑中cAMP含量。表明:氯胺酮、咪达唑仑的作用可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cAMP信号通路产生作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陈蕊师铭咸郭岑曹馨方张宇周彤李欣然于东旭魏成威高利
关键词:氯胺酮咪达唑仑脑区
咪达唑仑对山羊不同脑区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将20只山羊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期组、诱导期组、镇静期组、恢复Ⅰ期组和恢复Ⅱ期组,连续观察镇静状态下山羊的行为学变化,采取不同镇静时期山羊脑组织,测定山羊大脑、海马、丘脑、小脑和脑干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和环鸟苷酸(cGMP)浓度。结果显示,NOS活性和NO、cGMP含量在镇静期明显下降,恢复期恢复至正常水平,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山羊行为学变化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咪达唑仑的作用与抑制山羊各个脑区内NO/cGMP信号转导系统有关。
师铭咸刘子睿张宇魏成威吴越于东旭刘沫姜仁礼李欣然王冠颖高利
关键词:山羊咪达唑仑脑区CGMP
氯胺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ATP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本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氯胺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ATP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氯胺酮的中枢麻醉机制。体外培养怀孕16-18 d的胎鼠神经细胞,至第8天直接给予3种不同浓度的氯胺酮,使用超微量ATP酶测定试剂盒,检测胎鼠海马中ATP酶的活力。结果显示,海马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且这种抑制作用的程度具有剂量依赖的趋势。据此推测氯胺酮的麻醉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有关。
周彤曹馨方陈希陈蕊刘沫张宇魏成威吴越于东旭刘子睿姜仁礼李欣然王冠颖肖建华高利
关键词:氯胺酮麻醉NA+-K+-ATP酶
咪达唑仑对大鼠神经元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确定咪达唑仑对中枢神经神经元细胞氨基酸类递质谷氨酸(Glu)及甘氨酸(Gly)含量的影响,试验以胎鼠为研究动物进行神经元的体外培养,分别设置高、中、低(60,5,3.5μg/m L)3个药物浓度,每个药物浓度设3组平行试验,然后采用ELISA法检测样品中Glu与Gly的含量,对比含量变化分析咪达唑仑对大鼠神经元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咪达唑仑对Glu呈现先增强后抑制的作用,而对Gly的作用表现为先抑制后增强。说明不同浓度咪达唑仑在麻醉过程中抑制兴奋类氨基酸神经递质,增强抑制类氨基酸神经递质。
李德刘子睿于东旭刘沫吴越郭岑李丽娜李亚楠王宇鑫张一鸣高利
关键词:咪达唑仑大鼠神经元神经递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